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概念:
单位时间内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单位面积的垂直作用力(平均冲量)
②单位
帕斯卡(N· m − 2 m^{-2} m−2)
气体活动的空间
气体冷热程度的量度
分子热运动剧烈强度的量度
T = ( t + 273 ) K T=(t+273)K T=(t+273)K
概念:一个系统,宏观量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称为平衡态
特点:热动平衡
宏观量:T,P稳定
微观量:分子热运动永不停息
系统与外界有能量交换,任何一个实际的过程都是状态改变过程,都是非平衡的。
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并不计摩擦,此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也称为平衡过程
总结:平衡过程是实际过程的近似处理,是理想化过程,优越性在于p-v图上明确地描写状态及其过程。
注意:p-v图上的任何一个点都对应着气体的一个平衡态
一 个 点 : 一 个 平 衡 态 一 条 曲 线 : 一 个 平 衡 过 程 一个点:一个平衡态\\ 一条曲线:一个平衡过程\\ 一个点:一个平衡态一条曲线:一个平衡过程
(1)理想气体满足三个实验定律
由三个定律总结出来气体的状态方程(克拉帕龙方程)
P V = m M m o l R T 其 中 : R = 8.31 J / m o l ⋅ K : 摩 尔 气 体 常 数 1 m o l 气 体 上 升 1 摄 氏 度 吸 收 的 热 PV=\frac{m}{M_{mol}}RT\\ 其中:R=8.31J/mol·K:摩尔气体常数\\1mol气体上升1摄氏度吸收的热\\ PV=MmolmRT其中:R=8.31J/mol⋅K:摩尔气体常数1mol气体上升1摄氏度吸收的热
克拉帕龙方程的另一种形式:
P = n k T k = R N 0 = 1.38 × 1 0 − 23 — — 波 兹 曼 常 数 其 中 N 0 = 6.02 × 1 0 23 , n = N V P=nkT\\ k=\frac{R}{N_0}=1.38\times10^{-23}——波兹曼常数\\ 其中N_0=6.02\times10^{23},n=\frac{N}{V}\\ P=nkTk=N0R=1.38×10−23——波兹曼常数其中N0=6.02×1023,n=VN
永恒的运动,频繁的碰撞
(1)运动:气体分子间距大,分子间作用力小,二次碰撞之间的运动可以看做惯性支配下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2)碰撞:扩散很慢——频繁碰撞的结果
(3)对于单个分子
碰 撞 时 : 偶 然 性 , 无 序 性 , 遵 守 能 量 守 恒 和 动 量 守 恒 — — 力 学 规 律 碰 撞 后 : 匀 速 直 线 运 动 碰撞时:偶然性,无序性,遵守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力学规律\\ 碰撞后:匀速直线运动 碰撞时:偶然性,无序性,遵守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力学规律碰撞后:匀速直线运动
(4)对整体
在 整 体 上 遵 循 确 定 的 统 计 规 律 在整体上遵循确定的统计规律 在整体上遵循确定的统计规律
大量偶然事件组成整体,少量事件不服从统计规律
计算方法同算数平均值相同,如年龄M:
M ˉ = ∑ 每 个 年 龄 × 对 应 年 龄 的 人 数 总 人 数 \bar M=\frac{\sum每个年龄\times对应年龄的人数}{总人数} Mˉ=总人数∑每个年龄×对应年龄的人数
统计平均值:分子速度:
v ˉ x = v x 1 Δ N 1 + v x 2 Δ N 2 + . . . N = ∫ v x d N N v ˉ y = v y 1 Δ N 1 + v y 2 Δ N 2 + . . . N = ∫ v y d N N v ˉ x 2 = v x 1 2 Δ N 1 + v x 2 2 Δ N 2 + . . . N = ∫ v x 2 d N N \bar v_x=\frac{v_{x_1}\Delta N_1+v_{x_2}\Delta N_2+...}{N}=\frac{\int v_x dN}{N}\\ \bar v_y=\frac{v_{y_1}\Delta N_1+v_{y_2}\Delta N_2+...}{N}=\frac{\int v_y dN}{N}\\ \bar v_x^2=\frac{v_{x_1}^2\Delta N_1+v_{x_2^2}\Delta N_2+...}{N}=\frac{\int v_x^2 dN}{N}\\ vˉx=Nvx1ΔN1+vx2ΔN2+...=N∫vxdNvˉy=Nvy1ΔN1+vy2ΔN2+...=N∫vydNvˉx2=Nvx12ΔN1+vx22ΔN2+...=N∫vx2dN
在一定条件下,每个状态出现的次数 N A N_A NA和测量总次数 N N N(即所有状态出现的次数的总和)的比值是一个确定值,称为A状态出现的概率 W A W_A WA
W A = lim N → ∞ N A N 对 一 个 系 统 : { 所 有 状 态 出 现 的 总 次 数 N A 状 态 出 现 的 次 数 N A A 状 态 出 现 的 概 率 W A W_A=\lim\limits_{N\rightarrow\infty}\frac{N_A}{N}\\ 对一个系统:\begin{cases} 所有状态出现的总次数N\\ A状态出现的次数N_A\\ A状态出现的概率W_A\\ \end{cases} WA=N→∞limNNA对一个系统:⎩⎪⎨⎪⎧所有状态出现的总次数NA状态出现的次数NAA状态出现的概率WA
所有可能出现的状态之和为1
∑ W A = ∑ N i N = 1 \sum W_A=\frac{\sum N_i}{N}=1\\ ∑WA=N∑Ni=1
遵循三个实验规律
弹性小球碰撞模型
实验事实:平衡态时,容器中的气体分子数密度n均匀分布
假设:做热运动的分子向各个方向的运动机会相等,任何一个方向不必其他方向更占优势
所以:分子速度在各个方向分量的各种平均值相等
v ˉ x = v ˉ y = v ˉ z = 0 v ˉ x 2 = v ˉ y 2 = v ˉ z 2 又 因 为 v ˉ 2 = v ˉ x 2 + v ˉ y 2 + v ˉ z 2 所 以 v ˉ x 2 = v ˉ x 2 = v ˉ x 2 = 1 3 v ˉ 2 \bar v_x=\bar v_y=\bar v_z=0\\ \bar v_x^2=\bar v_y^2=\bar v_z^2\\ 又因为\bar v^2=\bar v_x^2+\bar v_y^2+\bar v_z^2\\ 所以\bar v_x^2=\bar v_x^2=\bar v_x^2=\frac{1}{3}\bar v^2 vˉx=vˉy=vˉz=0vˉx2=vˉy2=vˉz2又因为vˉ2=vˉx2+vˉy2+vˉz2所以vˉx2=vˉx2=vˉx2=31vˉ2
n:分子数密度 n = N V n=\frac{N}{V} n=VN
p = 1 3 n μ v ˉ 2 p=\frac{1}{3}n\mu\bar v^2 p=31nμvˉ2
设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
ε ˉ = 1 2 μ v ˉ 2 \bar \varepsilon=\frac{1}{2}\mu \bar v^2 εˉ=21μvˉ2
那么
p = 2 3 n ε ˉ p=\frac{2}{3}n\bar\varepsilon p=32nεˉ
{ p = n k T p = 2 3 n ε ˉ ⇒ ε ˉ = 3 2 k T — — 温 度 公 式 \begin{cases} p=nkT\\ p=\frac{2}{3}n\bar\varepsilon \end{cases}\Rightarrow \bar\varepsilon=\frac{3}{2}kT——温度公式 {p=nkTp=32nεˉ⇒εˉ=23kT——温度公式
注意:
v ˉ 2 = 3 R T M \sqrt{\bar v^2}=\sqrt{\frac{3RT}{M}} vˉ2=M3RT
分子总数N,分子速率可能取值 0 → ∞ 0\rightarrow\infty 0→∞
将速率分成许多相等的小区间 Δ v \Delta v Δv——速率区间
每个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 Δ N \Delta N ΔN
麦氏速率分布律:
无外场,理想气体平衡态时,各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数按速率 v 分布的规律
N : 分 子 总 数 d v : 速 率 区 间 d N : 在 速 率 区 间 v 到 v + d v 内 的 分 子 数 ( 不 能 说 是 d v 内 的 ) d N N : 在 速 率 区 间 v 到 v + d v 内 的 分 子 数 占 总 分 子 数 的 百 分 比 N:分子总数\\ dv:速率区间\\ dN:在速率区间v到v+dv内的分子数(不能说是dv内的)\\ \frac{dN}{N}:在速率区间v到v+dv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N:分子总数dv:速率区间dN:在速率区间v到v+dv内的分子数(不能说是dv内的)NdN:在速率区间v到v+dv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d N N \frac{dN}{N} NdN和什么有关?
写成等式:
d N N = f ( v ) ⋅ d v \frac{dN}{N}=f(v)·dv NdN=f(v)⋅dv
f ( v ) f(v) f(v)的物理意义
f ( v ) = d N d v 1 N f(v)=\frac{dN}{dv}\frac{1}{N}\\ f(v)=dvdNN1
表示在速率为v处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其他的一些变形的表示意义
1. { f ( v ) d v = d N N : 在 v 到 v + d v 内 的 分 子 数 占 总 分 子 数 的 百 分 比 N f ( v ) d v = d N : 在 v 到 v + d v 区 间 内 的 分 子 数 2. { 在 给 定 速 率 区 间 v 1 到 v 2 内 的 分 子 百 分 比 是 多 少 ? Δ N N = ∫ v 1 v 2 f ( v ) d v v 1 到 v 2 内 的 分 子 数 : Δ N = N ∫ v 1 v 2 f ( v ) d v 3. 在 整 个 速 率 区 间 ( 0 , + ∞ ) 内 分 子 的 百 分 数 是 多 少 ? ∑ i Δ N i N = ∫ 0 ∞ f ( v ) d v = 1 1.\begin{cases} f(v)dv=\frac{dN}{N}:在v到v+dv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Nf(v)dv={dN}:在v到v+dv区间内的分子数\\ \end{cases}\\ 2.\begin{cases} 在给定速率区间v_1到v_2内的分子百分比是多少?\frac{\Delta N}{N}=\int_{v_1}^{v_2}f(v)dv\\ v_1到v_2内的分子数:\Delta N=N\int_{v_1}^{v_2}f(v)dv\\ \end{cases}\\ 3.在整个速率区间(0,+\infty)内分子的百分数是多少? \sum\limits_{i}\frac{\Delta N_i}{N}=\int_{0}^{\infty}f(v)dv=1\\ 1.{f(v)dv=NdN:在v到v+dv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Nf(v)dv=dN:在v到v+dv区间内的分子数2.{在给定速率区间v1到v2内的分子百分比是多少?NΔN=∫v1v2f(v)dvv1到v2内的分子数:ΔN=N∫v1v2f(v)dv3.在整个速率区间(0,+∞)内分子的百分数是多少?i∑NΔNi=∫0∞f(v)dv=1
速度归一化条件
根据 f ( v ) f(v) f(v)函数的极值求导得
v p = 2 R T M m o l v_p=\sqrt{\frac{2RT}{M_{mol}}}\\ vp=Mmol2RT
可知,最可几速率与温度和气体的种类有关
要注意的是温度升高,曲线最大值升高,但是还要注意归一化条件:曲线的面积不变
a.平均速率
v ˉ = ∫ 0 ∞ v f ( v ) d v \bar v=\int_0^{\infty}vf(v)dv\\ vˉ=∫0∞vf(v)dv
b.均方根速率
v 2 ˉ = ∫ 0 ∞ v 2 f ( v ) d v \bar {v^2}=\int_0^{\infty}{v^2}f(v)dv\\ v2ˉ=∫0∞v2f(v)dv
c.平均动能
ε ˉ = ∫ 0 ∞ 1 2 μ v 2 f ( v ) d v \bar \varepsilon=\int_0^{\infty}\frac{1}{2}\mu {v^2}f(v)dv\\ εˉ=∫0∞21μv2f(v)dv
总结,求某个和速率有关的统计平均值:M(v)
M ( v ) = ∫ 0 ∞ M ( v ) f ( v ) d v M(v)=\int_0^{\infty}M(v)f(v)dv\\ M(v)=∫0∞M(v)f(v)dv
{ 单 原 子 分 子 气 体 : 热 运 动 能 量 只 有 平 动 动 能 多 原 子 分 子 气 体 : { 平 动 动 能 转 动 动 能 \begin{cases} 单原子分子气体:热运动能量只有平动动能\\ 多原子分子气体:\begin{cases} 平动动能\\ 转动动能\\ \end{cases} \end{cases} ⎩⎪⎨⎪⎧单原子分子气体:热运动能量只有平动动能多原子分子气体:{平动动能转动动能
在空间自由运动:i=3
在平面自由运动:i=2
在直线自由运动:i=1
问
钢棒的自由度
刚体的自由度
理想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温度为 T 的平衡态时,气体分子的每个自由度上都有一份相同的平均动能,数值为: 1 2 k T \frac{1}{2}kT 21kT
ε ˉ = 3 2 k T \bar \varepsilon=\frac{3}{2}kT εˉ=23kT均匀分布在3个自由度上
由自由度判断 ε ˉ = i 2 k T \bar \varepsilon=\frac{i}{2}kT εˉ=2ikT
{ 单 原 子 分 子 : 3 2 k T 双 原 子 分 子 : 5 2 k T 多 原 子 分 子 : 3 k T \begin{cases} 单原子分子:\frac{3}{2}kT\\ 双原子分子:\frac{5}{2}kT\\ 多原子分子:3kT \end{cases} ⎩⎪⎨⎪⎧单原子分子:23kT双原子分子:25kT多原子分子:3kT
内 能 : { 平 动 动 能 转 动 动 能 1 m o l 理 想 气 体 ( 自 由 度 为 i ) 的 内 能 : i 2 k T 1 m o l 单 原 子 理 想 气 体 的 内 能 : 3 2 k T 质 量 为 m k g , 自 由 度 为 i 的 气 体 的 内 能 : m M m o l i 2 k T 内能:\begin{cases} 平动动能\\ 转动动能\\ \end{cases}\\ 1mol理想气体(自由度为i)的内能:\frac{i}{2}kT\\ 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内能:\frac{3}{2}kT\\ 质量为m kg,自由度为i的气体的内能:\frac{m}{M_{mol}}\frac{i}{2}kT\\ 内能:{平动动能转动动能1mol理想气体(自由度为i)的内能:2ikT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内能:23kT质量为mkg,自由度为i的气体的内能:Mmolm2ikT
总结得出:
E = m M m o l i 2 k T E=\frac{m}{M_{mol}}\frac{i}{2}kT E=Mmolm2ikT
非平衡态 → \rightarrow →平衡态:通过热运动的相互碰撞实现的
非接触性碰撞
约 1 0 − 10 10^{-10} 10−10
一个分子在1s内和其他分子的碰撞的次数
一个分子连续两次碰撞之间通过的路程
(1)平均碰撞次数: Z ˉ \bar Z Zˉ
Z ˉ = π d ˉ 2 ⋅ u ˉ n 其 中 : Z ˉ 是 平 均 碰 撞 次 数 d ˉ 是 平 均 有 效 直 径 u ˉ 是 a 分 子 相 对 于 其 他 分 子 的 速 率 n 是 分 子 数 密 度 \bar Z=\pi \bar d^2·\bar u n\\ 其中:\bar Z是平均碰撞次数\\ \bar d是平均有效直径\\ \bar u是a分子相对于其他分子的速率\\ n是分子数密度 Zˉ=πdˉ2⋅uˉn其中:Zˉ是平均碰撞次数dˉ是平均有效直径uˉ是a分子相对于其他分子的速率n是分子数密度
(2)表达式
u ˉ = 2 v ˉ ∴ Z ˉ = π d ˉ 2 ⋅ 2 v ˉ n λ ˉ = v ˉ Z ˉ = 1 2 π d ˉ 2 ⋅ n \bar u=\sqrt{2}\bar v\\ ∴\bar Z=\pi \bar d^2·\sqrt{2}\bar v n\\ \bar\lambda=\frac{\bar v}{\bar Z}=\frac{1}{\sqrt{2}\pi \bar d^2·n} uˉ=2vˉ∴Zˉ=πdˉ2⋅2vˉnλˉ=Zˉvˉ=2πdˉ2⋅n1
而在宏观状态下:
p = n k T , v ˉ = 8 R T π M m o l ∴ Z ˉ = 2 π d ˉ 2 ⋅ 8 R T π M m o l p k T λ ˉ = k T 2 π d ˉ 2 p — — 宏 观 表 达 式 p=nkT,\bar v=\sqrt{\frac{8RT}{\pi M_{mol}}}\\ ∴\bar Z=\sqrt{2}\pi \bar d^2·\sqrt{\frac{8RT}{\pi M_{mol}}}\frac{p}{kT}\\ \bar\lambda=\frac{kT}{\sqrt{2}\pi\bar d^2 p}——宏观表达式 p=nkT,vˉ=πMmol8RT∴Zˉ=2πdˉ2⋅πMmol8RTkTpλˉ=2πdˉ2pkT——宏观表达式
u ˉ 是 a 分 子 相 对 于 其 他 分 子 的 速 率 n 是 分 子 数 密 度 \bar u是a分子相对于其他分子的速率\\ n是分子数密度 uˉ是a分子相对于其他分子的速率n是分子数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