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石碑大全
清·左宗棠书邠州惠三生致命处碑 原在小章乡王家塬村。碑高2米,宽0.92米,厚0.2米。此碑由兵部尚书、总督陕甘等处地方军务管巡抚事左宗棠撰书,碑文正中是“皇清邠州惠三生致命处”几个大字,周围是380余字的碑文,简要记叙了惠喜桂、惠广东、惠协吉殒命的经过,“以表三生之孝义”,下书“同治八年(1869)岁在己巳六月朔”。左宗棠的书法刚劲洗炼,自成一格,增加了这通碑石的艺术价值。现存县文化馆。
清·光绪元年重修大佛寺碑记 在彬县大佛寺千佛洞西侧。碑高1.58米,宽0.69米,厚0.13米。此碑简练记叙了光绪元年(1875)总领准军刘盛藻等捐金,知邠州事吴钦曾等重修大佛寺的整个过程。由知州吴钦曾撰文,儒学生员、郡人周铭书写。
清·光绪元年监修大佛寺官员及董事、各工匠姓名碑记 在彬县大佛寺千佛洞西侧。碑高1.68米,宽0.87米,厚0.19米。内容纯系与重修事宜相关的各方面人士的姓名,光绪元年(1875)清和月(四月)谷旦立。
民国·创建县太王中学碑记 在彬县中学。碑为长方形,长1.12米,宽0.67米,厚0.18米。碑由王正之撰文,上有县长雷震甲署名,扼要记述了筹备创建邠县太王中学的全过程,民国三十年(1941)孔圣诞辰(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建立。
民国·公刘世系考碑 原在龙高乡土陵村公刘祠内。碑高1.7米,宽0.7米,厚0.16米。此碑由龙高镇南段席珍撰文,筹建会主任委员窦宜之书写,邠县县长韦德懋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建立。此碑据《史记》《汉书》史料,较详细地介绍了公刘的身世和世系。现存公刘墓碑楼里。
建国后·修缮大佛寺古建筑纪念碑 在彬县大佛寺千佛洞西侧。碑高1.72米,宽0.69米,厚0.18米。此碑简述了邠县人民政府于1956年间修缮大佛寺石窟的概况。修讫后12月1日立碑纪念。
建国后·李德明烈士墓碑 在车家庄乡权家桥村西南。碑高1.55米,宽0.62米,厚0.1米。碑上书“革命烈士李德明之墓”几个大字,有李德明烈士简介:“李德明,祖籍山东。曾任西北野战军六纵队教导旅一团一营二连连长。一九四八年四月二十六日,为阻击国民党整编八十二师骑兵八旅,奉命率一排在彬县权家桥与敌激战,终因众寡悬殊,壮烈牺牲。”此碑由彬县县政府于1989年10月1日立。
建国后·乔建华烈士墓碑 在城关镇迎凤堡村二郎山烈士陵园中。碑高0.7米,宽0.34米,厚0.06米,上书“乔建华烈士之墓”。为了纪念在抢救国家财产时牺牲的乔建华烈士,于1980年5月25日立。字号:大 中 小 2012-7-23 10:43:21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0)
唐·开元寺碑(残) 1981年,彬县公安局基建时,从旧县府城门洞中拆出。残碑约有原碑的40%,断处左高1.1米,右高0.51米,宽0.96米,厚0.2米。从断碑中可看出“郢撰”、“副元帅随身官、给事郎中、邠州司士参事张信明书”等内容,落款为“大历岁次辛亥十一月癸未期十五日丁酉建”,可见,该碑立于公元771年。碑文中有“开元廿六年(738)”的字样,疑为修建开元寺的时间。现存县文化馆,为县级重点文物。
唐·姜嫄公刘新庙碑 原在城关镇南沟村南门外姜嫄祠中。碑高2.1米,宽0.77米,厚0.23米,已破损为两截。高郢撰文,张谊行书,张琯篆额,韦丹于贞元六年(790)建立。现存县文化馆,为省级重点文物。
唐·司徒高公德政之碑 原在县城东大街法院门前。出土有螭首龟座,螭首上书有“唐司徒高公德政之碑”几个篆隶大字,碑身尚未出土。司徒高公,即贞元中邠宁节度使高崇文。《新唐书·列传》载:“吐蕃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全义入朝,留知行营节度,后务迁长武城都知兵马使。刘辟反,俾统左右神策、麟游、奉天诸屯兵讨辟。辟走,追擒之。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德政,即这些史实。
明·宣德四年重修邠州城隍庙记碑 原在县城东大街邠州城隍庙内。碑高1.75米,宽0.77米,厚0.18米。碑面上半部字迹清晰,下半部字迹模糊,于宣德四年(1429)十二月二十七日建立,简略记叙了重修邠州城隍庙的经过。现存城关小学,为县级重点文物。
明·御制阎本墓碑 原在车家庄乡阎家堡村东南的阎本墓地中,上书《大明御制祭文》。碑高3.35米,宽1.1米,厚0.32米,立于成化十六年(1480)十一月二十四日。
明·弘治元年重修城隍庙碑 原在县城东大街邠州城隍庙内。碑高2.54米宽1.12米,厚0.22米。碑面完整,字迹清楚,详记了明弘治元年(1488)重修邠州城隍庙的经过。为县级重点文物,现存城关小学。
明·嘉靖二十八年致祭公刘墓碑 原在龙高乡土陵村公刘祠内。碑高2.17米,宽0.93米,厚0.24米。碑面完整。下部个别地方缺字。此碑立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五月十六日,刘性孝等致祭公刘墓后,刘使人刻原邠州知州孙礼的诗与自己的和诗于碑上,邠州知州姚本书。现存公刘墓前的碑楼里。为县级重点文物。
明·重修云阳寺碑记 原在龙高乡高村云阳寺内。碑高1.25米,宽0.72米,厚0.12米。由邠庠生孙守正撰,邠功德诛邦瑞书,万历六年(1578)建立。此碑简略记述了高村镇大户人家于万历六年修缮云阳寺的经过。由于未作专门保护,碑面缺字较多。现存高村村委会。
明·万历三十四年重修公刘祠碑 记原在龙高乡土陵村公刘祠内。碑高1.48米,宽0· 81米,厚0.13米。此碑残损严重,只能看到“重修公刘墓”几个大字和“万历三□□年岁次丁丑春三月吉旦”等少数小字。现存公刘墓前的碑楼里。为县级重点文物。
清·顺治丁酉新建准提圣像碑记 在彬县大佛寺准提菩萨洞洞窟内。碑题东壁上,高约1.6米,宽约0.9米,右题碑名《新建准提圣像碑记》。碑面多有刻划损毁,但仍可看出刻于顺治丁酉(1657),江南苏松督粮道参政王添贵撰文,张金度参与等内容。
清·康熙四十二年重修大佛寺记碑 在彬县大佛寺罗汉洞东侧。碑高4.3米,宽1.1米,由陕西布政司分守西、延、凤、汉、兴等处督理粮盐道黄明撰、书并建立。碑文详记了在前制宪吴大人、今抚宪鄂大人首倡支持下,他与邠牧王世爵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重修大佛寺的原因和经过。
清·本州捐金姓名碑 在彬县大佛寺千佛洞西侧。碑高1.68米,宽0.78米,厚0.19米。碑上罗列了重修大佛寺时本州捐金人姓名。未见具体年月,疑为清初立碑。
清·创造寝宫神阁记碑 原在邠州城隍庙内。碑为长方体,高0. 86米,宽0. 48米,厚0.06米。简述了乾隆11年(1746)4月,新堡子乡十里铺村郭起先捐银50两主修城隍庙寝宫的过程。现存文化馆。
清·土陵村民众修公刘祠碑 原在龙高乡土陵村公刘祠内。碑高1.7米,宽0. 63米,厚0.2米。此碑缺字较多。上书“知直隶邠州事长白福安篆额,判直隶邠州事魏博成怀祖撰文,简述了乾隆二十一年(1756)龙高乡土陵村民众重修公刘祠的经过。现存公刘墓碑楼里。
清·毕沅书周邠公公刘墓碑 原在龙高乡土陵村公刘祠内。碑高2米,宽0.8米,厚0.16米。碑为清代学者、陕西巡抚毕沅亲笔书写,隶体,邠州知事额乐春于乾隆丙申(1776)所立。现存公刘墓碑楼里。
清·道光重修大佛寺菩萨殿碑 在彬县大佛寺千佛洞西侧。碑高1.83米,宽0. 68米,厚0.16米。碑体尚完整,但因风雨侵蚀,碑面字迹模糊不清,简记了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修大佛寺菩萨殿的经过。
清·恩荣寿官敬轩等五公神道碑 在炭店乡水北村村西边的碑楼中。碑高2.75米,宽0.74米。此碑由赐进士出身的户部湖广主事张增道书写,楷体,刚劲有力。道光二十八年(1848)冬十一月朔九日第五耀等立。碑楼对联“一撮土封芳草地,百年人醉白杨天”及横额“马鬣封高”也为张增道所书。
清·邠州大佛寺诗碑 在彬县大佛寺千佛洞西侧。碑为长方形,高1.64米,宽0.7米,厚0.11米。诗碑上书《邠州大佛寺》一诗,七言,22句,下署“道光己酉(1849)中春抚陕使者华亭张祥河”,记载了大佛寺的景观与游寺感想。刻字为隶体,秀里藏刚,颇具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