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15——玩耍对0~6岁孩子的意义

陆老师一开始讲了王猛的案例。
地级市状元,北京大学毕业,工作后动手能力跟不上,交流有问题。很自卑。一年后去美读心理学研究生,毕业后几份工作都不好,回国后在大学研究儿童心理,发现自己目前所有的行为都是父母造成的。
因为他成绩好,父母为他安排好一切,他觉得父母在肆意操控他,12年不回家过年,六年拉黑父母。他对父母的评价是过度关爱,但缺乏亲情,之后他写了15,000字对父母的控诉。


人生就是两个字“玩耍”,包馄饨,包饺子,唱歌,跳舞,写字,讲词组组都可以是在玩耍中进行的。上小学前可以天天跟他谈词组,比如电脑啊,桌子啊,玫瑰花,窗帘等等。跟他一起去玩这个东西。


如果希望孩子生命是有趣好玩的,把生命中一切元素当成玩耍。顽皮的孩子特别聪明。没有玩耍过的小孩,特别容易闯祸。家里的状态跟在外面的状态是不一样的,父母在跟不在的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


陆老师的女儿一岁多写毛笔点竖横,别人就说好辛苦啊,4岁多的时候弹钢琴,别人就说累不累啊。其实孩子是在愉快的写字,愉快的弹钢琴,为什么非要把这些辛苦啊,累啊,这些字眼加在孩子身上,他是在愉快的玩耍。或者有一些奶奶说你不听话就让你报个学习班去学习,这也是很不好的。


陆老师带七十多岁的爸爸妈妈在下大雪时去摘青菜泡温泉,陆老师的女儿大学期间弹钢琴赚到钱去马尔代夫潜水。当玩耍的时候,人的一个很大的心理被满足,当这些被满足时,他就会聚精会神的去做别的事情。


玩耍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消化一些负面的情绪。
凤凰卫视对18岁到20岁杀人犯的调查里面发现,第1个原因是家长肆意操控,你必须做什么。你不可以做什么。第2个原因是家长与孩子的冲突较多,导致他压抑了很多东西,没有让孩子好好的玩耍。不务正业,上网成瘾,都是小时候玩耍不太够。


母亲对孩子的爱分几个阶段。


第1个阶段是0~6岁出生受到父母的照顾,感觉到爸爸妈妈的爱。


第2个阶段是认可他的智力行为,认可他的观点,鼓励小孩走向独立自立。


第3个阶段是启发他去做,引导孩子去思考动手,不要溺爱,什么都帮他做,溺爱等于害他。


第4个阶段是爱的表现,我们是朋友关系。分享你的观点,分享你的体会,你的经历。他分享学校里的经历,观点,对一些事情的看法。


第5个阶段是共同的状态,互相分享爱,甚至达成灵性的连接。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和平的完整的光明的能量,分享的是启发性的和正能量的东西。


第6个是互换角色。爱和被爱的状态。


我们要学习做有人情味的妈妈,善解人意的妈妈,慈祥的妈妈。根据人的本性有能力把一些东西都化成玩耍。把家务学习当成玩耍,不要一本正经,不要强势。玩耍的过程,就是动手能力培养的过程,交流能力的培养,自信的培养。不然就会产生隔阂,表现成叛逆的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子教育15——玩耍对0~6岁孩子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