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葡萄酒文明通史06-缘起两河:马里古城葡萄酒故事

引言:20世纪30年代,一支来自法国的考古队伍在今天叙利亚和伊拉克交界处开始了紧张、细致而高强度的考古挖掘作业。与众多同行一样,这次考古目的在于对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代苏美尔文明遗址进行探索,然而,在考古成果被发现之前,并没有人知道,这片土地下掩埋了一座已经沉睡近4000年的古老城市:马里(Mari)。这次看似寻常的考古,将为人类呈现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代苏美尔文明影响力所及之最西部,并让我们了解到幼发拉底河流域居民在当时的生产、贸易、娱乐等诸多社会生活。

1936年,法国考古学家在马里遗址发掘出其城主伊舒托普·伊鲁姆(Ishtup-Ilum,生活于公元前22世纪)的雕像。

马里及其周边出土的25000块楔形文字泥板给我们提供了许多葡萄酒信息: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有人定居以来一直到公元前18世纪的上千年时间里,以今天土耳其所在的安纳托利亚地区为代表,平原北部的优质葡萄酒产区地位并未动摇,此外,平原南部一些地区如大马士革也因为出产好酒被列入优质葡萄酒产区。出于储藏和运输的成本考虑,当时酒罐的标准容积大约在30升。根据出土的贸易文本,我们可以推算出当时葡萄酒生产成本价大概为1单位银货币(1单位银货币大概为8.5克银)抵6罐酒(180升,以今天标准每瓶酒0.75升来看,即240瓶酒),而如果以马里城内一位普通工人的薪水换算(当时薪水是以大麦或啤酒支付),1单位银货币大抵是其四个半月的工资,即一个工人的一半日薪可抵1瓶葡萄酒(仅生产成本,并非售价)。

从两河流域的葡萄酒贸易来看,葡萄酒的售价主要由生产成本,船运成本,人工费,仓储费,税收,以及利润这几部分组成。为了尽最大可能赚取利润,酒商们除了从技术层面降低酒的成本以外,他们同时还需要和各方面维系良好的人事关系。据出土的泥板记载,马里城与另一城邦阿勒颇(位于今叙利亚境内,Aleppo)的领主间通婚,作为彩礼的葡萄酒就有100罐。关于这些王室用酒,常见酒种是红酒和新酒,白葡萄酒和陈酿酒几乎未见记载,这从某种方面已经反映了当时的酒商们为了降低成本而在技术层面上做出的努力。

白葡萄酒的酿造原料为白葡萄汁或未经过浸渍的红葡萄汁,直到今天,白葡萄酒在生产上最大的风险就是氧化:过度接触氧气,不仅会让原本色泽浅黄明亮的白葡萄酒变得浑浊而呈现砖褐色,产生的不愉悦氧化味也会破坏白葡萄酒特有的清新气息,而红葡萄酒自来颜色深厚,香气也相对复杂。面对同样程度的氧化,从消费角度来看白葡萄酒更容易被消费者识别和舍弃。

至于陈酿,相比于新酒的增值性优势,必须以好的陈酿工艺和储存条件为前提,在温度、氧气等知识尚未被认知的古代,对新酒进行陈酿大概率会形成醋,因此若以销售陈酿来实现盈利并不现实,所以在公元前2000年甚至更早以前,许多葡萄酒酿造者的观念里也许根本就不存在陈酿这一说法。

与古今中外的商人相似,两河时代的商人们为了维护与发展其产业,也免不了人事关系上的运作。在马里出土的泥板中,考古学家们发现大量私人信件,其中,一位来自卡尔凯美什名叫拉纳斯的商人特别值得我们关注:他作为马里城主人的私人代表,经营着多种产业为他的主人输送利益,这些产业中自然也包括葡萄酒。由于其特殊背景,葡萄酒贸易的许多环节上总有关键人物为其大开绿灯,在谈及一次关于180罐葡萄酒的贸易中,拉纳斯在其信件中说道这些葡萄酒的生产成本为30个银货币,按照行业惯例,船运成本占生产成本三分之一,所以船运成本应该为10个银货币,然而,在经过和船运老板的协商后,最终他省下来了2个银货币,这意味着,这2个银货币作为净利润,流入了他本人或他主人的口袋。

马里古城的研究成果仅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冰山一角,在数千年前的泛两河流域地带,城邦间以及这些城邦与外部世界交往的手段主要是联姻、贸易和战争。实现这些交流的关键路线有四条:首先,依托发达的河运系统,泛两河地带长期以来是贸易的主流区域,因此也是文明最发达的区域;其次,延两河流域再往东南延伸进入波斯湾以后,可以到达南亚的印度,第三条路线是平原以北的山区,虽然这里地势崎岖,但对于远离河流的商人来讲,这是另外一条与东部的亚洲人做生意的道路,最后,由平原向西,依托黎凡特地区(今天巴勒斯坦、黎巴嫩、以色列等地)作为出海口进入泛地中海地区,或经西奈半岛由陆路进入古埃及,则又是另外两个全新的世界。


知识链接

在公元前,以两河流域为中心的文明交汇中对世界葡萄酒文明起到影响的路线主要有以下三条:

1.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带是人类文明发源的起点之一,这里承接了自北部高加索地区迁徙来的欧亚种葡萄,葡萄种植,以及葡萄酒的酿造和贸易产业在平原内发展,并由此诞生了两河流域的葡萄酒文明(图中泛黄区);

2.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以西的黎凡特地区紧邻西奈半岛,面向地中海,腓尼基人将两河流域的葡萄枝条、耕酿技术、贸易理念、文化思想等种种因素由此输入古埃及王国(图中红色箭头走向)和泛地中海区域(图中黄色箭头走向),并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葡萄酒文明;

3.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以北的山区并非文明的主流地带,但却是当时同亚洲东部国家交流的主干线之一,古代中国所谓的西域地区和古中国葡萄酒文化均受到这部分贸易路线影响(图中绿色箭头走向)。

备注:本文中提到城市在上图中以三角形标出,其中马里为紫三角所在位置,阿勒颇为蓝三角所在位置,卡尔凯美什为红三角所在位置,大马士革为绿三角所在位置。


世界葡萄酒文明通史系列每周一更,欢迎评论,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风土史画】,了解葡萄酒的科学,技艺与人文变迁之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界葡萄酒文明通史06-缘起两河:马里古城葡萄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