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之《东皇太一》【5-16~17】

1、《九歌》相关

1、为谁而作?

“国之大事,惟祭与戎”(《左传·成十三年》),《九歌》,是楚国王室举行隆重祭祀典礼时所用的巫歌。

2,是谁所作?

屈原作于被放逐之前,此时或任左徒,正是春风得意时,奉命——《九章·忆往昔》中言“受命诏以昭诗”,可以认为是他根据以之曲加以删改而成。

3,包含哪些内容?

《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所祭祀之神除《国殇》外,基本上属天地、三辰(日月星)、山川。

按当时习俗,应是诗乐舞三位一体。林惠祥在《文化人类学·原始艺术》中认为“诗歌跳舞和音乐都会激起战士的勇气以保护社群”。

4,演出方式?

祀神时主要是由男巫或女巫装扮成同性之神,即“男巫事阳神,女巫事阴神。”(戴震《屈原赋注》),由异性之巫迎神。

5,庄重而诗意的仪式。

在或庄重或典雅或哀婉等各种节奏音乐的渲染之下,在饱含敬仰、期盼等情感的吟唱中——尤其是楚地方言“兮”的加入让歌唱更有韵味,在巫与神合舞表演下,祭祀仪式也充满着诗意。

如同其他神话,神是人的神化,在屈原笔下,许多神之情感与人相差无异,许多祀歌饱含细腻情感与生活气息,这是动人之一因。


2、《东皇太一》


东皇太一是至上天神,有人认为,先秦时代的东与春是对应关系,认为东皇指的是春神,可以作为一说。而太一,在古典哲学系统里是指“道”,即万物本原,不管这里是否牵涉哲学,姑且可以把“太一”理解为开端、初始。

东皇太一是《九歌》首篇,可见其重要地位。

诗分三层,第一层为前四句。在这良辰吉日,装扮为东皇太一的巫者一身盛装,他手抚佩剑,而剑环玉饰,显其高贵;佩戴的美玉发出铿锵清脆之音,显其典雅。巫者恭恭敬敬地等待至高尊者东皇降临,给大地带来生机。

第二层为中间七句(按其他篇章的语句看,中间应该缺少一句,实为八句),言祭品之盛:瑶席,玉瑱,玉器锵锵;琼芳,蕙,兰,香草芳芳;桂酒,椒浆,佳肴美酒;扬枹,拊鼓,竽瑟,浩倡,鼓声响响,歌声悠扬。在这典雅而又激扬的氛围中,东皇将降临人间。这些非一般祭品的摆设,见人们对东皇诚敬。

第三层为末四句,东皇——事实上还是巫者——降临,仪式抵达高潮。只见东皇舞姿美妙,服饰美好,给人间待来“芳菲”,给大地带来生机。于是在众音协奏中,畅情舞蹈,祝福东皇“愉兮”“欣欣兮”与“乐康”。整个仪式达到高潮。

整个祭祀活动完整,庄重,热烈而又典雅,充满着对东皇的虔敬与欢欣。

朗读屈原式的语词,其平仄间——对于屈原来说或许是不自觉的书写,其韵,于唇齿相碰间,似是满口含芳,感其庄重,感其虔诚,感其欣喜,感其热烈,感其祈愿之诚,不觉亦欣亦喜。不管其政治目的如何,不管其祭祀为何,且感受其美好与诗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楚辞》之《东皇太一》【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