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公司参展的宣传画册由我统筹,包括文案的撰写,设计排版的审阅,以及最后的印刷等。在最后期限的时候,还是出了点小差错——印刷出来的成品有色差——没达到我心中完美的理想追求。
本来样稿印刷出来的时候,是没有色差问题的,所以同事看到这样的结果,说不是我的错,我无法控制,成品印刷时常会有这样的情况,看运气。
虽然说是这样说,我也在想,难道这种情况每次都要看运气吗?印刷公司那边不能把控好机器吗?
可是同事又告诉我说,一旦上了印刷机,印刷公司是不会管有没有色差问题的,他不会印个10来本给你看看有没有问题再印,因为之前样品已经没问题。
那这样的话,我好像只有无奈的份。不过想想我们这边能控制的,大概唯一就是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这家印刷得不行的话,我们马上再联系另一家印刷。
仔细想想这次统筹画册事件的整个过程,我确实欠缺周到——想要像孔明那样各种情况应付自如实在是还差九万八千里——希望通过这每一次一点一滴的成长,不断让自己变成一个思虑周到的人,那这样我就需要有意地去培养这样一种习惯。
那怎样培养这样的习惯呢?
我能想到的,大概也就是每次做事做决策前,都注意去提醒自己:考虑“阴阳”——成与不成怎么做,后路退路是什么,如何补救等等——这一点其实我们以前也说过,但真正做起事来的时候,又往往忘记。
可是我们自己连提醒有时都会忘记,该怎么办呢?这时我忽然看到一则小故事,说以前打仗的时候,营长会想一套打胜的方案,副营长会想一套不能打赢该怎么做(能再次打赢)的方案,而参谋长则想一套全身撤退的方案。
你看,这才真正叫打仗,思虑非常周到!我记得以前看毛主席的故事的时候,朱德说毛主席跟敌人周旋的时候,能想十步之远,也能想到每一步行动之后的退路——这实在是有点像诸葛亮了——就像一些下围棋的高手,能掌控十步之后的局面。
所以根据这个故事,我想到一个好方法,就是大家每次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呢,就想象自己脑袋里放了三个小人——一个小人就像营长专门思考如何做成这件事情的方法;一个小人就像副营长专门思考事情不能做成的各种补救措施;还一个小人像参谋长思考实在不能完成任务的最坏打算。——那这样呢,虽然仍有可能有些突发情况不能考虑到,但整体来说这整个一套的决策已经让失误降到最低,也培养了我们全面思考问题、考虑周到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