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1.《卡片笔记写作法》阅读笔记—第三章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4

作者提出写作的六个步骤,也就是这本书指导实践的重要部分了。

1.明确区分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任务。
2.阅读和理解。
3.记卡片盒笔记。
4.发展想法。
5.分享你的洞见。
6.养成习惯。


上一篇文章我们学习了第一步:明确区分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任务。

这一步特别要注意的有以下5个方面

1.不要一心多用。

作者这样总结:一心多用会让人疲惫不堪,也会降低我们处理多项任务的能力。

所以每次只专注一件事,或者一件事中的某个环节。

比如写就是写,改就是改,这是两回事,或者说这是写作的两个不同环节。

2.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关注度。

奥辛•瓦塔尼安比较和分析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其他杰出科学家的日常工作流程,得出的结论是,他们与普通人的区别不是不懈的关注,而是灵活的关注。

我们不必在所有事情上花费同等的精力,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放在这里怎么说。

比如读书,我们有时不必逐字逐句地读,只读我们关注的感兴趣的就好了。

3.做专家,不要做计划制定者。

有研究发现,单纯使用理性分析会阻碍人们进一步提高绩效。全身心的投入、快速推进以及通过恰当的例子对具体案例进行深入,是成为真正高手的先决条件。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听得再多,学的再多,自己没有亲身实践过,是不可能成为专家的。写作也不例外,哪怕老师讲的深入透彻,没有自己亲身实践也不会有效果。

通常老师会告诉你在什么阶段需要做什么,可是围绕卡片盒的写作流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又能够分离的任务结构。

作者指出,这些任务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并通过相互关联的写作任务提供即时反馈。通过给你刻意练习的机会,让你取得进步。经验积累得越多,你就越能依靠直觉判断出下一步该怎么做。

不要凭借理论,要积累经验,

4.写下来为大脑减负。

大脑除了意志力有限,短期的记忆容量也是有限的。

所以我们要通过外部的存储,把一些不需要放在短期记忆里的内容存储到里面去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我们同时存储在大脑短期记忆里的事情是5-9件。

心理学家过去在谈到短期记忆容量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最多可以同时在脑海中保存7±2件事(Miller,1956)。

而且人们对于自己理解的事情比不理解的事情更容易记住。

卢曼卡片盒就是帮助我们对大量的笔记理解,然后帮助他们产生关联,这样更容易记住我们都曾经写过那些卡卡片之间有什么联系,什么时候调取,什么时候能使用。

心理学家布卢玛·蔡格尼克(Bluma Zeigarnik)在和同事一起吃午饭的时候,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蔡格尼克效应,就是未完成的事情会一直占据着我们的短期记忆,直到他们被完成。

蔡格尼克的后续研究发现,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并不是我们需要把任务完成,他才能从记忆中清除,而当我们把它写在纸上,大脑认为后续会处理他的时候,也不会再占据我们的短期记忆的空间了

通过记录我们的所思所想,就可以把想法从我们的大脑中驱逐出去,清除出去,这就是戴维艾伦gtd有效的原因

卡片笔记法就是这样的工作方式:借助一个可靠的外部系统,把所有烦人的待办事项都保存进去,不让未完成的任务占据我们宝贵的大脑资源。

在写作这件事上,可以这样做。一是把写作这个不确定的大任务拆解成可以一次性完成的小任务。列成待办事项清单,把事情外化,减轻大脑压力。二是把思考的内容记下来,探究相互之间的关联。

(我现在能拆解小任务,但是组合不起来。不会把零碎的东西拼凑起来,整体化,模块化做不到。)

5.减少做决定。

作者指出,我们的大脑除了一次只能专注于一件事的注意力,和一次最多只能容纳七件事的短期记忆,第三种有限的资源就是驱动力或意志力。

意志力是一种资源,想肌肉力量一样,是会损耗的,如果我们总是用意志力来做决定,就会产生“自我损耗”。这时候,如果我们再去做其他很重要但也会消耗意志力的事情时,意志力很可能会不足,这些重要的事就变得难以进行下去了。

比如书中举例说,比尔·盖茨这样的人只穿深蓝色或深灰色两种颜色的西装,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早上少做一个决定,把更多的决策力资源留给真正重要的事情。

写作流程也是如此,我们选择相对固定的流程,选择用同一个笔记本来做闪念笔记,选择用同样的方式来做永久笔记,减少写作过程中的决策数量,把精力放在思考待解决的事情上。

所以我们也不必纠结在哪个平台发文,只要选好了,就先这样走下去。重点在于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明天继续吧,明天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11.《卡片笔记写作法》阅读笔记—第三章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