中国那么大,为啥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如果把历史比喻成一个大舞台,东北这片连接内蒙古大草原的白山黑水就是舞台的后台。

从那里头,不断的冒出新的角色,上台前演一出,下去。匈奴人演完,突厥人出来演,突厥人下场,契丹人登场,契丹人妆还没卸完呢,女真人就出来了,然后是蒙古族人,满族人。

到了满族人当主角的时代,一直留在前台的汉人突发奇想,想要去后台看看,看看满人用柳条边封起来的 龙兴之地。于是,今天的东北人问世了,他们是闯关东闯过去的。

从前的东北地广人稀,天寒地冻,但土地极其肥沃,种上一季粮食,一年吃不完。到了冬天还可以捕鱼,打猎,山珍野味应有尽有。在这种地方生活,有点像北欧。漫长的冬季,人只能猫在屋子里,坐在火炕上侃大山。所以,东北人都能侃,无论男女,嘴皮子贼溜,会讲故事,也会编故事。

北欧出了安徒生,东北出了二人转。

原因可能是干侃不过瘾的东北人,侃到一半憋不住想出来练练。二人转比童话可热闹多了,也更有娱乐性,饮食男女,妙味无穷,比所有的地方戏曲都荤,荤得像东北的酸菜白肉,不腻。

东北是移民区,除了奉天这种开发比较早的地方以外,其他地区没有什么乡绅。宗族,祠堂、戏台也是稀罕物。原来地方的乡绅,不会吃这个苦。拖家带口闯关东的都是平民百姓。没有人带头,也就没有了过去的那些讲究。

大家闺秀没有了,小家碧玉也要抛头露面,待人接物,大大方方,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不好意思,女少男多,婚姻分配不均,自然产生了拉帮套式的婚姻形式。一个出色的女人,除了主夫之外,还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副夫。

东北人都厚道,清朝时期没少把看不上眼的士大夫往东北发配,桐城的方拱乾,江南才子吴兆骞等发配到宁古塔,都能得到当地人的热心照顾,“解衣推食,得免饥寒”。这些被发配为奴的可怜人,到了东北都被奉为上宾,给米、给肉、给貂皮。很少听说有发配东北的读书人因饥寒交迫而死的。

东北,尤其是农村,过得像是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家杀了猪,全村人都来白吃,饱餐一顿,喝的烂醉。杀猪这一家,唯一的特权就是独享猪下水、还有猪血灌成的血肠。也谈不上谁占谁的便宜,每家杀猪,大伙都这样吃。

厚道的另一面是“仗义”,在东北,人们最在乎的就是一个“义”字。闯关东过来,脱离了宗法乡亲,无依无靠,一路艰辛,在陌生的地方打拼,能活下来,靠的就是够朋友,讲义气。东北原来是很太平的,清末大乱,觊觎白山黑水的物产,俄国人来了,日本人也来了,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了。

仗义的东北人,维持秩序靠自己,有一部分所谓的土匪胡子,实际上是割据一方也守护一方的保护队。这样的保护队跟周围的乡亲,内部的伙计,维护好关系,靠的就是义气。在东北,对男人最大的贬义词,就是说他不仗义。

北洋时期张氏父子的奉系军阀,动一动,举国乱颤,就是从保护队发的迹。张大帅的部下,赌钱把军饷输光了,只要坦白,不仅官丢不了,钱还能补给你,不说实话,那可就两说了。后来张大帅遭了难,掌握奉系精兵的郭松龄想倒戈进攻沈阳,但部队里都是东北人,他们坚信“吃老张家饭,不打老张家人”,开炮不放弹头,开枪抬高三寸,自己就瓦解了。

至今,东北人还有一些匪气,好长一段时间关内的城市,人们都不敢把房子租给东北人。仗义,好的地方就是豪爽,容易结交,一顿酒喝下来就是兄弟,什么事都能办,好事也办,坏事也办。对法律条文没有感觉,但是对人之间的承诺乐于相信,吃过亏,下次碰上,还信。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可以互相帮助,可以乐于助人。

现在的东北和东北人,都已经大变样了。过去东北有句民谣——北大荒,好地方,又有兔子又有狼,就是缺少大姑娘。现在,大姑娘很多,缺少的却是狼和兔子。

一个地方,人一旦多了,变化肯定就大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那么大,为啥东北人都是活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