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在一生中都难免遇到创伤、挫折和逆境。据某个研究的结果,1991年人们平均每天会遇到3个难题,而2019年这个数字是32个。
在顺利之时,我们往往很容易应对,也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理性的思维,在这方面人与人之间通常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当遇到困难、挫折时,如何看待、如何应对则差异极大,而这恰恰反映了不同的人生智慧和生存能力。
如果没有亡国,就没有卧薪尝胆,就没有位列春秋五霸的勾践;如果没有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就没有万里长征,就没有中国革命新局面。在面对艰难和危机时,人们会被迫走出舒适区,而这也恰恰是人们进一步思考、提升自我并改变人生道路走向的契机。
这种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化危为机的智慧和能力,就是“逆商(AQ)”(类似的名称还有“抗逆性”“韧性”等),是《逆商:我们该如何应对坏事件》一书的中心点。作者保罗•史托兹博士,逆商理论的提出者和是逆商测评、发展项目及工具的开发者,长期为大学和跨国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一、逆商是什么?
作者用CORE四个维度来解读逆商——Control掌控感、Ownership担当力、Reach影响度、Endurance持续性。
C:Control 掌控感——当不利情况发生时,你觉得自己多大程度上可以掌控它?
人们非常容易扮演受害人的角色,以此为借口被动承受,这种心态大多源于人们对逆境没有掌控力,也缺少担当力。比如某些人将肥胖归咎于基因,每天只吃一顿饭,自嘲为“喝凉水都会长胖”,但细究之后会发现他们其实是以零食为生的。
高掌控感的表现有:
1.坚信任何事情都能做到
2.会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行动以解决逆境
3.会将造成逆境的原因视为短暂性的偶发因素,而非持久性的
考试成绩不理想,归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就是视为短暂性因素,归因为自己“蠢”“笨”则是视为持久性因素。
现有很多养育类的书籍提醒父母,在夸奖孩子时要多夸其“努力”而非“聪明”,批评的时候尽量对事不对人,与上述归因原则如出一辙。
O: Ownership 担当力——当不利情况发生时,你在多大程度上会担起责任?
担当力的高低决定了你是否愿意直面逆境,是否愿意付诸行动解决问题。
高担当力的表现有:
1.有很强的责任感,认为自己要对结果负责
2.向团队成员明确每个人的责任
3.不会长时间停留于消沉情绪中,更重视积极采取行动
R:Reach 影响度——你觉得不利情况会对生活的其他方面产生多大影响?
在应对逆境的反应中,最容易让人变得无力的反应是灾难化。项目方案被客户否定、与爱人发生争吵、电脑自动重启而弄了两个小时的报告尚未保存……各种不利事件的影响可以只达到事件本身,也可以无限制扩展,一切全看我们如何处理。高逆商者会把不利影响限制在事件本身,低逆商者则会(不受控的)让坏的影响蔓延到其他方面、其他人。
发生山火时,消防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包括挖沟和放逆火,控制住火情的范围,防止火势蔓延。当我们遇到逆境时,也必须严防灾难化,防止不良情绪、不利影响无休止蔓延。如果任由小麻烦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肆意滋长,则会让小麻烦变成大灾难,越发感到无助和无措。
E:Endurance 持续性——你觉得不利情况会持续多久?造成逆境的原因会持续多久?
高逆商者会认为逆境只是短期的(至少相对人的生命而言很短),终究会过去的,低逆商者则会认为这种不利情况会持续很久很久,或许自己一辈子都摆脱不了。
人对失败的归因,是影响逆商的重要原因之一:认为逆境是持久的、内在的,逆商往往较低;认为不利事件是外在的、暂时的、影响有限的,则具备更强的抵抗逆境的能力。简单地说,悲观的人更悲摧,乐观的人更坚强。
二、培养方法
一个人的逆商,并不完全由基因决定,后天的因素影响更大。从CORE维度看,逆商讲的是要建立“掌控者心态”而非“受害者心态”,增强掌控感和担当力,同时减少消极的自责、灾难化的心理活动,要视逆境以及造成逆境的原因都是偶然的,是能够克服的。
关于逆商的培养,作者给出了LEAD四步法。
第一步:Listen倾听自己对逆境的反应——这是高逆商反应还是低逆商反应?在CORE中的哪个维度做得最好和最差?
第二步:Explore探究自己对结果的担当——我应该对结果的哪些部分负责,又不应该对哪些部分负责?
对结果负责,主要是指要亲身参与这个事件的处理,但不是必须亲自处理,也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包括全权让别人解决。这时候,如果能有效控制逆境的影响范围,不做无谓地猜测、不做主观地扩大化,也能大大增强我们对结果负责的信心。
第三步:Analyze分析证据——有什么证据表明我无法掌控?有什么证据表明这次遇到的逆境一定会影响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有什么证据表明这次逆境会持续过长时间?
这样做的目的,是把主观的假设和客观的事实区分开,也是防止灾难化的一种方法。
第四步:Do做点事情——我还需要什么信息?我可以做什么来获得对形势的一点点掌控感?我可以做什么来限制不利影响的范围?我可以做什么来限制当前逆境的持续时间?
走出情绪,关注行动,用行动破解焦虑、破解逆境。
LEAD工具的使用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思维习惯来改变行为模式,进而增加获得成功的机率。
在具体应用时,作者建议按照“漏斗法”实施:
1.列出走出逆境、解决问题的行动清单
2.选出需要率先实施的行动并明确行动时间
3.依次选出下一步行动并明确时间
通过这些步骤,最终将解决问题的内在想法变成一个明确的可操作的行动计划。
三、防止灾难化的小技巧
灾难化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在很多时候都发生在潜意识,并不总是我们刻意为之。防止灾难化现象的发生,尽量把不利影响控制在事件本身,除了要清楚灾难化的严重后果,要有控制灾难化心理的主观意愿,如果再辅之一些小技巧,往往效果更好。作者将这些技巧取名为止念法,包括分心法和重塑法两类。
1.分心法,目的是打断面对逆境时不可避免的消极反应。
——一巴掌拍向坚硬的物体并喊“停”
——去关注一个不相关的物体,比如钢笔的磨损纹路
——在手腕套一根橡皮筋,用力拉开后松开,用疼痛打断胡思乱想
——做与逆境完全不相关的事情以分散注意力,刻意让自己不去关注眼前的逆境,比如看场无厘头的电影、坐在路边“打望”
——用运动让自己分心。这是我最常用的方法,遇到不顺的事情时,心情低落时,如果来上一场大汗淋漓的运动,能够极大地释放心中的负面情绪和压力
2.重塑法,目的是正确理解自己身处的逆境,停止灾难化。将事件灾难化的行为本质上是一个自我放纵的过程,这会让不良情绪变得更加强烈,会让看待逆境的视角发生偏差。重塑法则是让我们看到自己以外的世界,以理智、平衡、全面的眼光重新看待逆境。
——重新关注自己的目标。当看不清全局的时候最适用此方法,让我们不再纠缠于细枝末节
——渺小化。置身于高耸入云的山峰下、气势磅礴的大海边,会让我们感到自身的渺小,进而会发现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帮助他人。当我们看到别人的不幸时,就能以更加谦卑的视角看待自己的不幸
作者还列举了一些(老板)摧毁(下属)逆商的错误行为:
——承诺多兑现少,反复无常(尤其在政策、管理、道德等重大事情上)
——只是口头支持担当和责任感
——把成功描述成偶然事件
——用无意义的琐事、加班耗尽他们的精力
——奖励守规矩的人(变相打压积极主动和创造性)
——让员工构想大量使命和愿景然后(老板)统统忘掉
——让员工有责无权
——用“赋能”让员工少花钱多办事(说他们有能力然后安排工作,却又不给资源)
这一段我看得特别过瘾,但我不会明说为什么。
最后提一下作者依据不同行为模式而定义的三类人:
放弃者——面对不大的困境,他们往往就会选择退出、逃避。他们放弃梦想,选择更加轻松的道路;他们忽视自己的潜能,沉溺于无意义但却吸引人的浪费时间之事。
扎营者——接受一定难度的挑战,愿意为成功拼搏并做出一些牺牲。但是他们眼中的成功是一个特定的终点而不是一段旅程,当达到一个看似不错的状态时,就会停下来享受舒适,并且通常会以为可以长时间维持这种状态。
放弃者和扎营者选择妥协让步的生活,差别只在于程度不同。
攀登者——关注终身的自我成长和进步,无论顺境逆境,始终都在跟自己较劲。他们追求长远的成功,懂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能够忍受过程的艰辛和长时间付出而成果甚微的寂寞。他们偶尔也有懈怠之时,但重振精神之后又会继续出发。 这类人无一例外都具备很高的逆商。
逆境本身并不可怕,如何面对逆境却将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放弃者、扎营者、攀登者,你选择成为哪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