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哦

 来自伊斯坦布尔 插画师 Gizem Vural 绘画作品  

看豆瓣评论大家都说

几乎所有人都能在这部电影中

看到自己的影子

找到共鸣

于是抽空一个人看了《狗十三》

看完之后心情复杂

原来我们都是这样长大

在中国式教育中

其实我们的青春大都不是早恋堕胎

也不是学渣逆袭成学霸

更不是轰轰烈烈浪迹走天涯

大多数人对于青春的回忆

都绕不开这几句话

“我打你,是因为爱你”

“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都是为了你好”

......

这就是中国式教育

大家忽略了孩子想要的是什么

真正想的是什么

喜欢的是什么

长辈们这些话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

站在自认为绝对正义的角度

让你没有理由拒绝

听长辈们的话叫听话

反之就是不听话

甚至是不孝顺

长辈对我们的期望

在满足他们安全感的同时

却让我们失去了安全感

在成长的这条路上

就这样

我们慢慢长大

完成被驯化的过程

“你还小,什么都不懂”

好无力啊

电影中那条明明不是爱因斯坦的狗

家人却偏偏说是爱因斯坦

还逼着李玩承认是爱因斯坦这里

我特别能理解主人公的无奈

很揪心

明明就不是之前那只

为什么偏要说是之前那只!

反过来都来责备李玩不懂事

这个时候的问题已经不是狗了

更多的是代沟与不理解

这种感觉无奈又绝望

总感觉我经历过一样的事情

所以很能体会

我很喜欢狗

记忆中第一条宠物狗是泰迪叫“杰克”

爸爸妈妈不让在家里养

妈妈很不喜欢狗甚至讨厌

“狗怎么跟人一样呢”

“你要学习家里有狗影响学习”

......

记得送走那一刻

在车站送爸爸和杰克上车后

我在路边哭的特别伤心

啜泣的那种

再之后也是不断有狗不断送走

不断惊喜不断失望

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舍不得分离而大哭

小时候力量很小

自己喜欢的东西要得到允许才能喜欢

也保护不了想要保护的东西

更何况是脆弱的内心呢

中国家长最喜欢用“懂事”“乖”“听话”

来夸奖一个孩子

爸爸妈妈经常说的也是这句话

你要懂事

要让着弟弟们

看到事情力所能及就要做

如果懂事是放弃自己迁就他人

是放弃做真实的自己

......

那真是令人作呕的懂事

影片中的高潮是父亲对李玩的一场家暴

父亲情绪失控打李玩

要求她给爷爷奶奶认错道歉那里

我的眼泪止不住

在最爱最依赖的人面前

所有自尊全没了

这里李玩完成了青春的“驯化”

“打你,是因为爱你”

“你要懂事”

爸爸最后的道歉其实只是让李玩理解他

让李玩明白打她是为了她好

打一个巴掌再给一个甜枣

告诉孩子我是为了你好

这是再省事不过的教育方式了

像驯化动物一样

我现在终于能够理解

为什么弟弟们因为不懂事被大打一顿之后

第二天不哭不闹

乖乖听话

成为长辈们口中的“变好了、懂事了”

真的是一样的

李玩的变懂事变听话

可能是她知道自己和狗一样

在家里他们是一样的

十几岁的敏感脆弱

沉默与屈服

看完电影已经愈合的伤疤像重新撕裂一样疼


曾经在弟弟嘴中听到这句话

“大人之所以经常批评小孩挑食

是因为他们炒的全是他们喜欢的菜”

是啊你不喜欢吃

其他人要吃啊

长辈们只知道喝牛奶好

却没有人关注她爱不爱喝

“我不喝牛奶”

“你啥时候不喝啦”

真的很相似

我从小不爱吃豆制品

在餐桌上会经常出现吃豆制品好

多吃点

当我说出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豆制品

爸爸妈妈也是很震惊啊

......

一路走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伤痛

成长的标志是懂事

退让是人生的必修课

是的人终究会长大的

小孩也将会成为大人

现在的我不再是十三四岁

也开始理解父母

也和以前的一切握手言和了

“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白岩松

22岁的我看到影片中的父亲

也看到了他的难处

他应该也很糟心吧

代沟的父母和叛逆的女儿

工作和家庭双重压力逼得他闯不过气来

都要应对却无法面面兼顾

......

其实没有谁是容易的

最后昭昭学习滑冰的场景

我们看到他也不爱喝牛奶

在不断跌倒后被要求独立站起来

这一处隐喻

是悲剧的循环

......


影片没有站在哪一边

没有批判也没有迎合

就是在旁观者的角度

告诉大家

打你是真的

对你的爱也是真的

父母肩负着承重的责任和重担

很真实了

在提出问题

但是没有解决问题......

“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

大家都像动物一样的在被驯服

“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哦”

——《大话西游》

2018 / 12 / 18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