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中国式家庭,叫缺席的爸爸+焦虑的妈妈=失控的孩子(下)

而有些爸爸不愿意去承担更多东西,他选择了逃避他们,甚至会怂恿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建立一个更紧密的关系,因为当这种关系更紧密了以后,妻子对自己的依赖感,对自己的需求就会相对小一些,作为丈夫作为爸爸,他就觉得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没有那么多应该去做必须去做的事,去尽义务,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成了牺牲品,被工具化了,什么叫工具化,有的人生孩子可能出于维护自己和伴侣之间的关系,有些人生孩子可能处于大家庭的需要,比如说长辈的需要,而不是自己内心的需要,而这些人可能因为想养儿防老或者仅仅传宗接代,也就是说每个生孩子的目的都不一样,把孩子工具化在中国家庭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所以这个时候孩子其实是一个工具,当妻子和丈夫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有人说孩子是夫妻之间缓解矛盾的通讯员,实际上这一个孩子已经过多的承受了他作为一个孩子不应该承受的这种工具化的功能,当妻子感觉到自己的丈夫在他的生命中没有扮演好一个很好的支持者,没有理解他的时候,他自然而然的就把重心投入到孩子身上,因为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他会体验到更好的价值观和存在感,而这个时候很多的孩子就变成了照顾爸爸妈妈的那个人,变成了一个小大人的角色,而这个孩子一方面因为扮演母亲需要的角色而产生价值感,另一方面他又会感觉到强烈的无力,因为它毕竟只是一个孩子,如果孩子感觉到被妈妈工具化,他对妈妈的情感也就很矛盾了,当他无法承受这种压力,并出现各式各样的症状,比如100%情绪障碍的孩子,失控的孩子,因为孩子被工具化了,有些感受他没办法表达出来,只能用负面的行为来表达,我举一个例子,一个8岁的小男孩经常无缘无故的发烧,医生也找不到原因,就对孩子的父母说,这很有可能不是身体上的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于是父母就决定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通过对他们的家庭访谈,发现这个孩子学习成绩比较差,父母经常会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吵架,只要他们吵架严重,孩子就会发烧,孩子发烧了,父母自然会紧张的关切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再追究学习问题,也停止了争吵。听完这个故事也有可能你已经能够猜到这个孩子为什么会频繁发烧了吧,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发烧,通常是有一些疾病获益的成分,那这种获益呢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原发性的,一个是继发性的,那么什么是原发性的和继发性的获益呢?首先,孩子会发现他发烧以后,父母对她的学习等方面的要求没有以前高了,也不再逼迫他去学习或者追求他的成绩问题,这样这个孩子可以暂时逃避学习的压力,对孩子来说这就是因为发烧而得到的直接的好处,所以我们称之为叫疾病获益中的原发性获益,那原发性获益就是指一件事情带来的最直接的好处和利益,孩子没办法反抗父母对自己学习方面的要求,但对父母这种压力无能为力时,就变成了身体上的具体症状,发烧啊,其次孩子发烧了以后,他还发现另外一个好处就是爸爸妈妈停止了争吵,还对他非常呵护,这样发烧就有了另一种好处,一旦我生病了,爸爸妈妈关系也好了,这就是我所期望的,我们称之为叫继发性获益,如果说一个孩子面对压力的时候,他就会用这种发烧的方式让自己陷入到一个我生病的状态,那么一方面逃避学习的压力,第二方面还能够让父母的关系改善,这样的孩子发烧的这种招数,当然这是一种无意识的,他真的是发烧,不过这个发烧真的是生理上解决不了的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心理问题,客观上这对这个可怜的孩子在父母之间起到了一个协调的角色,成为家庭的重心,用它不能承受的压力去平衡着家庭的关系,这当然这也是一个危险的平衡关系,也是一个病态的平衡关系,不过这个把孩子工具化的情况可能也是传承了我们中国是家庭中间没被意识的那部分。爸爸妈妈很小的时候也是被工具化的,没错,这样的传承可能生生不息,非常恶性,当然中国家庭也祸不单行,这体现在当孩子拥有一个缺席父亲的同时,老天爷还会给他一个焦虑的母亲,有人曾经说过,中国男人的青春期实际上是滞后的,甚至于他们一辈子都没到达青春期,他们甚至有了孩子之后才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他们开始寻求外界关系,而不是家庭中间的支持,他无法回归家庭,因为作为父亲的角色自古以来一直很矛盾,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父亲的悖论,什么叫父亲的悖论,就是夫妻要完成两种关系,一个是对外界的社会关系,一个是对家庭的关系,而通常这两种关系对他的要求不一样的。举一个例子,一个男性在外面是个领导,跟其他人的关系中他喜欢去下命令。但是他不能总是去命令家人。这就需要父亲在矛盾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可事实上很多的中国男性是做不到的,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是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才可能重新回归自己的父亲的角色,所以只有父亲的角色功能和母亲的角色功能是完整的,孩子才能在家庭中也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同时孩子也会有能力以一种健全的方式朝向社会发展,更好的成为他自己,那么父母怎么做才算是一个比较健康的家庭呢?我认为这样可以做到几个:一是爸爸回家,二是妈妈欢迎爸爸回家,这也是我接下来所有内容中要提到的,有一位心理大师说过,孩子会依据家庭体系向父母传授的。关于自己的身份以及应当如何同别人打交道,最后,我想给妈妈们一些作业,有两个一个尝试跟孩子一起做一个仪式化的东西,比如说做菜饭呢,做点别的事情,一起欢迎爸爸回来一起准备一个礼物,欢迎爸爸回来。第二,当吃完这餐饭或者说完成了这个事情以后,花半个小时坐下来开一次家庭会议,做一个沟通和表达,可能在很多的家庭中间,甚至于家庭会议这个词,可能都没有被意识到,那么家庭会议是解决家庭问题的很重要的一个仪式化的,也就是日常性的一个事情,所以,如果说你的家庭里面没有家庭会议,那么我们从这一刻开始,由你来提议一起来做家庭会议这个事情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种中国式家庭,叫缺席的爸爸+焦虑的妈妈=失控的孩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