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个体的教育心得体会

河北邯郸5组  杨蔚

面向个体的教育的教育包括两部分:一是个体,而是教育。

一、尊重个体,帮助孩子在集体之外成长:

教育的宗旨是让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一个孩子从6岁进校园,到12岁离开小学,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大都是把他放到集体中去教育。在今天的校园里,我们已经习惯于组织各种教育,动辄全校、全年级、全班,一刀切全参与的活动泛滥,我们更多的时候见到的是森林,而对其中每一颗树的情况却不甚了解。人生在世,当然不能游离于集体,一个人当然也需要集体主义精神,需要团队意识,但大部分情况下,特立独行的时候应该更多,许多的时候,需要独立思考,自我判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在自由的状态下,逐渐学会自律,学会自主生活。在集体之外的时候,让他们学会自我认知,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行走方式。当他们作为一个个为自己的一切负责任的个体,而参与到集体生活的时候,那么我们的个体和集体才都会更加有力量。

同样我们还可以给孩子一些常态的个性化成长的氛围。让校园里的教育生态和谐而自然。创设更多的作为个体方便参与的情境和氛围,让孩子们在其中如鱼得水,营造在集体之外成长的良好生态。

二、教育中的那些小事

1.当教育成为服务业

当教育成为服务业,研究学生的需求必然成为我们工作的前提,而他们的需求千差万别又千变万化,挑战自在其中。于是,对话、谈心、咨询、诊断,“挖空心思”弄清学生,就成为校园教育工作的重头戏。

当教育成为服务业,师生平等就成为校园生活的基本状态,居高临下的姿态、高高在上的架势、教训的口吻、不屑的眼神全都将无法在这样的校园里藏身,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放下身段、敞开心扉,以长者的责任和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们对话、沟通、合作,共同成长。

当教育成为服务业,就必然以客户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重要指标。过去的教育,我们可以仅仅让上级肯定,或者让家长满意,孩子的苦累都是我们追求业绩的代价。今天不行了,我们必须把他们的酸甜苦辣放在心上,把创造快乐的校园当作我们共同的追求,于是,由孩子们来评价我们的工作也就成为常态。

当教育成为服务业,我们就需要调整心态。教育不是万能的钥匙,教育不能包治百病,教育需要学会等待。其实,只要我们把心态调整好,就会发现校园里的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惊喜。尽管孩子们的变化不可能日新月异,但却可以从他们细微的变化中发现成长的期冀。教育需要小火慢炖,成长必须慢慢拔节,只有把心态调整好,我们才能够回归到教育规律的康庄大道上,走得顺畅自如。

2.平等对话,教育才真正开始。

真正的教育需要面对真实的学生。他们说的话来自他们的内心,他们做起事来不分人前人后,他们的思想随处可以真实地表达。这些真实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的,但恰恰因为如此,才有了教育的机会。在真实的学生面前,教育可以寻到真正的起点;在真实的学生面前,教育可以在每一分耕耘里有着相应的收获,即使这份真实的耕耘远比过去辛劳;在真实的学生面前,方能锻打出教育智慧的利剑。

教育需要小火慢炖,成长必须慢慢拔节,我要调整好心态,蹲下身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敢于发声,敢于呈现真实的自我,在真实平等的环境下彰显教育智慧的力量。

当我们手里挥舞着警察的大棒时,布道的牧师形象便丧失殆尽。在威武的大棒面前,每一个人首先想的就是保全自己,于是,孩子们表面上变得很乖,而内心想的到底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追问。学校就这样把一批又一批看上去规规矩矩的孩子送出了校门,而任由他们在社会上暴露自我,教育在校园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机会。

3.发现那棵树

在原始森林中穿行,我们很容易被大自然的造化所震撼,可是当我们走出森林,让我们描述其中每一棵树的样子时。却常常语焉不详,因为我们心不在树木,满目不过一个壮阔的林子罢了。

所谓“不见树木,只见森林”,也同样被我们的传统教育习以为常。

校园不比森林,我们无权淘汰那些生而平等的孩子。如何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成为教师面临最大的挑战。

发现那棵树的独特之处,不能仅仅靠教育者主观的肉眼。学校还要为学生搭建合适的成长平台。发现那棵树,更需要教育者博大的胸怀。不要因为对教育的热爱和敬业,就纵容过度的教育,过早地扼杀掉学生身上充满生机的枝枝杈杈。

4.在自由空间里培养自律意识

罗斯福有一句话值得我们品味,他说,没有自由的秩序如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在校园里面对成百上千的孩子,我们特别渴望秩序,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须的。从教育学的意义上说,在没有自由空间的校园里,我们会丧失很多教育机会,那些规规矩矩的学生身上,我们很难发现充满个性的美丽的错误,而我们的教育能力也会慢慢随之退化。因此我们要创造具有自由的秩序,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使用自由。一个不会使用自由的人不会有独立人格,而且也十分危险。

5.发现和教育同样重要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身在一线的很多老师曾被这句话困扰,甚至自责。我们身为教师往往太看重把孩子塑造成什么了,以至于我们忽略了他们可能会成为什么。过分高估教育的力量,拿着教育的法宝与成长的规律较量,常常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其实我们可以基于孩子的基因,结合他们的素质,循着他们的兴趣,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属于自己的成功,成就属于自己的未来。

6.心中要装大目标

在我们的大部分校园里,指引人们的示意路牌一般都设立在交叉路口,这些示意路牌会提醒你应该行走的方向。在西方的校园里,你会发现另一种不同的示意路牌。这些路牌一般设立在校园各个显要位置,上面标明校园的平面图,每一幢建筑又都标明其功用,学校的重要部门所在何处也有具体说明;同时,提示你现在所在的位置,如此而已,至于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径,则完全听任你自己。

7.让校园里生长学生的想法

管理学上有个重要原理,就是你希望看到什么,什么就会越来越多。当我们希望校园里生长更多学生的想法时,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氛围马上就会诞生,而创新精神自然也会在校园里蓬蓬勃勃。

8.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处分学生

许多时候,孩子的错误系情急之中,或是因为一念之差造成的,过后他们便后悔莫及。这时候对他们的处理就远没有教给他们控制情绪的方式方法更重要。当我们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借鉴的东西时,处理的过程即可以做成教育和影响其他学生的过程。

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来处理,但绝不能放弃原则。教育可以宽容,但不能迁就,教育需要等待,但绝不是后退。我们只是拉长了教育的过程,让学生表现出真实的改变过程,让处分的过程变成真正的教育过程,让处分的过程变成学生真实的成长过程。

惩戒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情就要承担责任。不管有意还是无意的,都不能触碰底线。每一个人都要遵守规则。

9.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

如果我们的学案能够在不放弃教材的基础上,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他们走进教材,引导他们换一种眼光审视教材,探究教材,也许能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更多的色彩。

10.亲近被冷落的教材

当然,应该亲近的远不止被冷落的教材,成功的教学应该更加开放。打开教室的窗子,扯一块西山的苍翠;推开学校的大门,与学生一同跨入时代的高铁;链接信息高速,世界就在校园。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只有当我们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广大、多元的学习舞台时,他们的未来才值得期待。

11.学会等待

一个孩子犯错误了,他往往需要时间反思,甚至需要些经历和体验帮助他认识自己。可是,在我们的教育词典里,却只有“趁热打铁”,而没有“文火慢炖”。于是,教育常常在“针尖对麦芒”的状态下进行,成长中往往多了些不该有的火药味道。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并不完全同意“树大自直”的说法。但是,许多时候,时间确实是教育的绝佳伙伴。如果我们能够把握时间的节奏,在适当的时候实施适合的教育,也许比火烧火燎的风格更为有效。

其实,在管理工作中也同样需要学会等待。任何变革过程中,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才是常态,因此管理者要放平心态,鼓励先进,允许落后。

12.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

优秀教师往往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经历过一个或一些关键事件。有的是因为他们对学生的爱得到家长的认可,一纸表扬信带着感激飞到校长的手上,于是,在领导、同事赞赏的目光里飞速成长,有的是源于一次公开课,在老教师的帮助下,潜心打磨,深耕细作,于是一炮走红,在各地纷纷邀其讲课的期待里再上台阶。而遇上一位或鼎力相助,或指点迷津,或鞭策激励的关键人物,似乎也是成就名师的必由之路。

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想真正在自己的身边造就更多的优秀教师,就必须把工夫用在当用的地方。为老师们创造一些关键事件,而不是仅仅让它们随机发生;帮老师们引荐一些关键人物,一位普通教师要遇见真正能成为良师益友的人物并不容易;为老师们提供一些关键书籍,不仅仅因为选择和判断书籍的优劣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做到的,到哪里买这些书也不是他们很清楚的事情。如果我们的管理者能从这些事情开始帮助老师们成长,可以相信,优秀教师就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13.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己的CEO

真正的领导力恰恰产生于服务,因为当你的服务智助别人走向成功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会成为你的追随者,在你身上也才开始产生领导力。这时候,你才真正可以称为领导者,而不再是一般的管理者。这样的组织,我们才可以将之称为领导型组织。

14.好领导首先是好教练

好教练绝对不会自己去当运动员,因为他不仅知道自己顶不过那么多运动员的岗位,他还知道,在有些方面他的实力已经比不上相当一部分运动员。

所以,他不再“冲锋在前”,而是循循诱导、诲人不倦,即使个别队员暂时落后,他也能够大度包容,一直等待他们的顿悟。这样的工作方式需要耐心,需要策略,甚至需要在开始的时间里安于寂寞、甘于落后,但这样的工作方式却往往有着后发优势,一旦团队的所有成员通过训练之后凝聚为个目标明确、能力超群的团队,它就有了攻城略地的能量。

其实,把权力关在笼子里,除了防止权力出轨害人。我们从中还可以发现另外的价值。当被关起来的顶层权力变得柔和时,基层的活力才会焕发。多样的责任催生多元的权力,以此才能构架起一个安全,稳定的组织结构,让所有的权力为梦想服役。

对一位管理者来说,尽管政令畅通、一言九鼎是颇具诱惑力,又很能满足虚荣心的事情,但是,却不是学校管理者管理工作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一位聪明的校长,应该尽可能淡化行政的力量,让更多的事情在协商、协调和协作中解决。正如日本著名管理大师士光敏夫所言:“权力是把传家宝刀,最好不要拔刀出鞘。”

15.发现非正式表扬的魅力

非正式表扬不可因为其非正式的特性而随意为之,它的出发点必须是真诚,是与人为善,是激励、鼓舞。它本身有着自身的规律,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审慎探讨,以求发挥其最大效应。

非正式表扬还要以事实为依据。尽管我们主张表扬可抓其一点,不必面面俱到,但表扬所涉及的方面必须真实可信,唯此才有力量。

16.有了感情再变革

无论变革的氛围多么浓郁,也无论变革的呼声多么高涨,任何一位履新不久的管理者都当从容淡定。要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与组织里的每一位关键人物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良好的感情,让他们认识你、了解你、理解你、信任你。当大家有了共同的感情基础、共同的愿景使命、共同的价值追求时,同甘共苦、风雨同舟才成为可能,变革之路上的荆棘才有人斩除,曲折和坎坷才会被认为是暂时的代价。

当然,除了利益重新分配可能带来的风险之外,变革还会触动原有组织的神经,甚至会冲撞一个组织的文化,我们必须给变革留出足够的铺垫时间。正如人们所说的,变革对于被变革者来说,许多时候就像收到一个亲人的病危通知书,需要一个情感接受期,理智上他们也知道需要改变,但情感上往往难以割舍。因而,一开始同样需要雷声大一点,雨点小一些。

17.在变革中发现可分配的利益

变革为什么难以成功?不同的变革肯定有着不同的原因,但有一个原因却往往是共同的,就是变革中的利益分配,常常是导致变革搁浅甚至失败的原因。变革的本质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变革必然带来变革群体每一位相关人士利益的再分配。无论是权力,资源还是人脉关系,原有蛋糕大小已经确定,每位组织成员对于自己的既得利益心知肚明。变革者如果不会把蛋糕做大,一般难有成功的机缘。成功的变革需要把变革团队的蛋糕 做大,让变革相关者的利益没有根本的损失,同时,还要使其中的变革中坚力量收获更多的利益。最终的变革目标是得到绝大多数利益相关者的拥护,让她们积极地参与变革,推动变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变革者如何把蛋糕做大,此时的领导者需要发现资源和发现需求的能力,说到底就是根据团队不同成员的不同需求去组织不同资源的能力。

任何改革都有风险,每个人都是新手,谁也难以预测未来的遭遇。校园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统一的课程,固定的班主任,让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一直无法在校园里落地,不同个性、不同成长需求的学生仍然被大一统的课程所困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校园内培养模式的一刀切格格不入。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十一学校大胆改革,在不具备完善的操作方案的情况下,集全校之力,通过头脑风暴等各种手段排查出了变革可能会带来的160多个风险, 追问,逐条研讨,分别管控,大家喊着号子自我壮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踏上了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之路。当然,后来出现了许多问题,也确实出现了许多之前不曾想到的风险,但也大都在变革的过程中被大家的智慧和热情所化解。如果没有人去推动这场变革,即使再经过多少年我们也无法预测到其中的问题,由此可见“先开枪”的重要意义。

改革的大方向,改革代表的潮流,必须让团队的每一个人埋在心底;只要改革就一定会出现问题,也应该让参与其中的人们心知肚明。但是,必须用改革的思路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也必须成为大家共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此,改革才会走向可持续的成功。

18.寻找学校活动的起点

对于学生来说,一个活动可以承载许多价值追求,你也可以设定若干教育目标,但是,有一个东西是不能丢的,这个东西就是一个“新”字。离开了“新的要素,就很难吸引学生,也就很难实现设计者的初衷。

事实上,这个“新”字,正是我们学校管理者开始设计学校管理活动的起点,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面对着的是正处青春花季的少年。离开了这个,管理工作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19.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作为教育者,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做最好的自己”。在我们的教育理想里,真正的特色学校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富有个性都能在校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长之路。教师愿意为每一名学生的个性成长提供帮助,搭建舞台。在这样的学校里,有适合不同个性学生的课程,课程的丰富性、多样性可以支撑各种有不同需求的孩子的成长。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如果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塑造孩子们的幸福。那么我们不仅要着力于孩子们未来的幸福,校园里孩子们的现时的幸福也理应成为我们的共同关注。不仅要着力于孩子们未来的幸福,校园里孩子们的现时的幸福也理应成为我们的共同关注。

读完本书,我认为面向个体的教育,包括三个层面:

1.每一所学校要创造自己的特色,校长需要深入教师队伍中间,了解每位教师的特长,把每一位教师放到最适合他的位置,因材用人,物尽其用。

2每一位老师创造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用心保护好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特长,给予他们安全感,给他们保驾护航,让她们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3.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育人,最终面向的是一个个学生。学校和教师要积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可以在学校里学到自己喜欢的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发展自己的特长,锻炼自己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向个体的教育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