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里•乾坤|文征明——三个神童和一个笨小孩的故事

明代的苏州,有四户人家。这四户人家后来在历史上出名,都因为家里的小孩。



四个小孩,自小是这样的——


甲:5岁能写大字,读书过目成诵,9岁能作诗,被称为“神童”。乙:性极聪颖,才锋无前,16岁参加秀才考试,中了第一名。丙:2岁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6岁仍站立不稳,9岁尚口齿不清。丁:天性聪颖,少长文理,家里连一本藏书都没有,却自幼无所不通。


很明显,这是三个神童和一个笨小孩的故事。



若干年后。


甲:书法一绝,人称“明朝狂草第一人”。乙:乡试(省考)第一名,随后卷入科场案,从此游荡江湖,成一代名画家。丙:一生九次参加乡试,均落榜而归,苦熬终成一代宗师,诗、文、书、画俱佳,人称“四绝全才”。丁:26岁中进士,因貌丑不得入翰林,33岁病逝,诗写得极好,被誉为“吴中诗冠”。


时间终究抹平了童年的差距。



甲:祝枝山,1461—1527年,乙:唐伯虎,1470—1524年,丙:文徵明,1470—1559年,丁:徐祯卿,1479—1511年。


他们,正是传说中的“江南四大才子”。按正史的叫法,是“吴中四才子”。


进入1510年代,四大才子中最年轻的徐祯卿,最早离开人世。到了1520年代中后期,唐伯虎在悲苦中死去,祝枝山在不服中离世。


只剩下文徵明,开窍最晚的那个人,孤独地多活了三分之一个世纪。


俗话说,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有人拿着书画上门求鉴定,他也一概说是真迹。缘何?


凡是有能力收购字画的,必然是家里有余财的富贵人家,而出卖字画的,一定是因为家境困难,急需用钱。如果因为我一句话而导致双方无法成交,卖字画的人家不是更要陷入困境了么?他看来,拥有一副菩萨心肠,比起维护自己的名声重要得多。


清人朱彝尊无限感慨地说,文徵明“人品第一,书画诗次之”



(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徵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画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柯律格说,16—18世纪的300年间,文徵明在中国的影响力,相当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


文征明于1551年书小楷《朱效莲墓志铭》


上期回顾·民国石印版《爨龙颜碑》

下期预告·王羲之书札名帖。敬请关注!


附录:文征明作品选



你可能感兴趣的:(墨里•乾坤|文征明——三个神童和一个笨小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