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也是一种有意思的事儿

学习也是一种有意思的事儿

7月的15-17日参加了省里的创伤和早期干预的年会,收获很多。这好像是疫情以来第一次线下的学术讲座会议,果真是线上聊千遍,不如线下见一见哈!见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两年未曾见面,见到后依然觉得很亲切!

很感谢幼东主任的邀请,能有机会来参与这次会议的主持,虽然是短短的对讲课嘉宾的介绍和总结,我在下面还是默默地组织和梳理了语言,一个念头就是“别漏了怯,也别给老师抹黑”。嘿嘿,这可能是我性格使然:自卑情结,让我格外注重自己在大众面前的形象和言语;但这一点也让我又时很拘谨,也成为我的弊端,和我相处时总会有些距离感,觉得我文静,不善表达。哈哈!我也似乎很矜持,仅此而已!

性格就是这样很奇怪:成也性格,败也性格!曾经想要努力改掉很多,关键时刻总是也hold不住,后来随着时间的延长,慢慢接受了自己的模样,心情倒也越发的干净和宁静了许多。

当你心静下来的时候,才能接受每位专家传授的知识点,这是我的体会。接住靠的是信!不是我们大脑中的“对不对”!对与错是基于价值判断,而信不信则来自于我们心理的健康水平程度。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听懂道理,在这两天之内能全盘吸收,根本是不可能的,但凡是人就有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只是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已。在这种状态下,靠的是心理过程的维持,自然首当其冲的是“信”,“信”和一个人的安全感相关,是人最本能的部分。

带着一颗平静的心,去参予和融入,需要描述的很多很多。

从抑郁障碍的“精准个体化诊疗”,感慨于抑郁症状学之下的各种生物学研究:基因遗传方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神经电生理和神经影像学等的研究,和重点敲黑板的“肠道菌群与精神疾病”,并且至少三场主题报告是关于肠道菌群和精神疾病的研究和应用,让我这个在基层做工作的精神心理医生狠狠地突破了一下视角,拨云开雾的感觉,很爽!

创伤及相关障碍与心身疾病的综合干预,心理治疗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它的地位不容忽视:动力学视角,CBT的临床应用实践分享、还有只听了个结尾的恻隐之心和同情心等在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中在应用(不知大会视频能不能回放,多少有些遗憾)。虚拟现实情境下(VR)急慢性心理创伤的综合干预,挺博眼球的,未来是一个很好的着手,专业的事情还是需要专业人员来做,创伤治疗不同于一般的心理治疗,弄不好会有再次创伤的!评估和诊断永远是专业和非专业的分水岭,也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所在,毕竟所有的病不会按照教科书上写的临床表现来生病。。。。。。哎,这条路任重道远,仅有努力是不够的,不努力当然也是不行的!

推荐给大家一本好书《身体从没忘记》,方新教授推荐的。去年也买了这本书,读完后立马感觉得眼前一亮,挺开拓视野的(声明:我不是推销员,只是觉得受益,所以愿意分享)。

说了这么多,好像可以收尾结束了,似乎这不是我想要表达的观点。对于知识层面的学习,百人百见,我看到的不一定是别人看到的,别人所听到的不一定就是我所听到的。精神卫生行业的专家、前辈很多,岂是俺这个三天打鱼,两天撒网,想起来就打一杆子枣就走的门外汉所能言语的啊。

这次让我再次体验到了的学习三个层次:“偷学”、“自学”和“教学”的不同心理学含义,学习的目的和动机永远是最主要的!只有动机产生需要,需要产生行为,行为才能实现目标,实现了目标才能称为有效/效率。想象效率这个词,浑身就起鸡皮疙瘩!学不会,一种是笨,这没法,基因自带的;但更多的是想要的太多了,到最后什么也抓不住、学不会,这归根到底还是来自于一个人的安全感,或者自信啥的。

不敢放手,是因为不敢放弃,因为放弃意味着选择,选择意味着责任。佛洛姆在《占有还是存在》一书中指出:有两种根本不同的生活态度,一种是占有,一种是体验生活。对生活持占有态度的人容易出现心理卫生问题,而重视体验生活的人往往心理比较健康。

占有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事,也是情理中的事。我们必须占有一定的物,否则就会活不下去;但一个人一味地追求占有,而忽视自己的存在,不去体验事情的本身,是很难把握人生的航向的。

至此让我理解了之前的占有和今天的体验,没有先后,只有共存!开会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有意义的事儿,也是一种有意思的事儿!您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是体验式还是占有式啊?时常思考这个问题,有利于提升您的心理健康水平。

幸运!总能在不经意中,遇见美好的人,美好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也是一种有意思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