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济

檀道济,南朝宋将领,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

景平二年(424年)五月,徐羡之召檀道济入朝,告以废立密谋,取得檀道济的支持。而谢晦以修缮领军府为名,将士卒聚集到府中。不久,檀道济与谢晦领兵闯入内宫,收缴皇帝玺绶。

宋文帝认为檀道济在开始时没有参与废弑刘义真,刘义符的阴谋,就秘密召见檀道剂,打算派他去讨伐谢晦。当有人提出反对时,刘义隆说:“檀道济当初只是受到胁迫才随从徐羡之等行事的,原本就不是他主动提出的,谋杀的事件,更与他没有关系,我安抚并且仼用他,不必有其他的顾虑。

不知道是文帝狡猾还是檀道济过于天真,废弑刘义真、刘义符真的与檀道济无关吗?只是当时檀道济对文帝还有极大的利用价值,才没有被诛杀。且了解一下道济的军事才能如何了得。

宋文帝元嘉七年,宋军北伐,檀道济二十几天三十几战,连连获胜,威震敌胆。

但另几路到彦之等战败,北魏军趁着冬天黄河结冰,大举反攻。檀道济的粮草运输等被切断,宋军粮食即将告罄,往后撤退。

有投降北魏的士兵告敌当时宋军情况,魏军追上来,迫近宋军,宋军人心惶惶,有溃败危险。危难时刻,方显檀道济英雄本色。

他乘夜色堆起一座沙山,把最后少量的米盖在上面,命令管粮士兵清点粮食。一边士兵在用斗量米,一边士兵拿着竹筹大声计数。到天亮,北魏探马看到宋军还有这么多粮食啊!是投降的家伙胡说,杀了!北魏军渐渐围拢来,檀道济让将士们顶盔贯甲,严阵以待。他自己穿着醒目坐在车上,军队列队稳稳出行。魏军久与檀道济交手,都知道他的了得。见又有粮食,又如此从容,都不敢逼近,就这样让檀道济全军而还。

这种在大败战的不利情况下,带着大部队安全撤退,虎口逃生的本事,的确让人叹为神来之笔。

宋文帝将要讨伐谢晦,他向檀道济询问计策,檀道济说:“我当年与谢晦一同北伐,当时得以入关的十项计策,其中九项是谢晦提出来的,谢晦才略精明老练,很少有敌手,但是他从来没有单独带领军队打过胜仗,军事恐怕不是他擅长的,我非常了解谢晦的才智,谢晦也了解我的勇敢。”

两人得交往多久才能如此了解啊?檀道济如此自动向文帝请缨:“如今我奉皇上的命令去讨伐他,可以在他还没有摆开阵势时就将他擒获。”

当时谢晦据守长江上游,听说宋文帝亲自统帅大军来讨伐自己,暗中给好友檀道济和到彦之送信,让他们起兵配合一起来讨伐宋文帝,檀道济和到彦之表示同意做内应。

等到晦知道檀道济亲自率领军队来攻打自己时,才明白上当受骗,十分惶恐,束手无策。

在对待老战友谢晦,檀道济做的十分不地道,或者说是个小人。

檀道济立功数朝,左右心腹都是百战之将,他在几个儿子有多具才气,引起朝廷的猜忌。宋文帝久病不愈,刘义康-谢晦的女婿,担心宋文体晏驾后,难以钳制檀道济,屡尽谗言,劝其尽早除掉檀道济。刘湛、刘义康假托王命,以收买人心,图谋不就之名捕杀檀道济,

皇帝把他召到京城,下狱,杀了他和他的11个儿子并薛肜、高进之等猛将。可怜一个身经百战,写下《三十六计》的名将,被皇帝赐死时,愤怒地把帽子摔在地上,两眼冒火,骂道:“你们这是自毁万里长城。”万里长城代表一人抵一国,就是始于檀道济。谢晦被诛杀时他女儿大哭道:“阿父,大丈夫应战死于沙场,怎能被杀于闹市?”

一代名将檀道济当时一定没有想到他会与谢晦殊路同归,有同样的下场!没有战死在沙场,而含冤死于自己人手中。

万里长城又一次让自己人给推倒了。

据说当天建业地震,满地长出白毛。

儿歌唱道:“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

多年的交战,北魏军非常忌惮檀道济,甚至用他的画像驱鬼。得知檀道济遇害,弹冠相庆:“道济死喽!那些江南小儿还有什么可以害怕的?”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又一次上演。

元嘉二十七年,北魏铁骑直达长江北岸,饮马瓜州。宋文帝登上石头城,看到北骑驰骋,长叹道:“如果檀道济还在、他们怎么会在这儿?”

文帝虽贵为天子可以随便赐檀道济死,却没本事叫檀道济再重生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檀道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