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 只此青绿

      王希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少年,能把千里江山用一幅长卷描绘出来?

      “政和三年润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不知道当时那个少年,有着怎样的艺术天赋,在日复一日的学画练画中提升着自己的满腔豪情,最终在不到二十岁的年龄创作中这光艳千古的青绿山水画。那漫山的青绿,犹如深潭碧水,延绵不绝,满山的生机因此盎然亘古。画中描写岗峦起伏的群山和烟波浩淼的江湖。依山临水,形像精细,刻画入微,人物虽细小如豆,而意态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

      “《千里江山图》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江山千里,峰峦叠嶂,烟波浩渺,平远无尽;曲径、水口、栈道、瀑布、房舍、寺观 布置其间,加以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点缀,笔触细腻严谨,描绘精细,点画晕染一丝不苟,全画景物丰富,真切,这不仅是大自然的千里江山,更是大宋朝的千里江山。”

          而央视春晚的舞蹈《只此青绿》 更是把静止的江山图画立体舞动起来。十几个青绿着装的清瘦少女,统一的襦裙缠绕腰间,衣摆曳地,手腕衣袖叠加,头上高髻入云,腰肢婀娜有力,尤其那与地面倒仰与地面平行的青绿腰,一屈一伸都如山峦层叠起伏,又似密林扶风,仿若《千里江山图》中的层林群山;色彩则提取了《千里江山图》中的头青与石绿,它们自画中来,又终将回归至画里。

      据介绍,两位导演以“静”为出发点,以宋代绘画中内敛、内收的基调,设计了“静待”“望月”“落云”“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一系列造型动作。青绿不语,举手投足间,料峭的山、层叠的峦,舞出山水相依之感,一股硬朗的、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皆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所有的走都是半蹲式的,脚缓缓向前探出,在探出的那一瞬间,达到重心移动的最大值以后,再往前轻轻蹭一步,这里边没有矫揉造作,你的袖笼打开,你怀抱的是山河日月的气魄。”导演韩真曾这样解读这个舞段。

        青绿是剧中唯一一个抽象的、写意的角色。它是《千里江山图》的魂,也是全剧的美学提纯,无生命,但有温度。观众就跟随展卷人的步伐,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进入希孟的绘画世界……

        千里江山,只此青绿。希孟也许就是为这副画而生。画成不久,他就驾鹤归去。而他的生命,却早已融汇在青绿山水里万古长青。

你可能感兴趣的:(千里江山 只此青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