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章,我们讲了医生的精进。医生要闯过无数关卡,经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和实践,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今天进入新的章节:健康的修炼。
说说怎么聪明地管理健康;在疾病面前,怎么科学决策;怎样理性地面对生命终点。
没人想去医院,但是谁也离不了医院。如何阻断去医院这条路,让咱们尽可能推迟去医院的时间呢?这就是这节课要说的:健康的智慧。
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可能也就决定了何时去医院。只要干预这些细节,那就一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挡在去医院的路上。
这就好比是,尽管很多病确切的因果关系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但是只要打断疾病因果关系链条中的某个环节,那么同样可以预防疾病。
多数慢性病出现症状前的因果关系链条概括为:高危因素—修复、代偿能力下降—疾病隐性期。
接下来,我就从疾病发作之前的这三个关键环节出发,分为三个层面,讲讲如何科学管理健康。
避免高危因素
什么是高危因素呢?就是目前已知的,对于疾病的生成和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的某些因素。
1. 基因。
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携带一种叫做BRCA1的基因,她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几率大大增加。这种基因就是高危因素。
2. 慢性病毒或者细菌感染。
乙肝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肝炎,之后引起肝硬化、肝癌。
3. 一级致癌物。
比如,雾霾、亚硝酸盐、槟榔、黄曲霉素等。
4. 饮食过烫。
喝热茶当水温过高,超过65度的时候,食管上皮受损,上皮细胞加速分裂,这样食管癌发病风险大大增加。饮食过烫,这也是高危因素。
5.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医学权威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指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中国因为饮食结构问题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都是世界人口前20的大国中的第一名。包括:钙、膳食纤维、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红肉、加工肉类摄入过多,高钠饮食、含糖饮料等等。
6. 肥胖
肥胖会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哮喘发病率增高,肥胖还可能与大脑萎缩有关。
肥胖还带来了13种癌症的高发。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指出,引起中青年女性直肠癌、结肠癌发病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就是肥胖。只要是BMI超过30(BMI是体重指数,是用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结、直肠癌风险立刻增加近一倍。所以,肥胖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
这些高危因素中,除了基因没有好办法改变,安吉丽娜·朱莉采取的用手术切除靶器官的做法,目前还有争议。
但是,避免其他的高危因素,也就减少了日积月累对器官和细胞的损伤,减少了修复和代偿的压力。也就是从源头上,降低了疾病发生的概率。
所以,针对疾病因果关系链的第一个环节高危因素,我的建议是:
1. 预防或者治疗慢性感染。
比如,通过注射乙肝疫苗,通过阻断传染途径,应用药物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等等,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肝癌的发生。
再比如,注射HPV疫苗预防HPV感染,如果已经有感染,积极治疗也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等等。
2. 避免高危行为。
高危行为包括抽烟、过度饮酒、熬夜、过烫饮食、雾霾天不戴口罩、食用可能含有亚硝酸盐或者黄曲霉素的食物等等。
3. 健康饮食。
少吃糖,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少吃盐。多吃膳食纤维多的食物。比如全麦面包、燕麦片等全谷物、杂粮,多吃水果蔬菜,多摄入高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某些海产品。
尤其是膳食纤维。一项荟萃分析指出,增加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体重、血糖、血压、血脂,与冠心病、糖尿病和肠癌等多种疾病风险的下降有关。
研究者认为:这是膳食纤维50年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多吃膳食纤维能挽救生命,这应该被载入史册。建议每天摄入至少25克的膳食纤维。
这些都是针对第一个环节高危因素,我们可以做的。
有些人有赌博心理,总搬出一些小概率事件,比如“谁又吸烟又喝酒,活了100多岁”“谁天天运动还跑马拉松,结果得了胰腺癌。”
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是遵循医学大数据得出的目前可靠的证据,这本身和一些小概率事件是不冲突的。
要有投资意识,为未来储存健康。
不破坏修复和代偿能力
接下来,我们说说疾病因果关系链条的第二个环节:修复和代偿能力下降。
你一定还记得,咱们在前面讲衰老的课程《第24讲 衰老:老不是问题,衰才是关键》时说过,只要生命存在,基因就会不断损伤,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迈进了一条永不可能逆转的生命之河。
多细胞生物赖以生存的一个关键机制,就是修复和代偿。
细胞靠加速分裂,补充受损或者死亡的细胞,这是修复。免疫细胞清除“异己”,这也是修复。细胞和器官靠加快工作,替代受损的细胞或者器官执行功能,这是代偿。
修复和代偿是人体针对损伤的一种智慧,这是天然形成的。但是,咱们的很多行为会影响到机体的修复和代偿能力。
比如热量摄入过多、肥胖、熬夜。
德国图宾根大学有一项研究指出,熬夜会破坏肾上腺素等物质分泌的昼夜节律,从而抑制T细胞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或者肿瘤细胞的粘附能力。因此,T细胞杀伤“敌人”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免疫细胞功能。
所以,针对这个环节,我的第一个建议:适度节食。
适度节食可以清除衰老细胞、衰老物质,有助于延缓皮肤成纤维细胞老化,产生更多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保持皮肤弹性,适度节食还可以延缓心血管老化。这些都是通过增加了修复和代偿的能力实现的。
尤其对于2型糖尿病的病人,通过适度节食和运动减肥,降低体重,在早期甚至可以达到近乎“治愈”的效果。有研究指出,通过饮食管理一年减掉30斤,86%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甚至可以达到停药效果。
动物实验显示,如果小鼠只摄入正常饮食70%的热量,而且是一天一次的进食频率的话,不仅可以减肥和预防2型糖尿病,平均寿命还要延长28%左右。
第二个建议:尽量保证每天的睡眠在7-8小时。睡眠过多和过少,都会影响健康。
第三个建议:运动。
运动首先可以增加能量消耗,减轻慢性炎症反应;其次还有利于衰老物质清除,预防多种癌症和体重增加;最后还可以降低冠心病、高血压、卒中、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抑郁症的风险。
有研究指出,与不运动和肥胖群体相比,持续锻炼(相当于每周> 150分钟快走)和正常体重的人群,与平均寿命增加7.2年相关。
这就是针对发病因果关系链条的第二个环节,我的建议:改善人体的修复和代偿能力。
真正有效的养生项目,都是把健康饮食、节食、运动和社交封装在了文化和哲学包装下,让参与者更有价值感和意义感,但是本质上都是提高人体修复和代偿能力。
进行疾病早期筛查
通过上面这些经过科学研究论证过的生活方式调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疾病风险。有学者指出,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但是,即便是避免了高危因素,增加了修复和代偿能力,细胞依然还在分裂,分裂就会带来基因损伤,基因损伤就会带来衰老和疾病,甚至癌症。
很多病,我们难以完全预防。而且多数慢性病尤其是癌症,早期没有症状。
那么,针对疾病因果关系链条的第三个环节疾病隐性期,应该进行疾病的早期筛查,尤其是癌症筛查。科学筛查的意义,毋庸置疑。
比如肺癌。
在以前,没有肺癌筛查之前,我国肺癌确诊时有将近80.0% 的患者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5年生存率很低,大约在16.1%。
但是如果早期发现,这个数字就可以提高到至少70%以上。
怎么筛查呢?
有4种癌症,建议优先筛查。包括:
早期肺癌——用低剂量肺部CT筛查;
早期乳腺癌——用乳腺钼靶检查,或者加上超声、核磁共振筛查;
早期宫颈癌——用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或者加上HPV检测筛查;
结肠癌和直肠癌——用结肠镜筛查。
开始筛查的年龄以及频率,你可以参考筛查指南(见文末)。
筛查指南的制定具有普适性。但是我认为,对个人而言,开始筛查的年龄以及频率,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最好和医生商量后决定。
就拿早期肺癌的筛查来说,中国低剂量肺部CT肺癌筛查指南建议,年龄介于50岁-74岁之间,吸烟,以及已经戒烟但是戒烟时间没超过5年的人定期接受检查。
但是近年来,肺癌在我国呈现女性化、年轻化、无吸烟史、腺癌高发等特点。如果严格按照这个年龄标准,会不会遗漏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何建行教授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如果肺癌筛查年龄提前到40-45岁,检出早期肺癌的概率,远大于到了50岁时再筛查。
那么这个结果,能不能说明在指南建议的年龄之前开始筛查,可能会让更多早期患者更受益呢?当然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据来制定肺癌的最佳筛查策略。
但是,我个人认为,对于重度吸烟、有肺癌家族史或者有慢性肺病等,经济条件又允许的人,肺癌筛查年龄可以提前。
划重点
1. 多数慢性病出现症状之前的因果关系链条可以概括为:高危因素—修复、代偿能力下降—疾病隐性期。
2. 针对第一个环节:预防或者治疗慢性感染,避免高危行为,健康饮食。针对第二个环节,可以适度节食,运动。针对第三个环节,可以进行科学的筛查。
思考题
修复和代偿的方法除了文中所说,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多细胞生物赖以生存的一个关键机制,就是修复和代偿。
提高身体修复和代偿能力的手段包括健康饮食,少吃糖,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少吃盐。多吃膳食纤维多的食物。
其次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保证7-8个小时的运动。
再者运动,每天保证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减轻慢性炎症反应等诸多效果。
还有冥想静坐,每天给大脑一定的休息时间。大脑中情绪的控制很重要,情绪对一个人的健康非常重要。
保持一定的学习力,每天有目标有计划的生活,保证每天有新的信息输入、加工和消纳吸收,保持大脑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