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第一次世界大战(二)

              (同盟国的诞生)

      如果说德国统一之后最大的劲敌是谁,那自然是自己的比邻法国。在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德国一举击败了法国。停战条约规定,法国将拥有丰富矿藏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割让给德国,同时支付德国一笔巨额战争赔款。战争赔款对于刚刚完成统一的德国无疑是雪中送炭的一笔,同时依靠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处的矿藏,可以为德国的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但是,这次战争却让法国,这位欧洲的霸主着实有些不爽,从这一刻起,法国就已经开始为复仇做着准备。

      德国深知法国的厉害,如果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帝国哪天再一次对自己动兵,自己还不知道能不能吃得消。为了进一步制衡法国,德国找到了它的第一个盟友,就是它南边的邻国,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是中欧一个复杂多邦的帝国。它的国土中包含着奥地利帝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等。它的国民也是来自八方四海,有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等。多民族的矛盾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奥匈帝国常年陷入在内忧外患之中。可即便如此,奥匈帝国的皇室成员依然不思进取,拒绝任何形式的改革。

      奥匈帝国的主要对手是来自它东部的俄罗斯帝国和南部的塞尔维亚。俄国与奥匈帝国常年争夺着巴尔干地区的控制权,而塞尔维亚则是力求奥匈帝国南部的波斯尼亚等地区独立,以便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但由于塞尔维亚国家贫弱,所以和俄国比,它没有对奥匈帝国采取过实质性的动作。面对幅员辽阔的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也确切感受到自己需要有一位可靠的盟友来共同与之对抗。这种各种为利的心理,促使德国和奥匈帝国走在了一起。

      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正式签订同盟条约。以应对法国和俄国的双重威胁。迈出了同盟国体系的第一步。而在这之后,德国又找来了自己的第三个盟友,意大利王国。德国利用意大利与法国争夺北非部分殖民地的矛盾,许诺了意大利许多的好处。这才顺利拉拢到了意大利。至此,早期的“三国同盟”正式成立。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三国同盟条约》。这标志着以德国为首的第一个欧洲军事集团形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也宣布加入同盟国一方。

              (协约国的诞生)

      与德国不同,协约国的产生则充斥着被动性。在收到德国与奥匈帝国结盟的消息后,法国和俄国坐立不安。尽管从实力上来说,法俄都是有能力单独对抗德奥同盟的。可是,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两国的关系还是开始出现了缓和。

      法国和俄国也有着很深的历史积怨,近一个世纪前,由于拿破仑发动入侵俄国的战争,使得法俄的关系一直处于冷淡时期。法国的国歌《马赛曲》甚至一度被禁止在俄国演奏。而直到1891年,这层关系才趋近缓和,法国派遣了舰队访问俄国位于波罗的海的港口,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亲自做了迎接。此后,法国还为俄国提供了大量的贷款,缓解了俄国内部的财政危机。这使得两国的关系进一步缓和。

      1892年,法国与俄国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草案》。这份协议规定,如果两国有任何一方受到了同盟国一方的攻击,另一方必须全力出兵支持。这里并没有说明需要从中调和,而是直接参战支援。这标志着欧洲第二个军事集团的初步形成。

      法国在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个盟友后,便把眼光投向了海洋彼岸的另一个国家,这就是英国。可是此时摆在法国面前的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自古以来,英国依靠其被海洋包围的地理优势以及本国内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外一直保持着“光荣孤立”的政策。即我大英帝国是一个独立发展的彼岸国度,不随意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也不同任何国家地界持久稳固的同盟。这一政策看似平常,实则是英国为了稳坐欧洲霸主地位,而对他国的“均势”形成的一种暗中操控。这一政策使得英国可以在不破坏本国发展的基础上,使得欧洲强国相互牵制,保持自己的行动自由。而对于有威胁的国家,英国随时可作为中间人出面制衡。可谓一举两得。

      而第二个问题,就是万年不变的问题,殖民地的分配问题。尽管此时的世界已经被瓜分完毕。但是却是表面温和,内部斗殴激烈。英法两国从来没有在殖民地问题上做出过完全的协定。甚至一度升级为剑拔弩张。

      但是历史都是时代而决定的。20世纪初,面对德国的迅速崛起。这个已经日暮西山的老牌帝国也开始感到了一丝无力。英国明白,如果再不加以制止,自己很快就会被这个新兴的帝国所取代。可是论综合实力,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再对抗它了,现在德奥又结为了同盟。英国便想到了法国,只有自己放弃“光荣孤立”,拉拢法国一同对德国进行遏制,才能保住自己的王冠。这正中了法国人的下怀。

      在这一机遇下,1904年,法国与英国签订了《英法协约》,这份协约不仅使得两国获得了对彼此的军事支持。更重要的是,它也系统的调整了两国对于现有殖民地的划分。解决了最最重要的矛盾。至此,两国彻底化敌为友,共同对抗德国。

      有了法国的斡旋,1907年,英国和俄国也签订了《英俄协定》。同样的,英国与俄国的殖民地划分也得到了系统的解决。至此,欧洲第二大军事集团正式宣布成立。

      在一战爆发期间,协约国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罗马尼亚,希腊,美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等纷纷加入了协约国一方。

      协约国和同盟国,这两大军事集团的成立。已经为未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深深的隐患。死神已经悄然降临到了欧洲,可此时,欧洲人却依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许许多多的民族主义者仍在鼓吹战争早点到来。

          (科学技术与战争)

      前面说过,人类可以用自己的科技造福了自己,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科技毁灭自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生,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之余。慢慢的,人们也开始学会将科学应用于战争。

      为了应对彼此军事集团的威胁,从20世纪开始,各国便开始纷纷大力发展本国的军事力量。科学的进步升级或取代了大量的传统武器,使得它们的杀伤力更强。欧洲各国不断增加军事开支,其中数德国增加最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十年间,德国的军费开支就已经增长了近3倍。

      这一时期,瑞典科学家诺贝尔首次发明出了无烟火药。它很快代替了传统的黑火药,使得传统制式步枪的射程提高了近一倍。同时射速也提高了一倍。而经过改良后,德国所生产的大炮,甚至可以直接从120公里外炮轰巴黎。

      同时,诺贝尔还发明了炸药。炸药的初衷是为了方便开矿,拆毁桥梁和建筑所用。可惜,当这一发明被传颂时,欧洲列强首先关注到的是它巨大的杀伤力。各国很快就将其投入到了武器化之中。

      这一时期的其他一系列重要发明,也在不同程度上变成了武器。例如,莱特兄弟所发明的飞机。依靠内燃机作为推动力的初代装甲车。可以作为俯视战场情况用的热气球。可以对战场情况作出指挥调度的电话、电报等等。甚至是居里夫人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由于它有着在夜间发光的特性,因此被涂在了步枪的准星上,方便夜间瞄准。

      不得不说,很多很多的发明我们至今沿用着,可是,它们却无一例外的被应用到了战争上,科技的进步使得武器的杀伤力和恐怖程度进一步提升。但人们的思想却依然停留于中世纪火枪战争的思维之上,他们丝毫没有人意识到,科技已经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形式。未来的战争,只会向着不可控的方向而发展。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启示录—第一次世界大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