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做过一些人格测试,通过测试能知道自己的人格类型,大家也十分乐意与朋友分享测试结果。
那么这种测试是否准确呢?或者说,我们的行为跟人格类型一定是一致的吗?听完这本书,你可能收获令你大吃一惊的答案。
本书主要探讨的是目标、抱负和个人计划,是如何突破固有性格的限制,积极主动塑造人生的。
好,接下来让我们来说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吧。我将从三个部分为大家讲解:第一部分是从心理学角度重新看待自己和他人;第二部分是探秘固有人格;第三部分是如何突破固有人格的约束?
第一部分,从心理学角度重新看待自己和他人。
你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你的伴侣又是个怎样的人?
如果在街上遇到一个垂暮的老人正在卖花,你会怎么想?
我们可能会认为这个老人家一定为生活所迫,没有孩子或者是孩子们不愿意赡养老人。但事实不一定如我们所想,很多老年人并不是因为缺钱或者子女不孝,她仅仅是想做点事情,打发无聊的时光或是通过这种方式不与社会脱节。
你看,在我们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内心却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判断。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对其他人有判断和分析?
用来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人格心理学家称之为“个人建构”。除了分析他人,个人建构还能揭示出性格,并对幸福程度、日常生活中的感觉和行为方式具有重要的影响。
所谓第一印象,是基于个人建构而形成的假设性直觉,这类直觉无处不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基于很少的信息做出推断,建构出有关陌生人的故事。
那么个人建构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人生呢?
首先,个人建构通常不会孤立地存在,它们会形成一个具有某些性质的系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理解和应对事件的方式。
其次,我们可以在个人建构系统中找出核心建构是什么,也就是那个与其他建构牵涉最多的建构。
最后,核心建构在自我建构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一旦核心自我建构失效,就会导致整个自我建构系统的崩溃。
第二部分,探秘固有人格。
人的性格虽然千差万别,但归根结底,其实用五个维度就可以概括了。这五个维度分别是:尽责性、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外倾性。
接下来我们细致地介绍一下这五个不同的维度。
第一,什么是尽责性。
高度负责的人有条理、认真、谨慎。相反,低度尽责的人就有可能散漫粗心、随意轻率,而且容易冲动。
乍一听,尽责性是个好的特性。的确,高尽责性的人在学业和职业方面都有突出表现,是传统意义上是否成功的最佳预测指标。但是研究表明,高尽责性的人在混乱的环境中往往表现不佳。
反而是低尽责性的人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应对突发事件。
第二,什么是宜人性。
宜人性强的人,更能让周围的人感到愉快,他们有合作精神、同情心、乐于助人。相反,宜人性弱的人就很难相处,喜欢抬杠,不友好。
特别是合作时,宜人性强的人更受欢迎。虽然受欢迎,但如果以薪酬为指标的话,宜人性强的人就不是太成功了,因为数据表明他们的薪酬低于同等级其他同事。
研究表明,在职场上,中等程度的宜人性才是最优的。
第三,什么是神经质。
神经质程度高的人,在许多积极能力上得分是很低的,比如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较少,消极情绪比积极情绪多,不善于处理婚姻与人际关系,工作满意度较低,健康状况也不佳。
与之相反,神经质程度低的人,也就是情绪稳定的人会比较坚强,不容易为日常生活中的变迁所伤害。
第四,什么是开放性。
它指的是接受新观点、新事物、新环境的倾向。开放的人往往对艺术和文化感兴趣,喜欢猎奇。
所以,开放性高的人,往往创造力也好。而相反,开放性低的人,会拒绝尝试新事物,墨守成规。
第五,什么是外倾性。
外倾性高的人呢,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外向。外倾性低的人,就是比较内向。在日常互动中,内向者会避免刺激性强的环境,因为他们心里知道,在这种环境中他们的表现会变差。当别人看到他们这种行为时,则常会误以为他们为人孤僻,不爱与人交流。
相反,外向的人喜欢寻求令人激动的环境,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激烈、活跃的争论与互动中会表现得更好。
我们需要记住,五大人格的维度是一个连续量表,不同于其他人格测试,将你归类于一种人格。在五大人格的测试中,每个维度都有分数,代表你在这个维度的表现。
如同上文所说,并不是分数越高越好,大多数人也都会获得一个中间分数,被称为中间性格者。他们的综合表现会比某一个维度高分的人更好,这就是“中间性格优势”。
第三部分,如何突破固有人格的限制?
当人们做出完全不同于他们基本性格的行为时,你是否会感到疑惑呢?事实上,人们的行为受三种来源影响。
生物来源:人格特质“自然的”表达。
它源自遗传,它的影响来自大脑结构,以及迅速发展的人格神
经科学所研究的变化过程。
社会来源:情境中“恰当的”行为。
人们的行为方式还会受到社会因素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来自人们社会化的过程,以及对文化、规范和期望的学习。
特有来源: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
特有动机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的目标、抱负、承诺和个人计划,其来源是特异而独特的。比如说,本来内向的你,为了融入集体,硬是逼自己跟所有人交谈,这就是你为了特定目标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
所以利特尔建议,想要更好地改变我们的性格,我们首先需要制定针对自己的个人计划。
所谓“个人计划”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正在做的事情或者计划去做的事情。这个事情不是马上就能完成的行为,而是一系列具有延续性的行为。而且,个人计划是处于某种背景中的行为。
比如,你打算给母亲买一份礼物,是因为母亲节到了,买礼物就是你的一个个人计划,而母亲节就是产生这个个人计划的背景。
需要注意的是,生物源性格与日常生活情境的一致性能够提升人们的表现和幸福感,而这两者严重的不匹配则会给人们带来风险,甚至是健康危害。
那么,人们是否能做些什么以减少不符合性格的行为所带来的潜在损害? 当然,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为自己找到具有复元作用的小生境。
所谓具有复元作用的小生境,指的是一个可以让自己暂时获得喘息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彻底放松自己,回归自己的生物源特质。
总之,合理有效的个人计划是你成功改变性格,掌控人生的有力武器。
说到这儿呢,这本书的内容基本已经讲完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从心理学角度讲解了我们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为了避免核心建构崩溃,我们要尝试着建立多种相关的个人建构。
其次,我们认识了心理学领域的五大人格,即尽责性、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外倾性。每个人都具有五大人格维度,这五大维度对我们的成功与幸福有着各种微妙的联系。
最后,自由改变性格是每个人都拥有的能力。一个人想要突破天性去行事,重点是做好自己的个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