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心理学——剖解男性眼中的爱与性应该如何分离

问题目录

Part 1 男性眼中的“爱”和“性”应该是什么?可以分离么?

Part 2 你知道一夫一妻制是怎么演变而来的么?

Part 3.1 如何分辨男人是爱上了你?还是这副肉体?

Part 3.2 生物进化的繁殖基因带给男性的只有“靠下半身思考”么?

引言

2020.1.1写完文章《爱情心理学——“男女对立”焊死了你通往亲密关系四扇门》后,私下里有个男读者私下找到我,就问了我一个很尖锐的问题:我现在有些疑惑,不知道是不是我欲望比较强,平时我跟女朋友的亲热很频繁。在这段亲密关系里,我慢慢开始疑惑自己是喜欢她这个人,还是仅仅是喜欢她的身体?

这好像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因为让男性去观察女性,重点无外乎是以下几个部位:脸、腿、胸部、臀部,一接吻就摸胸,摸屁股等好像也一直是女性觉得很奇怪的点。而在人们口中常为流传的话中,“男人都是靠下半身思考”,“十个男人9个坏,还有一个是变态”,可以看出在大众眼中,男性对于“性”的渴求度。

但事实真的如此嘛?作者身为一个男孩子,以及以这么多年对于身边男性朋友的理解而言,可以告诉你:虽然不太愿意承认,说男性脑子里80%是“性”,真的无可厚非。

其实就男性而言,也会面临很多关于“性”的困惑:

感觉自己的欲望太强烈,手淫次数太过频繁;

跟女朋友一牵手就有生理反应,虽然没有冲动行为的想想法,但就是控制不住;

感觉自己在“性”面前好像不是自己,就像是被“性”驱动的工具,而且不知道该抗拒还是接受?

但如果女性读者看到这里,可能还会有一个问题:既然你说男性对于“性”的需求如此强烈,为什么我很少见到有人表露呢?

其实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关于“性”的需求都是被男性隐藏到内心深处而不被人所察觉的,其实感知这件事的方式也很简单,我拿自己最近经历的一些事情给大家举个例子就好~


Part 1 当今男性眼中的“性”和“爱”

在半年前有一件事我记忆十分深刻,当时被上海的朋友拉进了一个“脱单群”,大家进群的目的其实也都非常简单,无外乎就是通过线下活动的方式,彼此熟悉,然后看能不能遇到合适的伴侣。

平时日常,大家也会在群里水群(包括我自己),后来我朋友私信我,对话如下:

朋友:群里有我公司的一个同事,对你印象还蛮好的

我:啊?哪里感觉好了呀?

朋友:就群里有些话多的男生有点“油腻”,我和我朋友都很嫌弃。

那个时候我不是很理解“油腻”这个词的意思,但最近这两天有一件事让我对于这个词语印象深刻。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我万年单身的一个室友前两天突然宣布脱单,而脱单的契机就是在某社交APP上遇见的一个十分投缘还面了基的网友,自那刻起,寝室四个人,除开一个喜欢男孩子的室友,就只剩下我一人,突然倍感压力,然后我本着碰碰运气的想法,也去下载了该APP,应该说是运气很好的遇到了一个很可爱的老乡,除此之外没有去对于这个APP没有做过多的探索。

直到前两天我闲下来,看了看这个软件的其他功能,就感受到了“油腻”的意味。针对于社交软件而言,其实都是大家放飞生活中所不常表露的另一面,所以在这个app的“广场”区,最为频繁的其实就是女孩子们的自拍照,秀腿的;秀身材的;秀脸蛋甚至还有秀衣服的,这些内容的发布都无可厚非,为了避开熟悉但又没那么熟悉的朋友,为了结交更多有趣的灵魂。但是评论区的内容就会给人带来相当多的不适感:有夸腿的,有隐晦表示想玩腿的,有发自己自拍以及联系方式的,甚至还有想来认领老婆的......而且这一类的评论群体,九成以上都是男性用户。

当时看到男性的评论,脑海中蹦出来的第一个词,就是油腻;第二个词,就是野性。说句不好听的,就像是一群猴子在一只母猴面前争先恐后地争宠,有些不忍直视。

不过同样的,这种表现,也正是之前提过的,男性内心最原始的,对于“性”的追求,隔着网络,隔着山海,表露着自己内心的渴望。

是的,这也就是目前男性眼中的“性”,简单而直接,越暴露,越好看,身材越好,男性就越喜欢。

在许多男性的心中,他们都会认为:性就是爱,爱就是性。我对你有生理冲动,就说明我是爱你的。

但真是这样嘛?

性可以是短暂的,但真正的“爱”,就像多数父母爱孩子,是永久的。

没有人不喜欢身材好,长得好看的皮囊,那为什么刘强东娶了章泽天,还会闹出性侵风波?为什么王宝强娶了马蓉,马蓉却出轨宋喆?因为我们都只注意到了女性代表“性”的好看,身材,却忽视了代表“爱”的标准。

就像文章我提出来的那个问题:

男性眼中的“爱”和“性”应该是什么?可以分离么?

男性眼中的“爱”和“性”,不应该直接混作一谈,而是一个分离、合并,再分离的过程。人们往往被“性”特征吸引靠近,但往往因为 “爱”的标准逐渐分离;从情侣慢慢结为夫妻,由爱缓缓走向性;生养字辈,再让性和爱逐渐成为生活中最朴素平凡的存在。

可很多人还是会有问题:

男性基因里,“性”的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夫一妻的制度既然建立,为什么出轨还是如此频繁?


Part 2 生物进化所带来的“一夫一妻制”和繁殖基因

这一部分内容,就要从猿猴到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讲起,在这里我把这部分内容精炼成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方便大家阅读理解:

在若干年前,咱们人类都还是猿猴的时候,在茂密的树林里生活。那个时候,没有明确的夫妻制度,生物交配多是采取泛交的形式,雄性提供基因,雌性负责抚养后代。但对一般雌性的单独个体而言,很难一边抚育孩子,一边保证生存,于是猴子间开始出现以猴群的群体生存模式

有了群体,就会有利益纠纷,就一定会有老大,也就是猴王。经历过生死厮杀的猴王,被认定是拥有着最强壮的基因。因此,猴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以及众多为她繁育后代的母猴。包括现在很多猴群,像叶猴,依旧是这样的社群模式。

但慢慢的,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猴王拥有众多母猴,但他不能一一兼顾。

就跟古代的皇帝妃子一样,时间久了,就会有别的猴子与母猴私通,结果就是猴王被绿,为别人家猴子做了嫁衣。而母猴的地位比较低,只能靠生产幼猴,来获取猴王更多的关注和生存资源(跟古代宫斗也是一样的)。

所以那个时候,雄猴就只负责广泛的传播基因,母猴就负责养育后代,没有所谓的婚姻和一对一配偶制度之说。

直到后来,环境大改变。

因为地壳运动,许多猴群的生活环境由密林变成了平原,猴子们不得不离开依赖生存的环境,来适应新的挑战。

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猴子们慢慢发展出了人类的特性,能够逐渐实现直立行走。而女性在实现直立行走的同时,也损失了一样优势。

因为猴子向人直立行走进化的过程中,它的胯骨会收回、并拢,盆骨变小,形成更易的实现行走的骨架。就像现在人类模仿猴子走路一样,因为臀部骨架发生了变化,所以会很吃力。

母猴在盆骨收缩、并拢的过程中,就使得原本生产孩子的通道缩小。许多以往可以被正常生产的幼猴,因为头部相对于收缩的盆骨较大,不能再被生育,就使得母猴的生育率大幅降低,幼猴大量减少。

我们现在描述生育有一句话叫做:十月怀胎。

为什么是十个月呢?

目前在森林乃至动物园生存的母猴,生产周期一般是6个月左右;因为在母猴实现直立行走之后,体内的的激素以及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生产的周期超过了6个月,甚至远远超出了10个月。但由于骨盆的缩小,幼猴在母猴体内远超10个月的生长发育,会使得幼猴头部无法通过骨盆被生产,最后造成难产死亡。

通过这种残酷的自然选择,在那个时候存活下来的幼猴,都是未发育或生长完全的“早产儿”。“早产儿”就意味着幼猴身体更加孱弱,更急需营养,不然极易生病死亡。

生育晚了母子丧命,生育早了幼猴难养。这就是当时母猴面临的现状。

当然现在科技发达,我们人类不会有这种问题,但对于那个时候的母猴,这就是个地狱门。除开幼猴早产,更加虚弱难养以外,母猴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要考虑:生存问题

母猴要独自在平原找寻两人份的食物,而且在平原上抱着幼猴直立行走,使得母猴更难逃过四脚天敌的追捕。所以在这个时期,母猴生育,就意味着死亡。

雄猴同样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只传播基因,而不去抚养,这样只会让种族灭绝。双方在这个需求上达成了一致:

雄猴除了传播自己的优质基因,也需要待在母猴旁边,以保证自己费尽心力抚养长大的幼猴,是自己的亲代

母猴则需要依靠雄猴提供食物和保护,来获取更多生存的资源

这就是人类最原始“爱情”的产生。

因此在如今男性的身上,依旧保有“广泛传播自己基因”的生物进化遗留,不然种族就无法延续下去,这也就是为什么男性频繁出轨的原因。

可能很多女性看到这里就很觉得愤懑!

所以,你是要我看淡点,要理解出轨是嘛?因为是本性使然?

不,绝不是!这是生物进化遗留的本能,能够制约它的,只有自己看待这个问题的认知层面,我们可以理解,但不能认同!

喜欢性是客观需要,喜欢人是主观需求。

爱情里需要亲密,但不代表可以打着基因的幌子随心所欲,人不是被基因驱使的奴隶。意识到问题的发生,不是让人心安理得的接受,而是经过自主的思考,获得更加理性的答案。

人类世界之所以没有变成过去,甚至是皇帝制度时的欲望乐园,不只是因为法律,更是因为人的理性。人区别于动物最大的地方,就是人类不是只会遵从本能,我们拥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我讲这个故事,最重要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读者把这个故事的结果导向何方?

上述的这一部分内容,我第一次听到是在大学上《爱情心理学》选修课,当时的第一感觉是震惊!但随之而来的,我开始考虑一个可能现在大家都在考虑的问题:

要怎么去衡量,我爱的是这个人?还是这个人的身体?

Part 3.1 我爱的是这个人?还是这个人的身体?

Making love doesn't make it love.(做爱做不出爱来)

有人可能觉得,性与爱本身就不可分离。

相关研究表明:大脑和眼神都能告诉你:性冲动和爱情是两码事。

芝加哥大学Cacioppo团队经过研究发现:性欲上头,与毒瘾发作时,人的大脑活跃区域是相似的。

说白了就是,性欲就像是吸毒。在吸嗨了的状态下,你能分辨出什么是爱情嘛?

该团队另外一个实验,让大学生从120张照片中,先选出自己有“性冲动”和“恋爱感觉”的对象。随后,将这些照片逐一展示给他们,同时检测他们的眼球运动。

结果是——人们长久凝视着恋爱对象的脸,却更多注视性冲动对象的身体。

身体/脸之间的判断,只需要半秒钟就能做出。你看~你的身体,比你更懂你。

如果你感觉迟钝,觉察不到自己的身体反应,那就试着问自己以下6个问题,仔细品品你们的关系:

该图借用于Know Yourself

性欲让你们不由自主地靠近,而爱情则让你们长久地在一起,拥有更深刻的情感联结。在亲密关系的某些阶段,二者彼此重合。


Part 3.2 我该如何看待“下半身”思考的自己

记得以前在大学,寝室几个人讨论关于“性”和“男性理性”的抗衡,有个室友就提出来这个一个假设:

如果有一个身材、颜值完美的女性,赤裸站在你面前,你可以拥有她,而且不用承担任何后果和责任,也不会有任何人知晓这件事,在没有任何道德标准的限制下,你会怎么做?

当时寝室的人给出了一致的回复:没有人会不动心,包括我自己!

这个假设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摒弃超我的限制以及自我感知,去释放内心的本我。

关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

我当时深处剖析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在那样一个前提下,本我是必定会释放的!

我一定会萌生这个念头,我现在觉得我不一定会做,但我没有经历实际那种情况,也不能给出一个肯定的答复。

而不是说:哼!你们才会这样而已,要是我,我就绝对不会。

我做过关于自我的深度探索,也清楚地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尊重女性,也对于爱情绝对尊重和信任,“出轨”这件事是被我牢牢刻死在心底,是绝对不能去做的!

包括我之前定义现今的社会为男权社会,撰写文章《男友发现我用卫生棉条,就要和我分手?》为女性发声后,在平台造成了2w+的阅读量以及诸多男性的非议和指责:作者把男性的本质给丑化和夸大了;作者误导女性去使用卫生棉条;作者是女星田园主义,写的内容没有科学依据......

其实我能明白这些人这些愤怒背后的东西,是认识失调,是认知偏差:他们不愿意去接受“自己过去认知是完全错误”的现实,不愿意去否定自己对于处女情结的遵从理念,更不愿意承认来自于本我里“性”的不道德观念。

在经历过这些后,我清楚的明白,自己目前对于“性”乃至是“自我探索”所处于的一个高度,所以我才敢去断定:上述的那个选择,97%的男性都会Say:YES。这就是人的本我,就是基因的选择。

可能你还是不怎么信,但现在的社会,以及现今的男性,对于性的渴望是十分强烈的,在各大社交软件,各大服务场所,以及男性之间的交谈中,都是充斥着欲望。

这正是我身为一个男性,在接触了千千万万个男性,并且与他们深入了解,没有防备的交谈过程中,所得到的确定性答案。

而且为了不放心这个结果的真实性,我同时也去找我母亲做过她们那一辈周边家庭以及男性性关系程度,抛开数据不谈,首先得到我妈一句无奈的回复是:男人都是这样。你姥爷、舅舅、姨夫、姑父年轻的时候都干过这些事。

可能看到这里男性会表示愤怒:别把老子跟你混为一谈

女性会惶恐:那我以后就只能选择原谅?

但是我要补充两点:

1.我妈的描述里有一个前提,叫:年轻的时候

2.室友给出的假设里,没有提及:你是否拥有家庭?

不要觉得“年轻”和“家庭”的限制对于男性的“性选择”没有任何影响,男性年轻时期没有稳固的恋爱关系,而且处于性激素分泌旺盛的阶段,自我控制力以及性行为肯定会比老后更为频发;家庭对于男性意味是责任以及更高的“超我”管理,所以在有了家庭后,部分男人会考虑到妻子乃至孩子,权衡行为后果,避免犯错。

所以可以从这里推理出一点(该观点没有立场,纯客观描述):那些喜欢在随意的性关系中选择生活放荡的妇女作为伴侣的男人,通常会在他们的婚姻关系上挑选贞洁的女人(因为生物进化基因使得男性害怕自己所抚育的后代并非自己的,以及自己过去接触过不忠女性的经验,而使得男性更加看重女人在婚姻上的忠诚度)

因此,年轻时有过放荡性关系的男性是否值得作为伴侣考虑,其实答案没有显著的确定性。

就像网上常讨论的:是选择纯良小处男?还是飘飘花公子?

这个答案的准确性,也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可以告诉大家作为参考,就是上文《爱情心理学——“男女对立”焊死了你通往亲密关系四扇门》所提及的“自我概念”,也可以理解为“认知偏差”。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上次打破了自己的原则,当你第二次遇见同样的事情,你可能还是会做出类似于上次的选择,因为你会在做相反选择的时候产生如下的心理冲突,进而焦虑:为什么要做跟上次选择相反的选择了呢?如果这么做,那不是说我上次选择是错的嘛?

因此,一旦有了第一次随意性关系的人,拥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同样行为的概率很更高,当然这些不考虑周围环境以及责任认同的影响,只是一个纯客观描述。


最后用《爱情心理学》第一章节的最后一句话总结一下:

进化的观点为现代关系的共同规律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结论。

我们不是无意识遵循基因指令而工作的机器,但我们确实继承了一些由我们所面临的情境所引发的习惯性反应。而且,我们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合现在的情境,行为来自个人和情境的交互作用。但是有些共同反应是人类进化的产物。

另外也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一句话:短暂的“性”可以让你满足,但是否能让你充实地感受到人生乃至是生命的意义?这点你需要自己权衡,给自己一个答案。


还没看过瘾?

想了解我:初入,寻志同道不合简友

思想文:教育不怪中国环境,只是败给了中国家庭

男友发现我用卫生棉条,就要和我分手?

有趣的心理学:爱情心理学——“男女对立”焊死了你通往亲密关系四扇门

爱情心理学——谈大学恋爱最常见的三个送命题

心理学——通俗讲解睡眠与梦

我的成长故事:上海篇Ⅰ—启程 我们与父母,都不愿成为彼此的负担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情心理学——剖解男性眼中的爱与性应该如何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