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逃亡的徐家人
明末,天下大乱,徐氏家人从江西出发,一路向西向南,一直都在逃亡的路上,东躲西藏,朝不保夕。
他们不知走过了多少地方,一直没法固定下来。天下乌鸦一般黑,何处才能安身立命?
康熙年间,徐氏一个支系流落到了贵州桐梓山区。有的暂时安定下来,有的继续寻找出路。
2.开山老祖一进九龙峡
徐家幺房有个年青人,名叫徐周义,幼时读过几年私塾,初通文墨,知晓一些天文地理常识,人也聪明有主见。
这一年,徐周义刚满16岁,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敢想敢干。
徐周义告别家人,独自外出寻找安身之所。他手持通关文牒,来到重庆府地界,访问哪些地方支持开荒耕种且免税三年。
徐周义寻寻觅觅,辗转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有找到心仪之处:不是地方不好,就是已经被人占了。
这回徐周义从习水经泥坝一路考察过来,沿着习水和綦江交界线“大河沟”(仙凤峡)一直走,来到綦江境内的九龙峡和仙凤峡交界的两河口。
两河口山高林密,九龙溪、大河沟在此交汇。此处有个小小的驿站,还有几间可供打尖食宿的小栈房。
徐周义累了,坐下喝水吃干粮,抬头但见灯杆岗方向的半山坡,似有祥瑞笼罩,薄雾缭绕,如仙境一般。而脚边溪流清澈,清风送爽,几米远的潭水雾气盈盈,恍惚间,似有莲花朵朵落下。
“好一块风水宝地!就是这里了!”徐周义惊喜!
他们一家子漂泊多年,流浪了小半个中国,包括江西,湖南,湖北,广东,贵州,他真想有个固定的窝窝了。
徐周义年轻气盛,也不和人商量,说干就干,开始砍山攀爬:摘野果,吃干粮,饮泉水,不分昼夜。
几天后,徐周义终于砍到那心仪的半山腰,祥瑞之地啊。
可他仔细一瞧,眼前断壁残垣,是一座占地两亩多的废弃神庙!
(现在此地叫“庙岗”,荒凉大山,人迹罕至,遗址犹在。)
庙里的十多座菩萨东倒西歪,大殿、偏殿和生活区域残破不堪,庙里的不知和尚还是道士早已不知去向。
徐周义气得吐血:“天下名山僧占多”,古人诚不欺我也。
占了好地方,却又弃如敝履,这些筑庙之人,还真是……欺人太甚!
失望又沮丧,几天的心血,白白浪费了。
徐周义在山上歇了两天,把菩萨扶正,庙里庙外打理了杂草废材,也算功德一件。
徐周义无奈,下山后又去了一些别的地方,都没有寻到理想的栖身之地。这一来一回的四处考察,又过了小半年。
因为是外来人口,徐家生活艰辛,他回到桐梓山区暂居之所时,爷爷奶奶都已亡故。他12岁的小妹被卖给有钱人家做了丫环,14岁的大妹妹被迫嫁给了当地一个地主家的傻儿子。
徐周义的父亲偶尔打打短工,家里入不敷出。偏偏母亲又生了一个弟弟,身体越发消瘦羸弱。一家人忍饥挨饿,饱受折磨。
3. 徐周义二进九龙峡
过了两年,徐周义的父亲母亲双双感染风寒,因无钱医治,相继去世。
徐周义含泪葬了父母,收拾简单行李,一头挑着两岁的弟弟,一头挑着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又来到两年前相中的九龙峡谷。
可是,两年前荒无人烟的九龙峡谷,现在已陆续住进了好多人家,开始热闹起来了,好的山头都被人家占了。
他们也是湖广填四川的老乡,响应号召,奉命来此开疆拓土,有杉树湾赵氏,沙坡凼秦氏,两河口封氏……
来都来了,徐周义看着年幼而瘦弱的弟弟,已经不能再流浪了,只好安顿下来。
那时还不太平,家不能安在大路边。
他顺着两河口往九龙峡上游走,在两里外的一处荒山,开路直上一里多,然后开荒,种上粮食和蔬菜。不光种地,也打猎,那时野生动物多。
他动手搭了三间茅草屋(徐家人后来叫它“老房子”),几年后筑了土墙,自己打窑子,烧了瓦片,盖了瓦房。
再后来,扩建成十余间一楼一底的大房子,至今已住了十二代徐家人。此是后话。
(图片 徐家老房子 十几间屋子,现在只住一位空巢老人 )
荒地越开越多,兄弟俩吃喝不愁了。徐周义有竹编手艺,用竹器换来布匹及生活用品。
徐周义,是搬来九龙峡的徐氏开山老祖,是笔者简子的妈妈是他的第八代孙。
没几年,徐周义成家了。
他的弟弟长大后,给他娶了媳妇,兄弟俩分了家。
他把老房子让给了弟弟,自己去两里外的山上另筑房子居住,他给新居取名“青龙屋基”(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夷为平地)。
如今,高青、高庙、郭扶、泥坝、江津等地的徐氏家人,好多都是从九龙峡的“老房子”、“青龙屋基”或“徐家湾”搬出去的。
(龙台村9社,徐氏老宅,新田湾三合院)
4. 拓荒徐家湾
日子过了近百年,徐家俨然大家族,人丁兴旺起来,老房子、青龙屋基已经容不下那么多人。徐周义的曾孙,果断搬去堰塘塆附近那一片凹地,开荒拓土,自己给命名“徐家湾”。
他们从新店子对面的新厂旁边,一路向上,差不多有两里路。
徐家开垦十几亩田地(徐家湾岩上也有,具体多少面积,只有传说,没得记载,后来归连二屋基的张家人所有),与世无争过了一百多年。
上世纪初,土匪横行,富裕的徐家湾多次被土匪光顾,损失难以估算(徐家湾遭匪是有历史传承的,就在上世纪80年代也被抢劫过,主犯从犯都被重判)。
家人们女的外嫁,男的当兵的、做上门女婿的,还有做了生意赚了钱永远不回来的……
偌大的徐家湾徐氏家族,渐渐人口凋零,随着最后老人的仙逝,几乎被人遗忘了。
又过了十几年,徐家湾重新开垦成药场,风光了七八年,又被尘封了。但是,关于徐家湾的传说,一直都有。
讲述人
徐禄银80岁
徐维学68岁
(两姐妹是徐周义第8代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