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记日记#1076 小年,我在路上。一大口发布了年度美食人物

2020/01/17 星期五 南京—北京

早几年来南京的时候,早餐我愿意在街上吃碗面条。张恒知道我这个习惯,带着我去过很多家面馆,吃过很多种面条。记忆中最美味的一碗面条是一个大雨天,张恒带我去了一个机关食堂模样的餐厅,吃了一碗加了鸡蛋和豆干的大肠面。还有就是也是一个雨天,我们在一个建设中的立交桥底下不大的临建房里,和十几个人一起挤着吃了一碗鳝鱼面,还有一次我和义洪、棒棒从南京去扬州,蒋胖子带着我们吃的鳝鱼面,其他好吃的面条记不住了,倒是有一次在南湖菜场那里吃的地雷面,谈不上好吃,可能是酱油放的多了,同行的冷燕看了就不想吃,连带我也没怎么吃。后来,我人变懒了,再去南京早上就凑乎吃酒店自助餐,很少出去找面条吃了。

在南京吃面条的体验中,我始终没有明白为什么皮肚面是南京最著名的面条。我吃过几次,没有一次觉得皮肚面好吃,也许我的运气欠佳,没遇到好吃的皮肚面,但就我吃过的来说,真心没有觉得皮肚面好吃。

来南京就下雨,今天不下了,但还是阴天。没有了阴雨,天气也暖和了一些。站在街边等张恒接我去吃饭,清冷的街道,寂寞的梧桐和那些民国小洋楼构成的风景很有感觉。以前看过一本杂志说南京民国建筑的,其中说到当年指定的首都规划,南京城的基本架构就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今天看起来依然不算落伍。江苏路一带保留的民国建筑已经成为风景,走过那些名人旧居,会产生太多太多联想。

中午在榕树下吃饭,侯师傅来了,都市里的乡村老刘来了,成都大蓉和的周总也来了,几个人喝了一瓶红酒,谈论着榕树下的菜品。我以前来过这个地方,当时还是一个略显破败的售楼处,张恒拿过来改成一个茶餐结合的餐厅,做的很有调调。

榕树下的菜品不错,走的是川扬结合的路子,有淮扬菜也有一些川菜,只是没有四川那么辣了。

独蒜烧江鳗

水煮笋壳鱼

蒸活黄鱼

咸鸡

牛肉

炒河虾仁

菜不错,但是与茶的搭配方法还要仔细琢磨琢磨。从喝茶聊天的清雅氛围中如何过渡到觥筹交错的宴席气氛,还需要经营者找到其中的路径。茶的休闲与饭的正经究竟存在着那些关联,找到了餐厅的经营也就活了,否则总是有些无处用力的感觉。

14:00,朋友送我去南京南站,15:06高铁驶出南京南站,19:42到了北京南。春节前的最后一次出差结束,收拾好心情准备过年。

一大口美食榜今天发布了年度美食人物榜单,小宽对这个榜单的定义是:这些人在我们舌尖上卷起一股风暴。

小宽说:我们关注美食,更关注美食背后的人。人们创造世界的同时,也创造着美好生活。如果每年一次的BEST 100中国餐厅榜(点击查看榜单详情)赞许的是一种平衡与创造,那么BEST 50中国美食年度人物则赞美变革的力量。这些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餐桌,我们的食物,我们的审美。

他也许是一个名厨,用一道道精细的美食在我们舌尖上卷起一股风暴;也许是个餐饮品牌的运营者,开拓出美食商业地图上的疆土;也许是一个美食家,为万千食客指引着味觉方向;也许是一个互联网创业者,用科技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用餐习惯,方便着人们更好的吃喝;也许是美食供应链的整合者,许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却引领行业之先;也许是一个营养学家,引导着人们用更科学的方式看待事物,用更理性的观念来平衡膳食;也许是一个酒行家,帮助大家可以更好的饮酒;也许是一个茶人,用中国式的品鉴方法理解这个国家;也许是一个食材供应者,扎根农业,只想改善大众的餐桌……

我们想以开阔的眼界来评判这个时代的餐桌,改变我们餐桌的不仅仅是餐厅和厨师,同时还有各行各业的人。他们从不同的侧面,影响着我们的味蕾。

我们试图把美食从饮食行业层面引入到社会文化、社会潮流层面进行探索。美食,从来不是就事论事,从来不是只关乎饭菜饮食,从来都是涵盖着社会生活、社会文化,对美食的追求,和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密不可分。把非专业厨师、非饮食行业从业者引进到这个榜单,根本上说是文化人类学要求的。跳开行业来关照餐桌,给打开我们全新的视角。

有兴趣可以点击这个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1-pidC4RGYr1w1NpQa7b2g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始记日记#1076 小年,我在路上。一大口发布了年度美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