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读《乡愁》

                 

侵删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


和大家一起欣赏余光中这首优美的诗。在这,先提出三个问题:这首诗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几个意象?是什么?作者是以意象还是以时间为顺序来作为线索?

提了问题,自然要给出答案。我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诗人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具体可见的意象,来比喻乡愁,以有形可感来写无形。小气候的乡愁寄托在书信中;长大后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而母亲去世,无法再见,刻骨的思念之愁只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作者原籍福建,于1949年以后赴台,由于历史原因,当时不能回老家,这时候,乡愁就是那一弯浅浅的海峡。

于此,前两个问题的答案就出来了。

那么,这篇文章究竟是以意象还是以时间来叙述的呢?这是一个很容易误导人的问题。因为原本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这首诗是以时间顺序来写的: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四个人生阶段正是诗歌的主线。但是当我们把意象和时间放一起问,就容易使人迷糊,容易混淆。所以,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除了这几个问题之外,我认为这首诗符合了“三美”中的一美:音乐美

“三美”理论是闻一多提出来的,他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新的格律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他的《死水》便是非常符合他这种理论的。大家有时间可以去欣赏一番。

说远了,回到《乡愁》。这首诗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很对称,有长短句的变化,虽然句式与段式很整齐,但却不同于闻一多提出的建筑美那种完全对称与整齐,这是一种富于变化的参差、生动的美。

为什么说符合“三美”中的音乐美呢?“乡愁是……”、“在这头……”、“在那头……”、“在里头……”“在外头……”四次重复的句式,“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些重叠词的使用,使人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可吟可唱,低回缠绵,如怨如诉,把诗人那种“愁”描写的动人心扉。这就是诗词音乐美的动人体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又读《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