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的宇宙,你是我的应答

李白曾有诗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对于月亮,千百年来人们有无数种想象,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月亮,人们对于月亮的探索也从未停止。

古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了1609年,伽利略在荷兰的一位眼镜商汉斯·利伯希发明的望远镜基础上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且应用它来观测天体,发现许多前所未知的天文现象。伽利略成为第一位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科学家。利用天文望远镜,伽利略不但发现月球表面崎岖不平,还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二战结束后,进入美苏冷战时期,在此期间当时的两个大国开启了月球竞赛。1959年1月2日,在苏联的拜科努尔发射场月球1号冲上天空,逃离地球向月球奔去,最终它与月球擦肩而过,成为第一颗人造行星。1961年5月阿波罗计划开始实施,历时约11年,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耗资255亿美元,目的是实现载人登月飞行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和探测进行技术准备。在美国的阿波罗计划中最令人瞩目的是“阿波罗11号”,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开启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美国宇航员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迈克尔·柯林斯驾驶着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跨过38万公里的征程,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踏上了月球表面。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了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这一小步,跨越了从地球到月球梦想的实现。

回望中国的探月历程,我们起步晚,步步艰辛,但是我们迎难而上,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的飞跃。2004年,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正式立项,并命名为“嫦娥工程”。整个探月工程分为三步走:“绕”“落”“回”。

嫦娥一号是中国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经过8次变轨后,于11月7日正式进入工作轨道。2007年11月26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下成功撞击月球,为我国月球探测的一期工程,划上了圆满句号。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进一步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

“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要实现“软”着陆。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它携带中国的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2013年12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登月任务获得成功。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2018年5月2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2018 年 12 月 8 日凌晨 2 时 23 分,嫦娥四号探测器与着陆器、玉兔 2 号月球车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2019 年 1 月 3 日上午,嫦娥四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成为人类第一个在月背软着陆的探测器。

嫦娥五号任务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将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2020年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已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嫦娥五号,等你归来。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随着科技的发展,不再是人攀明月不可得,但,月行依旧与人相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孤寂的宇宙中,你是我的应答。

你可能感兴趣的:(孤寂的宇宙,你是我的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