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坐窗前读诗词,学习格律与方法

在“学习强国”中的慕课中,有王步高教授的讲解《诗词格律与写作》课程,介绍了诗词格律有关的音律知识,介绍了古人诗话、词话、序跋中关于诗词创作的理论,也有王教授自己的创作经验和体会。

在骈体文中,虚词往往是不算在节奏之内的。自从节奏成为骈体文的要素之后,对偶就变成了对仗。对仗的特点是上句和下句的平仄要相反,两句在同一位置上字不能雷同。(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就只能算是对偶,不算对仗。)

1.对仗体现了近体诗的对称美。

2.律诗的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

3.律诗至少有一联(颈联)对仗,结尾一联,一般是觉得不用对仗的。

4.中间两联不适宜全写景。

5.最后一句是点题的,第三句是重要转折的。

6.大凡作律诗,忌支节横断,宜气脉流通。

7.七言绝句 非常注重第三句,第三句起转。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唐初多于首二句言景对起,止结二句言情,虽丰硕,往往失之繁杂。唐晚则第三四句多作一串,虽流动,往往失之轻儇(xuān,轻浮),俱非正体。唯沈、宋、李、王诸子,格调庄严,气象宏丽,最为可法。第四句大率言景,不善学者凑砌堆叠,多无足观。老杜诸篇,虽中联言景不少,大率以情问之。故习杜者,句语虽有枯燥之嫌,而体裁绝无靡冗之病,此初学入门第一义,不可不知。若老手大笔,则情景浑融,错综唯意,又不可专泥此论。

凡五七律诗,最争起处。凡起处最宜经营,贵用料峭之笔,洒然而来,突然涌出,若天外奇峰,壁立千仞,则入手势便紧健,气自雄壮,格自高,意自奇,不但取调之响也。起笔得势,入手即不同人,以下迎刃而解矣。

五言律诗首句入韵的较少,五言绝句以首句不押韵的为多,相反,七言绝句里以首句入韵的最常见。如果要用对仗必须首联对仗,尾联不能对仗。

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一般是不要求对仗的。

小知识点:

凡以-n -ng收尾的均非入声字;

z c s 拼-i 的全声调字均非入声字;

凡以-er收尾的均非入声字

凡以-uai 收尾的全声调字皆非入声字

《古诗词写作8句秘诀》

秘决八句,透释其髓。?尽心于诗,守此勿失。

平淡不流于浅俗

奇古不邻于怪癖

题咏不窘于物象

叙事不病于声律?

比兴深者通物理?

用事工者如己出?

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

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

作诗时词的变性

1.名词作动词用

例如:予能渠细石,吾也沼清泉(渠和沼)

宁问春将夏,谁怜西复东(夏和东)

2.形容词作动词用

A 使动用法

例如:疏钟清月殿,幽焚静花台(月)

骤雨清秋夜,金波耿玉绳(玉)

3.名词作形容词用

例如: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出)

孤云独鸟千山暮,万井千山海色秋(独和色)

4.省略法

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照于松间,清泉流于石上)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草木变衰行于剑外,兵戈阻绝老于江边)

5.倒装法

例如:春日繁鱼鸟,江天足支荷(江天支荷足,春日鱼鸟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莲动渔舟下,竹喧浣女归)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楚塞接三湘,九派通荆门)

6.不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

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意动用法

例如: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涧花白极了,令人以为粉色为不白;山月明极了,令人以为灯光不明)

诗词节奏与意义节奏

意义上的节奏与诗句的节奏常常并不一致

意义节奏也就是散文的节奏

诗句节奏:二二一

散文式意义节奏:二一二,一四(一一三,一三一),二三,三二,四一

1.起承展转合法

首句起,次句承,接四句展开,第七句转,第八句合

例如:过香积寺 作者: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2.起承继转合法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起)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承)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继)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转合)

大抵诗之作法曰:起句要高远,承句要稳健,转折要不着力,结句要不着迹。”从理论上讲,写作的首句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头开得好即“占地步”,首先须阔占地步,然后几句似有源之泉源源而来矣。头开得好即“占好了地步”使下面的诗句自然承接顺势而下。再有就是结尾,它是全篇的收束,须有力、有味,做到首尾圆合,结尾的关合要自然不露痕迹。中间诗句的语意要有所变化、有所转折,才能扩大诗意的容量。

“七律不难中二联,难在发端及结句耳。”发端,盛唐人无不佳者,结颇有之,然亦无转入他调及收顿不佳之病。篇法有起有束,有放有敛,有唤有应。大抵一开则一阖,一扬则一抑,一象则一意,无偏用者。句法有直下,有倒插者。字法有虚有实,有沉有响,虚响易工,沉难,至五十六个字,如魏明帝凌云台,材木铢两悉配乃可耳。篇法之妙,有不见句法者;句法之妙,有不见字法者。此是法极无迹,人犹能之,至境与天会,未易求也。有俱属象而妙者,有俱属意而妙者,有俱作高调而妙者,有直下不偶对而妙者,皆兴诣而神合,气完使之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坐窗前读诗词,学习格律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