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项羽看《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4

作为纪实本纪,《史记》里多半都是叙事性语言,人物本身的语言描写和引用在其中占的篇幅很小,但是都十分个性独到,贴合特定的故事情境,表现人物独特性格,对于烘托故事氛围、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司马迁运用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在《项羽本纪》第一段中有一处经典明显的体现:项梁项籍观看秦始皇出游会稽的盛事时,项羽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由此项梁以之为奇。这很短洁的一句话其实可以反映项羽的反秦思想,并且这句话从当时流离颠沛的项羽口中说出,身在深沟却仰望星空,言常人所不敢言,足以见得他的叛逆勇武,显出项羽奇志,突出了项羽豪迈刚强的性格特征。且司马迁在此精心设计,以这句“取而代之”铺垫,与后来项羽入关破秦相呼应,营造了别样的“天命奇志”效果。而在著名的“乌江自刎”片段中,项羽面对撑船相救并苦言相慰的亭长时一句“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更是千年经典、耐人寻味。在逃出生天的千钧一发之际——当时的情况下项羽是有很大几率生还的——项羽说出这样的话,体现了他的责任感、他的“死亦何惧”、他的重情重义。想象在乌江水畔,面对苟全性命的机会,项羽想起自己的失败,想起随他出征的江东子弟们,再环望仅剩二十八人的残兵,心中的悲壮和内疚可想而知。此时他说出这样的话,选择留下来接受他认为的“天命”,即便是死,也坦然无畏,死得其所。何其可叹!司马迁在此安排“乃欲渡江”到“我渡何为”的戏剧性转折,让人心怀遗恨又无限感伤,项羽的形象越发的鲜活立体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项羽看《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