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改变,从扔东西开始

文|叶伊嘉

我不肯妄弃每一个小物件。

以至于两个月前,我还在后悔高中时卖掉了初中写了三年的日记本。

假若我还留着它们,我是否会时常翻阅?追忆当年的花季往事?我想应该不会了。许是多年无人问津,已经落满了灰尘。

就像高中那些被我打包的青春痕迹,里面有同学送的生日礼物、好友传的小纸条、亲手做的植物标本、各科的错题本、课堂笔记本以及奖状,还有塞了满满一柜子的高中课本、练习册、试题卷、工具书、五花八门的课外读本……

也只有在高中毕业后的两年内,我还把它们翻出来晒晒太阳,和这些物品相关的往事还能清晰浮现于脑海,后来也被束之高阁,现在已经想不起来它们的模样。

大学毕业时,我将所有的物品一并打包邮寄回家。

当年口口声声说着等我毕业,能卖的卖了,不能卖的就送人,没人要的就直接扔了吧,真到了收拾的那天,左舍不得这个,右放不下那个,送人舍不得,扔了又挺可惜,想着这个东西以后是个念想,那个东西以后还能用的着……

我妈唠叨着我把这么多无用的东西搬回家占地方,我却说她不懂年轻人的心。

除了包裹寄回家时拆开看了两眼,一眨眼又是好几年过去了。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东西堆满了房间,总觉得放着它们有一天就会用到,可是用到的少之又少,很可能想起来用的时候,东西早已经过期了。

在失去中后悔,在保存中烦恼,直到读到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

这本书帮我打开了一些心结,比如我为什么要固执的留下一些对我没用的东西?我怎么才能下定决心一股脑儿将多余的物品全都丢掉?

我习惯于将物品置于中心地位,其实物品都是给人服务的,而不是让人在迁就物品,我一直考虑物品的地位,在舍不得丢弃时却没有想过,我留下的它们是不是对我真的有用?

我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义无反顾将家里翻个底儿朝天,整理了一包又一包的无用之物,很洒脱地全都投进了垃圾桶。事实证明,当我在把他们投进垃圾桶的一刹那,我心里倍感轻松。

回到家看到被重新整理过的房间,顿感神清气爽。

扔掉旧的凳子、台灯,我买了新的电脑椅和台灯,都是我早就看好的,一直没舍得买。《断舍离》中说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家应该成为最棒的放松地,我果断的清空了购物车。

当我还在为购物心疼时,下单的物品已被我投入使用,电脑椅和电脑桌正匹配,舒适度也比之前的凳子提高了几百倍,摆在桌子上的台灯,每天看着就开心,除了台灯,书架上摆满了我精挑细选留下的物品,以往下班后不想回家的我,现在一下班就迫不及待往家赶,感受家带给我的轻松与舒适。

正如书中所说,居住环境是凭借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环境,要打造出能够款待自己的房间。一切准备就绪,自然迎来舒适感与放松感。

张德芬说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具体有三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而文章中的断舍离即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我们在考虑物品要不要留下来时,考虑的是“我自己”还需不需要它,如果每次收拾之前,都能好好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告别要不还是别扔了,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用到的思想,我们将不会因为冗余的物品而心烦不已,让身边的物品保持优胜劣汰的自然循环,既留下适度的量,又确保留下的都是精挑细选过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舍离》|改变,从扔东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