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博弈论》—浅谈博弈

乔治·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对金科玉律的讥讽是: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他们的品位可能与你不同。

图片发自App


--为什么要学习博弈论?--

因为未来世界的不可预知性。

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交往趋于电子化,表面关系的弱化,实则是内在链接的粘性和依赖性的增强,无数个网络结点的高度发散使得一切皆有可能。所以,如何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更好的把握自己未来的方向呢?或许唯有尽可能准确的推测对方的所思所想,才有可能得到你真正想要的。

其次,生活无处不博弈。小到儿时的传统游戏石头、剪刀、布,失联情侣的择地偶遇亦或开车时和后来居上车辆谁都不肯避让的尴尬局面,大到商界残酷的价格角逐或各种球类在世界赛事中采取的各项策略,无一不是在思忖着对方的所思所想,并试图用自己的最优策略来赢得对局面的掌控。对博弈论的深刻了解正可以帮助我们做生活中的最优决策者,而非只是浑浑噩噩的糊涂做选。经过权衡利弊之后的理智作答作为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的原则之一,也会让我们活得更明白,更通透。

--博弈论的主旨--

就是要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同理了对方的心,就易预测对方的招,并最终实现你的目标。除此,要时刻铭记很多事情的终极目标不是非要争出非黑即白,而是如何利他利己,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合作的最大可能,这才是博弈之道的最高境界。因此个人的决策不应该只着眼于一个小博弈的胜负。能够看到多大、多远的博弈,取决于个人的胸襟和眼光

而本书目的正是通过对博弈论基本原理和各行各业案例的分析延展,帮助读者在人生决策的路上更有策略的艺术行事并知行合一,努力将思想转化为行动。

--博弈大法详解--

01. 向前展望,倒后推理,结合经验,综合分析

朋友小A在股市形势大好,一片涨声中贸然选择相信她的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股民同事小B,因为看到别人赚的盆满钵满,便总眼馋自己手慢抓不住最恰当的时机。索性在小B的鼓动下,把钱直接转到同事账户,让他代理炒股。当时约定赚了五五分,赔了同事承担一半,考虑到金额不是很大,便只有口头约定,没好意思纸质约定。

按照作者博弈树的逻辑铺展开来,和查理在后来投资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如出一辙。你凭什么理由相信小B会全力帮你炒股?他若是拿钱之后翻脸不认人怎么办呢?即使是赚了钱,又如何保证五五分?况且没有任何合法的文件加以证明确认这种合作关系。所以,失败是大概率事件。要怪只能怪自己太天真!

这类博弈属于序贯行动博弈,即双方的行为是有先后顺序展开,而非同时做选。按照作者的建议要利用博弈树向前展望,倒后推理,并结合自己的盘中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尤其要注意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并尽可能完全忘记自己的立场,脑海中只记得对方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结合下方的博弈树,其实可以看到如果小A心怀侥幸选择了投钱,她的最终收益除了本金,收益部分很大程度取决于波动无常的股市,小部分是小B所谓的小道消息来决定。就算有收益,如果收益率还不及银行同期的理财利率,一样是亏本。

站在小B的角度,他为你代理炒股的动机是什么?赚钱。赚的多少能保证吗?或者说至少能保证不赔吗?当然不能。万一行情不好,赔了本,怎么把本金的50%还给小A?拖着,反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小B或许在心里想着我把股市作为吸引驴子的胡萝卜,把美好的前景描述给你,这就是愿景。蚀本只是暂时的,耐心地等待方为上策。于是,企图把时间作为治疗亏损的良药,可这根本就是一个无底洞。所以,对小A而言,最佳策略就是放弃这个想法。

博弈论中最重要的教训:一个人必须理解对方的想法。在本性上,人们都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需要。但策略的艺术要求,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理解他人的立场、观念以及看重什么,并运用这种理解来指导行动。

02.越早冒险越好

这条策略让我想到关于影响力六大原则之一的互惠原则——先大后小,有个关于借钱的概率的段子是这样说的。假如你想向对方借1千,但是实际开口时,建议你先向对方借1万。冒个大些的风险,对方答应的话,你就赚了,没答应,你再尝试着借1千,基于互惠原则的核心理念——亏欠心理,对方心里会觉得你都已经让步了这么多,我还怎么好意思僵持不下?于是通常1千轻松就能借到。这种冒险策略虽然是基于人性的博弈,但这说明你如果把顺序反之,1千的闭门羹就足以让你打退堂鼓,更别说1万了。

这还让我想到了一封大学生写给其父母的信,可谓是深谙此道的策略之王。信的前三分之二她用了很多笔墨写自己在大学校园经历的种种匪夷所思在父母看来甚至大逆不道的历险,包括火灾、磕药、谈恋爱、堕胎等等,但最后笔锋一转,庆幸上述那一切还好都没有发生,唯一的小担忧是自己的考试挂科,不知该怎样向父母交代。

事情发展至此,孩子父母的心情估计已犹如过山车般经历了360度的惊心时刻,待最后一剂定心丸下了肚,如履平地时的小小挂科,也就无法掀起内心的过多涟漪了,或许庆幸、窃喜的心情会更胜一筹。没关系,那么糟糕的事情都被我儿勇敢回避了,小小挂课无须挂齿。甚至还会问多一句,你最近缺钱吗?爸妈赶紧打给你,多吃些好的补补身体。

如果没有勇气尝试冒更大的风险,如何知道自己还有化险为夷的超凡能力?平凡的生活越早开始历险,最后往往收获越多。借用张爱玲的名句,成名要趁早。

03. 纳什均衡—寻找聚焦点

约翰·纳什的美丽的均衡是一种理论方法,它可以解开策略博弈中的此类我认为他认为其他人的选择的循环。这种思想是要寻找一个结果,在该结果下,博弈中的每个参与者对另一个参与者的策略做出回应,选择最符合其自身利益的策略。

要解开这个循环,“首要选择”必须是一个多层次的、反复的概念。对于两人独立的思考和行动,成功选择出的均衡必须是对A而言很显然,对B来说很显然,对C来说很显然……这才是恰当的选择。如果一个均衡以这种方式在无穷层次上都很显然,即,参与者的期望均汇合于这个均衡,我们就称其为聚焦点(focal point)。

比如你和朋友相约后天在北京见面,见面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本想待定,但不幸的是,匆忙出行的你竟然忘了带手机。如果不能借用其他联系方式,这时你该怎么联系朋友呢?因为见面地点在北京,则很大程度上你们会选在标志性建筑--天安门前见面。时间呢?无疑会选在早上升旗那会。这样的决定是你们站在对方立场,最容易想到的约定俗成,即想当然。

--总结--


借用作者的话:

在相继行动的博弈中,存在思考的线形链:如果我这么做,我的对手可能那样做,反过来,我可以根据以下方法进行回应。我们通过画博弈树来研究这类博弈。运用法则1向前展望,倒后推理,可以找到行动的最佳选择。

在同时行动的博弈中,存在一个推理的逻辑循环:我认为,他认为,我认为……必须解开这个循环;当一个人做出行动选择时,即使他看不到对手的行动,也要看穿对手的行动。为了解决这样的博弈,建立一个表格,表示出所有能想象到的选择组合的相应结果。然后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下去。

首先,先看看各方有没有优势策略——对这一方而言,不论对手如何选择,总是优于其他策略的策略。由此引出法则2:如果你有一个优势策略,那么选择它。如果你没有优势策略,但你的对手有,那么,鉴于他会选择优势策略,你选择你的相应的最优反应。 接下来,如果各方都没有优势策略,看看各方有没有劣势策略——对这一方而言,总是劣于其余策略的策略。如果有,运用法则3:剔除劣势策略,不予以考虑。连续进行剔除步骤。最终找到纳什均衡点。

现实生活中,多采用博弈论的若干方法,不断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将博弈为我所用,找到内心的均衡点和人生的制高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妙趣横生博弈论》—浅谈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