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传出时,我已经怀孕4个月了!
往年春节,我和刘先生都是回老家,雷打不动。今年,因为怀孕不方便,我们留在了上海。没想到,冥冥之中避开了很多风险!同事一句“你家宝宝真争气!”让头仨月还被孕吐折磨的死去活来的我,突然,才有了点做母亲的感觉。
记得,那是赵忠祥去世,1月20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了告别仪式,人们还在惋惜中,3天后,武汉宣布封城。4天后,是农历除夕。
家人:暖
因为除夕炒几个菜的问题,我跟刘先生争论了一番。最后,有着山东血统的刘先生赢了,他要整6个,煞有介事。我“总共才俩人,三四个菜足够”的论点,被他批的体无完肤。
大年初一,刘先生和面、擀皮、捏饺子,一边忙活,一边陪我看徐峥的电影《囧妈》,场面还挺祥和。
饺子是一荤一素。素馅儿是我的,西葫芦鸡蛋。本来想吃茴香馅儿,因为疫情,很多菜已经买不到了,有啥吃啥吧!荤馅儿是猪肉白菜,刘先生的。这一道道程序,还挺像那么回事儿!
转折出现在初二,刘先生病了,症状是咳嗽、呼吸不畅,伴有轻微发烧。
这段时间,我俩一直都老实呆在家,除了快递送点蔬菜水果,基本没接触过外界人。我很淡定,他应该就是老毛病——支气管炎,一着凉受寒就会来这么一次。
刘先生却神经紧绷,这个节骨眼儿,他觉得不排除有其他可能。他果断把自己关进另一个房间,自绝于我。我几次刚一推门,他都很紧张地问“干嘛?”说了没几句话,就开始“赶人”,说我是易感人群,要保持距离,我很沮丧。
被冷落的我,决定不能坐以待毙,为了提高免疫力,我活动起来,开启“卧室厨房客厅”拉磨模式,偶尔“绕床弄手机”,如今,青梅是弄不了,手机可以。
午饭和晚饭,刘先生义不容辞,戴着口罩手套,择菜、炝锅、炒菜,有点饭店大厨的意思。只是,饭做好后,他就自动退下,不跟我这个孕妇有任何接触。
初三、初四,我继续被冷落。
此时,疫情日报已持续一周,人们也习惯了早上一睁眼,先看播报,“截至1月28日,全国确诊4630例,死亡106例,治愈71例”。
这期间,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李文亮医生,已经被感染。在8号收治了一位82岁的青光眼带病患者后,11号,他开始发烧;湖北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常凯一家四口,也出现肺炎症状,找了多家医院,都是一床难求,只得回家自救。
过年的气氛,被整个疫情弥漫。屋外的世界,不光没鞭炮声,连人们的欢呼声也消失了。
初五,我的房门被刘先生打开,这次,他没戴口罩,问“中午想吃什么?”我惊喜地看着眼前这个大活人,他仿佛劫后余生!
“你好了?!”
“嗯!”
“想吃白菜炖粉条!”
“好。”
这期间,偶尔,我会感觉肚子里在动,鱼儿游两下那种。宝宝,你是不是快醒了?
我自己:勉强自律
2月初,本是春运返程、企业复工的日子,今年因为疫情,全国各地都设了关卡,禁止流动,号召大家在家“抗疫”。
我的客户,也取消了原本计划的“开年大型收购仪式”,连同产品培训,都改为微信群里进行,全员彻底开启在家办公模式。
本来,对一个孕妇来说,这样也好,安全。唯一不完美的地方,就是不能出门,不能散步,憋闷的很。
小区已经安排了管理措施,每家每户每日限制出入。现在要想出个门,不光得签字备案、测体温,还要领“红黄绿”各色出入证,可忙坏了小区保安。
于是,我的放风,改为趴阳台,看着窗外空荡荡的中央公园、马路上寥寥无几的车辆,我提醒自己,正是抵抗力低的时候,还是老实点,在家胎教吧!
虽然不上班,但每天也得有点仪式感。我最重要的仪式,是在早上,起床后,洗脸、护肤、梳头、吃早餐,一系列程序,雷打不动。然后,穿戴整齐(睡衣为主),坐在书桌前,倒上一大杯热水,打开电脑,擦拭屏幕,开始一天的敲敲打打。
我坚信那句话,“你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懒散浑噩的过日子,我会后悔。
不过,从过年宅家“抗疫”开始,除去工作,我大概数了下,总共就看了1部美剧、1部日剧、8部电影、5本书,写了9篇文章……很抱歉,这个数据不是很好看。当然,我知道,孕妇也不是一个充分的借口。
作为一个孕妇,我很关心疫情期间其他孕妇的情况。很多人甚至已经感染肺炎,但为了新生命的到来,她们选择勇敢面对。
湖北一位32岁的孕妇,原本还有3个月才到预产期,因为感染肺炎,肺部病变严重,怀孕28周时,进行了剖宫产,好在宝宝健康、无感染。但是作为早产儿,宝宝后续肯定还有很多关要过。
武汉一名产妇,就没那么幸运了,被确诊为肺炎患者后,顺产一个男婴,核酸检测显示,这个刚刚出生30个小时的新生命,已被病毒感染,要严密观察……
这个节骨眼,很多被确诊的孕妇,一边要“抗疫”,一边要迎接新生命,即使宝宝顺利生产,妈妈们在短期内,也不能和孩子过多接触,不能母乳喂养。
有意思的是,还有一对儿90后夫妻,疫情期间,迎来了4胞胎!夫妻俩给“4朵金花”众筹征名,最后定的小名分别是:绽绽、伊伊、欣欣、莘莘,谐音“战疫新生”;大名则是:祖伊、果儿、嘉珊、佑思,谐音“祖国加油”。还蛮好听的!
嗯,宝宝,你的名字我也早就想好了!
产检:惊险
每月一次的产检临近。
老早,刘先生就开始筹备口罩、消毒水、酒精……洗手池上,高高低低摆了一排。
他还多次给我打预防针:“从医院回来,要听我指挥。先在门口脱外套,挂起来,换鞋子,然后喷洒酒精消毒;里面的衣服脱到阳台上,要晾一晾,等病毒死了再洗……节奏一定不要乱……”
2月17号,是我这么长时间以来,头一次出门,感觉很新鲜。
跟马路上的空旷比起来,医院里的人意想不到的多。毕竟有些病,不管什么时候,都得看。在医院门口,扫码、填报行踪、出示证件、测体温,一切正常才能进入。
产科门诊排队,我空腹从9点开始,快11点才见到医生,然后验尿、测血糖,下午又继续排B超。累是累,但是相比之下,医生更累。
医院里,医生和护士都像电视上那样,全副武装,而来看病的人,也都戴口罩、戴帽子,还有穿雨衣、双脚套塑料袋的。
除此之外,我还真看到一对父子,甚是谨慎,除了以上行头,脑袋上还罩了个矿泉水桶,可以说自我保护意识相当强了。只不过,他们一大一小走起来,像两个机器人,我盯着看了半天,禁不住笑了一下下。
中午,安全起见,我们没在医院吃饭,继续空腹,等医生下午1点上班,然后排B超。一直折腾到下午3点,终于产检完毕,回家。
当晚,入睡时,感觉鼻子有点不通气,我按捺不住地胡思乱想。白天忙,不觉得怎样,但是晚上关灯后,面对漆黑一片,我开始担心,万一,白天没防护好,感染了怎么办?我这正处于怀孕中期,不前不后的,孩子怎么办……后来,不知何时,我才睡着。
惊险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这一天,对我意义重大。非常时期,我亲眼见到了疫情一线的英雄们,在战“疫”面前,他们没有退缩,依旧坚守岗位。
我的产科医生,整整一天都在接待孕妇,解答各种疑问。到我的时候,即使隔着口罩和护目镜,我依然能从她的眼神里,看到微笑和温暖,而不是不耐烦。这一天,“天使”这个词,始终在我脑海萦绕。
宝宝,我相信,你一定也是个坚强的娃!
如今,疫情还在继续,但也有捷报频传:全国疑似病例数出现下降、多地新增数为0、疫苗最快4月下旬申报临床试验……嗯,冬天很快会过去,美丽的春天即将到来。
多年后,当回忆翻起,我想,我会感谢这段时光。
在这段日子里,我身怀六甲,没有过多焦虑,而是懂得了珍惜:珍惜这个和家人长相厮守的机会,珍惜这次难得的慢生活,即使最无聊的日子,也是限量版,过后再无。
更重要的,是深刻懂得了珍惜身体的健康。
最后,愿疫情早点结束,春暖花开日,就是我们相约“新世界”时!
文 | 妖妖的微笑 原创
喝最烈的酒,解最长的情,写有趣的文。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