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介绍Flutter的性能检测工具Observator、DevTools的如何使用,同时提供了一个Demo测试用例来检测APP性能的提升情况
工具使用
不管是vsCode还是Android Studio都提供了观测台的功能。
-
Observator
打开的方式一般都是在terminal中输入flutter run,如果要使用真机测试则输入flutter run --profile。成功后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网址,打开该网址
-
DevTools
输入命令行flutter run --profile将程序跑起来后,打开DevTools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网页,不要用Safari及其他浏览器中打开,因为DevTools只支持用Chrome浏览器打开。
一般我们使用的都是Observatory的timeline部分。
一般在timeline中,我们一般选用Flutter Developer的选项。出现的渲染显示我们一般会看到gpu和ui的渲染,以及重构过程。
性能优化
在性能优化之前,我们需要知道Flutter重构的逻辑。
在Android中我们知道绘制需要的三个步骤是measure、layout、draw,
在iOS中UIView绘制可参考iOS-UI绘制原理
而Flutter对应的是build、layout、paint。
Flutter的重构是基于一种标脏和重新创建的方式进行的,所以我们的性能影响一般来自于一个复杂界面的不断重建。可能你只需要修改一个很小的部分,也就是很小的一个子树需要进行修改,那么在代码没有规范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整个界面的刷新,这样我们的性能可能就要下降了数倍。
对于我的代码而言,就是整个界面的代码都得到了重建的,但是这是基于本身代码还是简单的原因,如果代码是非常复杂的,对应用的性能就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上文的意思用这张图来表示,本来我们只想重构的是画绿叉的子树,但是由于代码书写的原因,导致的结果是重构了画红叉的整棵树。所以代码的书写规范在性能优化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代码测试
import 'dart:async';
import 'package:flutter/cupertino.dart';
import 'package:flutter/material.dart';
class Test extends StatefulWidget {
@override
State createState() => _Test();
}
class _Test extends State {
// int _num = 0;
// @override
// void initState() {
// // TODO: implement initState
// super.initState();
// Timer.periodic(Duration(seconds: 1), (timer) {
// setState(() {
// _num = timer.tick;
// });
// });
// }
@override
Widget build(BuildContext context) {
return Scaffold(
appBar: AppBar(
title: Text("test"),
),
body: Column(
children: [
_buildTop(),
_buildMiddle(),
// Bottom
// Flex(
// direction: Axis.horizontal,
// children: [
// Expanded(
// flex: 1,
// child: Card(
// color: Colors.black26,
// child: Container(
// padding: EdgeInsets.fromLTRB(0, 100, 0, 100),
// child: Center(
// child: Text("$_num"),
// ),
// ),
// )),
// ],
// ),
BuildBottom()
],
),
);
}
Widget _buildMiddle() {
return SizedBox(
height: 150,
child: ListView.builder(
itemCount: 3,
scrollDirection: Axis.horizontal,
itemBuilder: (context, index) {
return Card(
child: Container(
padding: EdgeInsets.fromLTRB(100, 0, 100, 0),
child: Center(
child: Text("Middle First"),
),
),
color: Colors.amber,
);
},
),
);
}
Widget _buildTop() {
return Card(
child: Text("Top"),
);
}
}
class BuildBottom extends StatefulWidget {
@override
State createState() => _BuildBottomState();
}
class _BuildBottomState extends State {
int _num = 0;
@override
void initState() {
// TODO: implement initState
super.initState();
Timer.periodic(Duration(seconds: 1), (timer) {
setState(() {
_num = timer.tick;
});
});
}
@override
Widget build(BuildContext context) {
return Flex(
direction: Axis.horizontal,
children: [
Expanded(
flex: 1,
child: Card(
color: Colors.black26,
child: Container(
padding: EdgeInsets.fromLTRB(0, 100, 0, 100),
child: Center(
child: Text("$_num"),
),
),
)),
],
);
}
}
上图是我测试的代码,黑框中的数据是通过定时器Timer自动更新的。
int _num = 0;
@override
void initState() {
// TODO: implement initState
super.initState();
Timer.periodic(Duration(seconds: 1), (timer) {
setState(() {
_num = timer.tick;
});
});
}
在initState()函数中,我们做了一件事情,就是一个初始化,并且让黑框中数字每1s进行一次更新。
在源码中,这个数据更新处于两种位置:Main页面、组件化的BuildBottom。
- Main页面:在这个页面中,如果重构,就会发生我们上述所说的情况,把整个页面全部重构了。
-
组件化的BuildBottom:将上述的更新代码转移到这个组件中,那么重构的效果就会和上述的一样,当然你还可以进行细化。
通过Observatory的观测,我们能够看到两种位置进行了更新,他们重构所需要进行的步骤是完全不一样的程度,况且该Demo的页面逻辑还处于一个比较简单的状态,如果是复杂页面的话开销则会非常庞大,对性能的影响就会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