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的鸿沟

我是一个非985,211的普通学生,高考前起早贪黑,只为了跨过985,211这两条鸿沟,老师整日激励我们,督促我们,家长更是让我们享受五星级待遇,所有人都告诉我们,要努力,没错,努力是我唯一的筹码。直到成绩出来,我没有金榜题名,上了一个非985,211的学校,如今,大学是乡愁,我们在这一头,“他们”在那一头。

最近看了一段安徽卫视《学霸是怎样炼成的》节目,节目中一位HR直言到,在招聘会上,只会带走985、211学校毕业学生的简历,其他学校毕业的毕业生的简历最终都会归于垃圾桶

视频对话大概是这样的:

小何(面试者):我们同样是应届毕业生,为什么只用他们?不用我们呢?

HR:你要知道你跟他们有什么区别,现在我告诉你。区别就是:就比如刚刚我问你这个英语,你说你英语过了,那比如说我同样的问题问985、211的同学,他们肯定不会用四六级去评判他们的水平,他们会说他们雅思多少分,托福多少分。其次就计算机水平,你的计算机国二刚过,也就是编程的基础水平,但是像我们技术部新招来的,他已经是非常的精通计算机语言了,大部分的985同学也是这样,现在我们公司让他做一个APP,他组织三四个人就能做出来。最后一句是:你觉得你这个条件跟他们来比,你觉得你有优势吗?

主持人:除了“硬件”条件,还有没有其他考核的?

HR:下一个问题:你在大学的这四年中,你觉得最让你骄傲的、成功的一件事。

小何(面试者):做过学院的学生会主席,接受过采访。等等……

HR:在985、211学校他们值得骄傲的事情,在某个杂志上发表过简介,去参加过什么什么高级论坛,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很清楚……你不是我的亲戚我的朋友,我不了解你呀,你又不是我的老板的孩子,我不认识你呀!我为什么要浪费这个时间,不用手边的人,而去了解你呢?(说话的语气我超级不喜欢)。

确实因为名牌大学毕业生普遍的优势,企业没必要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去寻找非985,211中那么几个优秀的学,大众喜欢简单直接的判断,简洁明了的道理。这样的社会现实虽然让人心酸,但却真真实实的存在,且不谈结果,我想追寻的是,这样的“等级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是什么决定了有些人在这一头,而有些人却在那一头。

这两种人最本质的差别是什么?

记得有人说过,不止一个,他们都说过要努力,从小学起,墙上挂的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周围都说加油,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我就是从小在这样的洗礼下长大,直到进入大学,有了独立的自我,才知道,原来我无知了这么久。

我听了一些网课,北大毕业生的学习方法,英语大牛的学习理论,等等,单从学习方法论出发,我认为他们有这么几个特点

学习方法方面

1.如何完成一件事的思维。定位(二八定律)-计划(规划)-执行(个人管理)-反馈(检查努力的效果)-总结(沉淀经验)。这里要重点强调总结的重要性,总结是让你不再犯同类错误的非常重要的方法。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建立知识的逻辑体系。

4.深究本质,理解记忆。

自我认知方面

1.全方位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优势和劣势。这里有一点要特别说明,自信不是来自于能力,而是来自于自知,因为了解了自己擅长什么之后,就会去做相关的事情,知道自己什么不擅长,就会去补偿不足,所以面对别人的批评,你知道自己在这方面目前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就不会被别人影响。

2.理想。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社会是一个有偏见的地方,你可能会觉得不公平,但不公平是常态。社会是一个特别爱给人贴标签的地方,你可能会觉得不舒服,但这已成事实。你不能改变整个社会的观点,但至少请你相信,没有人能决定你,只有你能决定自己的命运,985211只是帮助人们人们分类的工具,世界是动态的,每个个体也是动态的,你不会一辈子站在一个地方,如果因为别人的偏见,而让你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那你永远都是失败者。

了解自己,提升自己相信自己,做一个自信的人!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985,211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