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提升格局,这点你做到了吗?

(封面图片来源花瓣网)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一旦觉得自己有理,就会理直气壮的高声指责别人,死揪着别人的错误不放,非得把别人说得体无完肤、认输投降才肯罢休。这样的人一定会受人尊敬吗?不见得。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意思是,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食物,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快乐的方法。

得饶人处且饶人,是要懂得审时度势,适可而止,给双方都留有余地。因为不是所有的道理都可以越辩越明晰,甚至有时候明明占理,却争不到理,反而给人留下没有修养和胸襟的坏印象。

1

得饶人处且饶人,不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弟子被人误解,与人争辩不休,事后久久不能释怀,心中无比苦闷,无奈只能请师父赐教。

师父问弟子:“你抬头看到什么?”

弟子回答说:“看到了天空。”

师父说:“天空很大,但我可以用一只手遮住整个天空。”说完,师父用手掌遮住了弟子的双眼。

师父再问:“你现在还能看见天空吗?”

弟子说:“看不到了。”

师父语重心长的对弟子说:“生活中的烦恼就像这只手掌,它很小,你若放不下,总是拉近挡在眼前,看到的就只有烦恼;你若放下了,看到的将是开阔无垠的天空和美景。”

作为社会人,我们不可避免的要与人交往,而是人都会犯错,如果总是对别人犯下的错误耿耿于怀,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就会被别人的错误过度占用而导致透支,何必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得饶人处且饶人,既是对别人的宽容和理解,也是让自己免于一些不必要的困扰和麻烦,真正放下过往,珍惜当下。

2

得饶人处且饶人,为自己留条后路。

秦穆公丢失了一匹良马,被生活在歧山之下的三百多个乡里人捉得,并把马吃掉了。官吏抓住这些吃马的人,准备严惩。

穆公说:“君子不因为牲畜而伤害人。我听说吃良马肉不喝酒会伤害人。”于是穆公赐酒请乡里人喝,并赦免了他们。

后来,秦国与晋国之间发生战争,秦穆公亲自率领军队参战,无奈被晋军所包围,穆公受伤了,面临生命危险。

这时,歧山之下偷吃良马肉的三百多人,飞驰冲向晋军,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不仅使穆公得以逃脱,竟还活捉了晋君。

著名的蓝斯登定律告诉我们,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这个世界说大很大,说小其实也很小,今天你得理不饶人,说不定哪一天两人再度相遇,届时若他强你弱,你想他会怎样对待你呢?

冤冤相报何时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得饶人处且饶人是进退有度,与人为善,给别人留退路,就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3

得饶人处且饶人,不断提高视野和格局。

一次,上海某电台的一个编辑在清理旧节目时,偶然发现国学大师文怀沙讲解《诗经》的录音磁带,他欣喜若狂如获至宝,将这盘珍贵的磁带编成节目在电台中播出。

但他在介绍作者时犯了一个大忌,他听说文怀沙已经在文革中去世了,于是便贸然在文怀沙的名字面前加了”已故“二字。

节目一经播出,立刻引起很大震动,海内外一片震惊。文怀沙的哥哥听到后甚至赶到了电台亲自质问并大发雷霆。

正当这名编辑陷于极度恐慌的时候,他收到了文怀沙寄给他的亲笔信,信封中有两封信,一封是安慰编辑本人的,另一封是写给电台领导的。

给电台领导的信中,文怀沙说:“我要向这位编辑表示感谢,人家都是死后有哀荣,我却是身前就已经听到身后名,这种体验太美妙了。所有的遗体告别,主人作为被哀悼的主体却一无所知,活人在那里起哄,所以我觉得遗体告别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我主张活体告别,活有一口气,你们来,歌颂我的当面让我听听,骂我的也给你个机会,狮子吼麻雀叫,都让我好歹听到。”

发生这样的事情,放谁身上都是无比气愤的,但事情已经发生,气愤并不能实际解决问题。文怀沙心里清楚,虽然自己占理,但编辑并不是故意为之,而且也诚恳道歉了,如果没完没了的纠缠下去,反而显得自己小肚鸡肠。

得饶人处且饶人是一种选择和认知,只有拥有较高的视野和格局,真正理解了人性的复杂,才会设身处地去体谅他人。越是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人,越容易发难于别人,越是得理不饶人。

写在最后

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矛盾与冲突,“得理”固然重要,但绝对不可以“不饶人”,就算自己在矛盾与冲突中是占理的一方,也要不断提醒自己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大家想想看,如果是我们自己犯了错,不也是希望别人可以宽宏大量、手下留情吗?

明理不争,不代表懦弱,而是修养与智慧的体现,人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你选择牢记仇恨,快乐就得让位;你选择放下恩怨,生活从此就会多一些欢笑。

说到底,得饶人处且饶人就是在善待自己,"饶人"其实就是放过自己!

我是南七格,关注我:与你一起,努力做个有趣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要提升格局,这点你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