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有招读书分享

1)分享一本自己看过或者正在看的书籍

最近在读的书是《价值》,这本书是张磊写的,张磊是高瓴资本的CEO。其实选择这本书时候是无意识的,因为平时习惯于微信读书。当时被运营了下,它的推送里经常会有掉落的好书,恰巧,《价值》就属于分享之后就可以拥有的新书。

2)谈谈自己看完这本书的感受

这本书其实还没看完,当时看介绍的时候,就觉得作者挺牛的,从小时候的皮孩子,到后来去人大读金融,去耶鲁读MBA,再到后来创建高瓴资本,投资了中国你们听过或者说服务过的知名企业:阿里,拼多多,哔哩哔哩等。

书中会讲到张磊自己的读书经验,有一个细节我记得很清楚,就是他谈到自己之前毕业了去找工作,找实习,当时的公司会问他,“在某一设定区域内应该有多少家加油站”的问题时”,他的答案并不是约定俗成的。

“按照基本的咨询公司逻辑用公式计算,比如先用人口数量除以平均家庭人数得出家庭数,再用家庭数乘以1.2辆车得出总车辆数,最后用总车辆数对应算出相应的加油站数量等”

而是在想“加油站”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有加油站?第一,人们去加油站,可能不全是为了加油,有可能是去那里的便利店,如果跟便利店有关系,那跟车的关联度就降低了,不单要算车的数量,还要关注人口密度。第二,所有的车辆都需要加油吗?未来是不是有些交通工具根本不需要加油?或者,是否会出现新的交通方式?

所以面试官听到他的反问和分析时一脸茫然,但结果是被拒之门外。我想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并且愿意把这张的案例拿出来说,一来是因为他已经成功了,所以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来说这件事儿,如果马云现在没有混好,也不会到处去说,自己被肯德基拒绝的事儿。

二来,也说明他的思维方式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走常规路线,只会让他成为一个普通人。不一般的思维方式,才会让他脱颖而出,想的更深入。

书里面的道理其实很多,干货也不少,但是有很多道理,其实要经历过一些事儿,或者到达一定的层次才会明白,我读这本书,也只是从自己的层次理解到一定的深度,甚至有些浅薄。但是有一些通用的道理,比如我一个朋友说近期状态不好,不想奋斗的时候,我觉得张磊一段话是关于同理心,说的还挺好的。以往我们会认为同理心肯定是能够换位思考,更好的理解别人的处境,但是在他的理解里,我们除了需要理解别人,也需要能够体谅自己。

原话如下:一方面是能够设想,这件事如果别人做是不是也能做好,有多少运气或外界因素的成分,有多少是源于别人给予的帮助;另一方面,也不要太苛责自己,应该偶尔让自己放松下来,寻求更多人的帮助,或许就能够找到方法走出低谷。

很多书,我们读完并不一定能够全部理解,但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想到文章中几个点,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里可以抬起头喘口气,或者拨云见雾,其实也够了。

3)分享读书经验(如何拆解一本书)

我并不认为自己是读书很厉害的那种,从以前学校里读书,就属于读书很慢,理解一般,悟性不高的,好在还算勤快。毕业之后也很久没有系统化的读书了。也就这两年,因为公司的读书活动,遇到三节课的有招APP,就决定开始坚持读书了。

如果你是那种坚持不了的人,千万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因为读书本身就是一个违反人性的事儿,你觉得无法坚持读书,说明没有一款好的产品,提高你的读书体验。这就是需求所在。

但是在合适的产品出现之前,我来告诉你几点我的个人建议

1、首先,不要给自己定太大的目标,就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说,我要每天读满半小时。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目标,因为如果你是一个深度爱读书的人,这可能很容易实现,但是现在大家都很忙,并不一定有时间坚持读书。刚开始就对自己说,我今天坚持读5分钟,如果太长了,那就2分钟,首先做到能够打开书。

2、在开始了一段时间之后,如果你可以做到每天读书10分钟了,那你可以开始做一些笔记了。我以前读书是不爱做笔记的,但是,有一个朋友和我说,不懂笔头不看书。其实是有道理的。按照某伟人鲁迅的话说,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我们读书的时候,除了要知道作者说了什么,还需要思考这个观点和我们之前理解的是否一样,读完书之后,可以整理文章的观点,这个举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思考。

3、最后,整本书读完之后,你可以做一个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清晰的表明整本书的思维框架,当然,也是要根据书本的种类来定夺,是否要做思维导图的。有些小说类的书,可能整理下文章脉络,会更有用。你也可以把读书书评发布在固定的一个渠道,比如有招,豆瓣,或者等,一方面总结下自己对整本书的一个心得,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就像这次的有招分享邀请,也是因为自己一直坚持分享被看到,走过的路,没有一步是白费的,如果暂时看不到什么成效,那就耐住寂寞,只要自己坚持是对的事儿,长期价值总会发挥出来的。

over,希望大家都能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年10月有招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