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澔【553】当对方不听你的,你的价值发挥不出来,就赶紧走人2022-02-03

原文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子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又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华杉详解

“季子然”,是季氏子弟,孔子的两个得意门生,子路和冉求,都做了他家的家臣,他有点得意,来问孔子,怎么评价他的两个学生,算不算得上大臣。期待孔子大大地夸夸自己的两个学生,这样不就显出季氏有德而得的人吗?

孔子自然洞悉子然的心思,而子路和冉求二人,跟随权臣季氏,既不能谏,也不能去,孔子早就十分不满。前面孔子就骂过冉求,说他帮助季氏横征暴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正找不到地方出气,子然送上门来,孔子就有话说了:

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你来找我,我还以为有什么非常之人,非常之事要问呢,原来就是子路和冉求这两个小子呀!

孔子故意贬低子路和冉求二人,先打压一下季子然的得意兴头。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这振聋发聩了。张居正解读说,所谓大臣,是君德成败之所管,国家安危之所系,其责任隆重,与群臣不同。如果只是阿意不从,不顾道理,贪权慕禄,不识进退,则何以成就君德,表率百僚?必须学术纯明,忠诚恳至,凡事都以道理辅佐其君。如果君行有不合理的,便未为之正言匡救,为之尽力扶持,以补其阙,一定要把君王引到正道上。如果君王不上道,对我言不听,计不从,那我还占着位子,拿着那俸禄,那是失职,那是尸位素餐,我应该引过自归,奉身而退,不能违背原则,自取其辱。

所以大臣以正君为职,志在必行。以失职为耻,身在必退。子路、冉求二人,作为季氏家臣,既不能以直言直道事人,尽责难陈善之忠诚,又不能安分知止,以全难进退之节义,这算什么大臣呢?

“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他们两人,最多算是充数的小臣罢了!

《礼记》对大臣有规矩:“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往重了说,不跟着君王干坏事。往轻了说,君王不听我的,我也没发挥作用,不能在这白吃饭。但是,也不会为了“救天下黎民百姓”,跟君王死磕,因为死磕会白搭了我的性命,既不能解决问题,又背弃了家庭,无人替我事奉父母。

君王作恶怎么办?等他自己恶贯满盈。或者,他就算得了善终,他的生命总有结束的时候,下一代再说。

我死在他前面,看不到了,怎么办?没办法,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接受命运安排。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这个态度,对我们今天还是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的,我们都为人之“臣”,要么你有上级,他是君,你是臣;要么你有客户,甲方是君,乙方是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首先你得有道,有本事,有价值,还有原则。当对方不听你的,你的价值发挥不出来,你就赶紧走人,不要为了金钱假装同意,阿意曲从,那是在骗人家的钱,也荒废自己的职业生命。儒家的原则,君有道则进,君无道则退,但还有一条,不改吾志,什么时候我的观点都是一样的,不会“紧跟领导”,风向变我就变。我若是真心转变了,那还是大臣。我若并不认同,假装一致,那是小人了。

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季子然被孔子教训了一通,悻悻然,说:“那他们是听话的臣子呗!”孔子说:“你要他跟你弑父弑君,他也是不会跟从的。”孔子知道季氏权势倾国,随时有不臣之心,所以也发出警告:那两个小子,毕竟是我的学生,他们是有底线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澔【553】当对方不听你的,你的价值发挥不出来,就赶紧走人202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