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色or绿色?——组织要做变色龙(6):橙枝绿叶之自组织方法论要点

任何组织,都是为了实现最大化,最大化的约束条件是什么,是一个第一性问题。
在专业化分工的领域中,差异化是自组织的约束条件。
----------------------------------------------

一、有些组织,不可能自组织

1)刘邦团队,再怎么自组织,都还是刘邦萧何张良韩信
2)刘备团队,诸葛亮永远是诸葛亮,关张赵可以互替,但如果关张赵是海陆空三军司令,就换不了
3)一支乐队,崔健是崔健,鼓手键盘提琴手各司其职,怎么自组织,都还是原样
4)一支球队,梅西也永远是梅西,不可能让他去踢后卫、守门员
专业性分工,不具备可互替性。

二、有些天然可以自组织,遍地都是,司空见惯

小区里面,8个保洁阿姨,她们的工作一定可以自组织,今天A有事来不了,打个招呼B代替一下……
几个农民一起去割稻子,带上镰刀就去,不用事先沟通流程、划分片区,去了再说。
一群朋友出去旅游,也一定可以自组织,路上无非开车、购物……可以随意组合
……
自组织,其实是很常见的事。
如果一群人其能力在组织目标面前没有显性差异,具有高互替性,就天然可以自组织。

三、组织/自组织的边界,由专业化程度规定,由价值链的分工方式决定

现代企业的整个组织体系,都是基于专业分工和专业化。

专业化背后,是事物的底层逻辑,是价值链、流程、控制节点和生态关系。
底层逻辑和专业化,决定了组织中的刚性不可绿色的部分。它们构成了组织的稳定框架——枝干,青色只有在此之外的部分才能实现——叶片。

橙色的前提是什么?是差别,是不同,以组织目标为前提的差别。这其中包含多种关键的不同:
——身份不同:这个身份不是规定身份,而是天然身份,譬如企业的所有者和员工,天然不同。
——专业化能力不同:这其中包含了专业能力、经验、所掌握的资源……不同
——信息不同:即便能力一样,信息不同也会导致巨大的异见。
——……
专业化、差异化的边界非常清晰,不可以跨过分工的边界/跨界来自组织。
这是自组织的前提约束条件。

清楚地甄别组织中哪些是刚性/橙色的,以此为前提,才能谈绿色。

四、橙色和绿色的部分,互相嵌套

橙色中有绿色,绿色中有橙色,是套娃。
一个组织单元在整体上可以视为绿色(比如一个自行其是的创新事业部,在整个组织层面上属于绿色的部分),但绿色的部分里面又有橙色(事业部里面必然有清晰的纵向和横向分工,包括科层以及专业化的部门)。
这种颜色嵌套和交织,使得组织变成了“迷彩色”

“迷彩”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组织本质特征,它构成了“自组织简化论”的对手,并使得简单化对待自组织的方式,面临困境。

五、绿色组织/自组织成立,有前提,有时不一定满足

你可以把组织全部打散,重新分配。
最后的最优结果,仍然会符合底层逻辑——和原来没有打散前的橙色一样。
要顺应这个底层逻辑。

如果有一种自组织,违背了其中的底层逻辑,会非常危险。

绿色/青色组织的基本假设有两条:
假设1:人们会自动在底层逻辑的基础上进行重组,新的组织会自然地和底层逻辑匹配。
假设2:即便假设1不成立,也可以通过不断进化,来和底层逻辑吻合。


这两个假设,建立在更多的背后的假设基础之上:
假设3:组织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懂得这个底层逻辑的
假设4:每个组织单元的局部利益,和整体的最高利益会很一致
假设5:组织中的人都具有非常好的学习、沟通和调和力
假设6:组织中的人在遇到分歧的时候可以快速消除分歧达成一致,不会扯皮
假设7:……

这些假设中,有一些可以通过管理方法/工具来实现
但有一些假设,常常很难成立,这就是自组织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

六、自组织的方法论,需要补充其缺失的部分

现有的自组织方法论,缺乏对自组织的约束条件的清晰界定。
在某种意义上,现有的自组织理论,需要重写。

七、自组织方法论基本要点梳理

如果组织是一棵树
大的原则:从叶片开始,从微小单元开始,逐步向内向枝条。
基本要点/步骤:
1)甄别组织底色:在现有组织单元网络中,标注出哪些从底层逻辑上来说是橙色、绿色和橙色绿色之间的部分。甄别哪些领域,个体之间具有能力上的平等或整合性(所谓整合性,就是基于差异化的必须平等,比如头脑风暴讨论会or高层决策讨论)——这是绿色。哪些必须高度谨守差异化原则——这是橙色。
2)激活微小单元:那些显性平等or整合的微小叶片单元领域,都可以迅速绿色化(比如用圈子的方式)。这可能是一个很小的基层小组,也可以是高层的同事之间。
3)建立绿色文化:通过微小叶片单元领域的绿色实践,在组织内部建立绿色的理念和行为模式
4)自然延展绿色:在这个过程中,其他橙色的部分,自然会被组织成员思考是否可以变成绿色,这是一个自然地过程。

八、在组织中提升绿色的前提性方法

在一个组织中,如果要尽可能地注入或提升绿色的部分,有一些前提,是必要,其实众所周知:
1)确立共同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理念(文化)
2)所有人都知道的明确的目标
3)人员训练有素
4)透明的信息共享(全息,信息沟通成本和信息共享收益的平衡)
5)有效解决异见和整合异见的方法(工具和方法)
……
这里面有显然橙色印记的部分,比如统一的文化。但如果文化本身提倡开放……,那这个文化又是绿色的。
目标的统一,也是典型的橙色

……
我们会看到,这些实际上都是绿色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些,绿色/青色会非常困难。
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有了这些前提条件,绿色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和发展。

绿色的本质,是行为方式和行为理念,而不是组织形态。
如果绿色在组织中已经是一种很自然发生的事,那么在组织形态上去追求绿色也就未必那么重要。这也是《自组织系列(1):避免“自组织理论”过度理想化,兼谈关于自组织和经典组织理论的若干核心观点》一文的所说的观点:“自组织的核心不是组织形态,而是组织单元及个体的自主性”。

-----------------------------
注1:这里的认知,解释了为什么军队这样高度橙色、红色的组织,在作战时可以具备高度的绿色特质。因为久经训练,军人和军人之间,不同的军队单元(比如一个连和另一个连)具有高度互替性,这带来了极度的组织灵活。并使得自组织变成必然。
注2:但在细分专业化的军队里面,情况会有所不同;在海陆空三军之间的协同,也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橙色or绿色?——组织要做变色龙(6):橙枝绿叶之自组织方法论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