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拨千斤:用很小的力量就能撬动大的改变。
阿基米德: 给我一个支点,我撬动整个地球。
二八定律: 20%产生80%的效率,剩下的80%产生20%的效率。
话一定不是空穴来风,毫无根据,要不然也不会流传那么多年,并被人多次说出来。既然有人说找到支点就能撬动地球,假如地球有支点,那么我们人类中的支点在哪?
现在社会的我们都想改变自己,想塑造一个新习惯,那么改变的支点是什么?
在动机,动机是重点,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头一段时间能坚持下去,那么就会养成习惯,你不想做都不行。神经学家研究也曾经表示,大脑对于新的东西抵触很正常,以后如果一次次重复相同的行为,大脑就会习以为常,建立新的脑回路,然后又因为大脑很懒惰,想省力气,所以他会经常做习惯性的事情。
你如果能想清楚动机,每天都想你的动机,做的时候想到你的动机,你为什么这么做?那就是你坚持下去的力量。这其实和我们常说的“不忘初心”非常相似。
读书无用论?你还相信呢?
可是读书总是忘?
1 因为你读的太少,不熟练。
刚开始读书,读的书少,不会读书,这两个因素在,你读的效果不会太好。如果你读的时间长了,过程中你也在积累自己的知识库,更学会在途中不断思考,为什么我读书总是忘?我应该怎么不让自己忘?我会每次在读的过程中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直到明白应该如何读书,你看读过很多书的人从来没说过读书无用论吧!
送君一句话: 人永远做不成自己从没做过的事情!
2 读书的支点在哪?
我个人认为读书的支点在思考,读书的目的就是打磨自己的思维,做出行动的改变。现在很多人总是喜欢一年读个100本,300本那么多书,总是追求量,好像我读那么多是为了让人知道,我很努力,我很厉害,我值得骄傲。
话说给别人听后,突然有一天静下来反过来问自己,诶!我这么努力,读这么多书却怎么没有改变?我每天没日没夜的读书,都在学习,可是我的成绩或能力却没有上升,我每天都抽时间,把握碎片化时间学习,可是我自身并没有多大改变呀!
如果你这样想我特别想问你一句话: 你认真读这些书了吗?读书过程中有没有思考?
要知道每个兴趣都会锻炼你的某项能力,爱运动的身体好,爱读书的人脑子强,爱旅游的眼界高,爱画画的人结构思考和模仿能力非常强。顺便提醒一下,我说过的只是我认为的支点,而我们大家可能在乎的不同,但我们都需要搞清楚行为活动的支点是什么?然后专注于那20%,做好它,就能产生80%的改变。
这时代大部分人都在追求“快”。而我想反其道而行之,我想要“慢”下来。
我读书不追求量,如果我读完一本书,感觉到自己还没明白这本书讲的什么,我就会再读一遍,再做一遍笔记。
信息泛滥,就像海面一样,看着表面波涛汹涌,一阵浪一阵浪的拍打。浪下面却还是什么都没变,始终都是那样子。
我知道有些时候写文章,我们不能直接表达出自己的看法,那样不免让人觉得阐述的观点非常片面,毕竟那只是你一个人的看法。但我反而觉得应该说出来,因为你不展示真实的自己,你怎么会分清楚谁是赞同你的,谁是反对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