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林语堂先生的文章,以其优美散文的文风向来为人称道,这种现象几乎见于他的大多数文章中,他用流畅的文笔书写传记,因而也就更不同于其他人风格,读起来扔像是散文,而不太感觉像是叙述传主的生平。

另一个问题在于,林语堂的很多作品先是以英文写出,主要受众是国外的读者,例如《苏东坡传 : 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还有《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然后再翻译或者说用中文再创造,当然翻译也不是他全部主笔,还有其他人写,他来审核。这从跨文化interculture交流角度,确实是一件美事,中国文化向外输出,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另外一方面,如其自己所言“因所据来源全系中文,供参考之脚注对大多数美国读者并不实用”,也就没有在书中体现参考文献以及注解,且多“采用散文略达文意”,又增加了许多作者的再加工,因而用中文转译或者说再创作后,对于国内读者而言,也就有了一些阅读上遗憾。

即便如此,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依然大家津津乐道的书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面节选是林语堂《苏东坡传•序》中的一段,总结了东坡其人其事,切中肯綮,值得一读。

苏州园林石径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对这种人的人品个性作解释,一般而论,总是徒劳无功的。在一个多才多艺,生活中多彩多姿的人身上,挑选出他若干使人敬爱的特点,倒是轻而易举。

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他保持天真淳朴,终身不渝。政治上的钩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是格格不入的;他的诗词文章,或一时即兴之作,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激烈,正如他所说的“春鸟秋虫之声”;也未尝不可比作他的诗句:“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他一直卷在政治旋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狗苟蝇营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因是之故,一直到今天,读者仍以阅读他的作品为乐,因为像他这一等人,总是关心世事,始终亢言直论,不稍隐讳的。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而有力,虽需视情况之所宜而异其趣,然而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他之写作,除去自得其乐外,别无理由,而今日吾人读其诗文,别无理由,只因为他写得那么美,那么遒健朴茂,那么字字自真纯的心肺间流出。

苏州园林一角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论林语堂《苏东坡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