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书成课”复训心得

从2017年开始关注袁老师的课程,在自己参加好讲师大赛的期间也经常留意到袁老师的相关信息。之前因为广州没有开课安排,2018年2月我专程到厦门参加了19期化书成课。

时隔一年的时间,听说2019年广州有几期开课计划,而且最近一期就在3月份,开始密切关注开课安排。因为原本周六也有工作安排,迟迟没能确定是否参加。在开课前一天,终于下定决心,报名复训。

复训的过程中,不仅温故知新,也补充了很多新的内容,更结识了一群爱学习的伙伴。学习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更多的应用和实践才是自己转化学习成果的最好证明。现对学习的心得分享如下:

一、从书中吸氧,先找寻开发的规律和方法。

按照内容的属性,搭建课程结构。

主要内容结构化的五种逻辑:流程式、并列式、对比式、对比式、问题式、情景式。

CSRP模型:Choose 筛选、Sort 分类、Reorder 重新排序、Prioritize 权重分配。

二、从受众出发,以用户视角的学习效果为目标。

在做化书成课的过程中,针对书籍目录和内容的转化过程中,不追求以讲师的角度去进行筛选、取舍,而是从用户视角,从学员对内容的接受实用性方面考量。

个人以往在没有学习课程之前,以书为载体进行课程开发时,常陷入追求内容完整性而难以取舍的困境。学习之后,有了思维上的重大转折和突破。

三、从实用出发,有案例加应用,告别理论派。

课程中的每个内容,都从书籍和课题案例结合进行。从课程框架和书籍目录的比对,到适合转化为学习活动的知识连线题,再到从阅读材料中学习GEEAT化书法,以及什么情况下可以优化书中内容?,从张芳买跑步机的案例练习“提炼流程化书法”等等。

四、从内容出发,配合适合的教学方法。

针对:概念性、流程性、方法性、反思性知识,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告别了以往简单的搜索游戏、活动内容却很难找到贴近教学内容的尴尬局面。

化书成课对自己最大的帮助就是告别以往很容易陷入对内容和知识点的纠结中,先进行框架和逻辑的梳理,才思考授课方式。袁老师在自己的授课中,一边带出学习内容,一边用内容中的教学活动帮助大家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做到了示范和转化。

五、从采购出发,关注问题解决和大纲制作。(ASK模块细分)

开发的课程要有市场才有价值,袁老师在自己与企业客户沟通的丰富经验,结合现在培训市场中的变化和趋势,把以往简单的培训效果评估转化为问题解决式文卷,让课程采购方更容易地检测到培训效果。

在前期课程介绍推广时,到底课程大纲做到哪个层级的内容,袁老师也给出了专业的指导,用ASK模型确保每个知识点实用落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化书成课”复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