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身正 不令而行

在《荀子智慧故事》中,一些小小的明白易懂故事,将他先进而深邃的故事主张表现的淋漓尽致!五则小故事,满满地都是智慧!

居上位者必须要注意修身蓄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并行有序的过程。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君修身养性才是治国的根本!“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更加确切的说明了“上有所好,下必甚之”的道理!正本清源,上位者应该做大家的表率!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曾说过“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地位越高的人越应该谦逊自省,虚心以纳下,为被管理者树立道德行为的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榜样的力量,更是上位者的人格魅力!高山仰止必然下自成蹊!

以德治国,礼是治国最高原则。他把“礼”推向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它是使国家富强的根本,也是国君获得威望的途径和建立万世功名的总纲。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可以重视强大的兵力、坚固的要塞和险峻的地形这些自然的天堑,也可以通过商鞅变法这样的政治改革,让一个西戎小国一跃拥有了四海之内最完善的军事装备和强大的兵力,但真正能够绵延之万事的强大利益是要推行仁义,才使得“三世可递万世而为君”……一如商汤驱逐了夏桀,周武王能够伐胜商纣王,强大不可一世的楚国被秦军摧枯拉朽般的摧毁,恰如孟子之言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以礼安民,才能天下一心,永得安宁!

全面的认识事物,避免被局部现象蒙蔽认知,出去蒙在心上的蔽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愚蠢而胆小的涓蜀梁神情恍惚地被自己的心魔慑服,在神志不清时,随风摇曳的树影让他瑟瑟发抖,将自己的身影以为是趴伏的鬼怪,把自己散乱的长发看成是尾随的魑魅,一路的徨恐使他魂飞魄散断气身亡,真正吓死他的是自己的心魔。个人的片面认识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伤害,有时还会给国家带来灾难。一个是宋康王时候的唐鞅,被权力诱惑用巧计逐走了贤能的太宰,官居相国。他错误的鼓励康王利用王权实施淫威,在杀害有罪之人没有威慑力的情况下,演变成了想杀谁就杀谁,自己落得一个一命呜呼的下场不说,还连累宋的社稷被齐国荡平。晋国的奚齐,作为庶子为篡国的欲望所蒙蔽,与母亲骊姬一起谋害了太子申生!虽然做了短短的几天国君,但最终还是奚齐的老师里克杀害。他的母亲落得个投井自杀,还被捞出尸体剁成肉泥的悲惨结局!也许自古以来一手遮天的权利都可以会人忘乎所以,可是一味地膨胀自己的权利欲望而不择手段的去获取,只能给自己带来杀生之祸,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灾难。没有保持清醒的头脑,积蓄道德,依礼行事,名利与福禄自然不会衰减!

天道酬勤,勤勉的人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有子淬掌,与我们熟知的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大同小异,只是需要有较强的耐心和自制力的。圣人能放纵自己的欲望,又能适时自控,这非常人能为也!当他听说孔子有“遭遇贬谪失去官职,希望快点变贫穷;人的生命结束了,希望早点腐烂掉”时,他知道夫子一定不会单纯这样说的,一定有什么样的语境让夫子有感而发!果然,桓司马为了营造包裹棺木的石椁,用时三年都没有完成,孔子觉得他过于奢靡;南宫敬叔失去官职后用车载满厚礼入朝请官,孔子认为他太善于钻营……对孔子的言语有准确的把握离不开他淬掌所反映的学习态度,勤奋使人明智,明智使人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其身正 不令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