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恶到底该如何界定

我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从字面意义中不难看出古代哲学思想家对于善恶的区分从人出生之初便有所界定。

它所说的善是人性中的善,对应的恶则来自于后天环境、教育而形成的恶,这里的善恶与西方伦理学中的善恶有所不同。澳大利亚哲学家约翰·L.麦凯在其著作《伦理学:发明对与错》中曾发表道德价值观“我们必须决定采纳何种道德观点,采取何种道德立场。”以此来回应用道德来评判善恶。这也就表明了西方哲学家伦理学中的善恶是以道德评判为标准。

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光尘出品所推出的哲学著作《给善恶一个答案:身边的伦理学》将带我们一同利用西方的伦理学去探究善恶之间是否有明确的界定。本书的作者是西点军校荣誉哲学教授和剑桥大学克莱尔学堂终身成员路易斯•波伊曼和田纳西大学马丁分校哲学教授詹姆斯•菲泽,二人以伦理学为基础,阐述道德规则在善与恶之间作用。

为什么社会需要道德规则?任何一种事物被发明出来都有其评判的标准,作者认为道德之所以被构建出来就是为了服务于人生存的需要和对繁荣与幸福的欲求。那么道德为什么会被认定为是判定善恶的标准呢?

道德的评判标准在某种程度上涉及到社会学、伦理学以及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我们并不能认为利己主义者违反了道德标准,是一个恶的体现;同样我们也不能认为利他主义者遵循了道德标准,是一种善的表现。

因为在伦理学范畴不只是存在着伦理相对主义、道德客观主义、道德价值、社会契约论与道德的动机、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同时也包含着效用主义、康德主义与道义论、德性论这些具有影响力的规范性理论。所以当我们在用道德界定善恶的同时,也在围绕着其他理论进行争论。

事实上本书以善恶为论证主题,以道德为论证起点,在伦理学范畴里构建出一幅由道德标准所绘制的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蓝图,其主旨无非是利用伦理学来辩证善与恶,以社会道德形式的理论来论证反驳,引读者去反思,去探究,从而获得内心给出的善恶之间的答案。

就像书封所述:我们仍需要道德,一如我们过去对它的需要那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善与恶到底该如何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