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是个很好的年纪,前途灿烂,世界的大门缓缓开启,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但如果为22岁加上“残疾”两个字呢?
只要你我愿意,当然一样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今天的主角是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奥会游泳项目女子S1级50米自由泳的金牌获得者,周洁宇。
我是一名残疾人运动员
采访周洁宇,除了感叹于她的乐观阳光之外,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敢于面对自我的勇气和从容。
采访稿上,我们小心翼翼地删去所有带着“残疾人”的字眼,绞尽脑汁用“残障人士”这一似乎不冒犯的词汇替换上去。
周洁宇面对镜头虽有羞涩,但尽是对自我的坦然,“大家好,我是周洁宇,是一名残疾人游泳运动员。”
这也是一种自我认同。
网络上的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截止2019年,我国残疾人总数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6.34%。
光看数据,可能无法感受到其惊人之处。6.34%的意思是,在我们的身边,大约15人中就有1位残疾人,这个比例几乎赶上在我国少数民族的数量了。
除了数量最多的肢体残疾,更有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
除了先天的疾病或缺失,也有为数众多的人面临后天的不幸。
但无论何种情况,尽管困难重重,只要相信前路有光,依然可以做自己的英雄。
不是天才,靠努力
16岁,在腰部、腿部无功能,手部控制不住的情况下,无基础进行了2个月的训练,拿到了四川省运会2个铜牌。
之后进入四川省训练参加了15年的第九届全国残疾人游泳公开赛,全部拿了第1名;在拿到参加全国比赛的资格后,在全国比赛上获得了2金2银1团体铜牌的成绩,也是游泳比赛首枚金牌;16年参加成都市残疾人游泳比赛获得2金2银;18年参加四川省第九届残疾人游泳比赛获得3枚金牌;19年参加第十届全国残疾人游泳比赛获得4枚银牌……大大小小拿了三十几块牌子。
很多人称之为“天才”,而周洁宇更愿意说这是“努力”。
十几岁时父亲去世,并不是洁宇遇到的唯一苦难。由于身体原因,洁宇自小便被很多学校拒之门外,直到11岁才入读一年级。
每当有人询问洁宇的年纪,洁宇都会有些困窘,心里难受却不知道和谁诉说。
换学校后可能缺乏的无障碍设施、与周围的格格不入、母亲又当爹又当妈的劳累、对未来的迷茫,一度压在洁宇的心里。
在这时,一位阿姨为母女俩推荐了游泳运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洁宇的身体复健,而且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当我们回过头去看,从尝试到下定决心,洁宇母女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但这之中,却有许多我们难以体会的磨难。
第一步是克服怕水。难以想象现在拿了这么多游泳奖牌的洁宇,居然有如此“致命”的弱点。
一直以来,怕水到连洗头都不敢独立完成的洁宇,在教练的指导下入水后,心里只有“全然的惧怕”。特别是在她训练3、4天后因被同时训练的伙伴无意间冲撞而下沉呛水,“看着水面离我越来越远”的一幕成为了她心里的阴云。
充满消毒水气味的泳池水呛入喉腔的感觉让她心有余悸,直到现在,她依旧不爱喝开水、矿泉水这类白水,因为会联想到泳池的味道。
“最怕在中间赛道比赛时沉下去,而教练却没看到。”洁宇笑着这样说。
第二步是克服身体状况。坦白来说,洁宇肯定不属于“天才”,因为她的身体状况并不太适合游泳。
由于腿部、腰部无功能,她唯一能选择的只有仰泳,全靠手滑动推进。
但事实上,她也长期难以控制她的双手。以前上学写作业时,她写的字“连自己都不认识”,想用一只手压住作业本,却常常失控将本子撕成两半。
加上身体过瘦、肌张力比较高,一下水就沉。
鼻炎发作时候,一下水就流鼻血。
因身体原因经常发烧,在离采访最近的一次比赛前,她发烧了10天左右,体温飙升到39°退不下去。
如此多的“不适合”加诸于她,她把这些困难都揉碎了,继续往前。
这还没有结束,第三步是克服枯燥而繁重的训练。日复一日的训练让人看不到头,尤其是在不涨成绩的平台期,压力铺天盖地而来。
由于残疾程度重,洁宇训练起来很困难,所以教练特别严厉。别人周末休假一天半时,洁宇通常只能每次休息半天。还要练习力量,要控制自己本来就不好控制的手。
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训练,时常让她心情极度烦躁,感觉看不到头,又累又疲惫。可是母亲、队友、教练都会给她鼓励,支持她坚持下去。
“想想自己的初心,也就没那么痛苦了。”
所幸,一切的辛苦没有白费。
前路会有光
对身边人的感谢,被洁宇反复提及。
全职照顾她、没有错过她任何一场比赛的母亲;严厉却让她绽放光芒的教练;始终互相鼓励的伙伴们……
她还想对有同样境遇的人们说,“生活比较困难,我们总是有很多不好的情绪。但想想家人和朋友,就觉得还可以继续下去。”
提到以后,洁宇梦想着和母亲开上一家小店,让队友们都一起过来,也要招聘其他残疾人,因为残疾人真的不好找工作。大家一起扶持着向前,一切都会好的。
这小小的心愿中,有洁宇的乐观和善良,却也隐含着当前社会对残疾人接纳程度不够的无奈。
《奇葩说》曾有位盲人辩手叫蔡聪,他也是有人基金会残障项目总监,在前几年曾经分享过他对“无障碍”的想法,“公交车到站不报站,电梯里没有语音提示,机场只用广播通知登机口更改信息,网约车只能通过电话与司机联系,乃至考试必须用看,授课必须能听,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软件与硬件,不考虑到感官障碍者的需求,都阻碍了残障人士到来平等的参与并融入到社会之中。”
这是种种无奈之处,但我们依然能看到,不少曾经被诟病的地方,在近几年已经逐步改善。
在残疾预防体系、残疾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的今天,我们或许有底气能消除洁宇和其他人的担忧。
但这并不能全然依靠相关机构的努力,更要加上我们的认同。正视、接受、认同残障人士,不将他们特殊化,或许比盲目献爱心要务实许多。
愿你从肖像中看到洁宇想要传递的温度,拥抱接纳,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