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还有隐私吗

一些思考。

百度CEO李彦宏在一次采访中说过

中国的消费者在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很多时候是愿意以一定的个人数据授权使用,去换取更加便捷的服务的。

“隐私”换“服务”这在中国当下确实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儿,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贪图一些蝇头小利,愿意为了那几块钱去注册账号,去填写信息。虽然许多软件在安装使用前都会让你阅读“隐私保护手册”,然而大部分用户都是直接无视,选择“已阅读”。殊不知,我们的个人隐私就在这样的无视中,被剥夺,被拔得体无完肤。

我一直认为自己平时在上网的时候对个人的隐私还是挺注意的,不会随意的填写自己真实的姓名,生日,手机号码等等,也不随意授权给第三方。但是对于一些规模非常大,大家都在用的“现象级”APP,比如QQ、微信、支付宝等,都是填写的真实信息。而正是出于对这些大厂的信赖,认为他们不会对我们的个人信息进行恶意泄露或者是贩卖,所以才放心的给出我们的一部分隐私。

然而我最近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让我觉得“天下的乌鸦都是一般黑”。本质上这些APP的目的,还是为了能够赚钱,带来盈利,而不是在做公益慈善。

事情是这样的,几天前我在我iPad的京东app上,搜索伊利奶粉,然后来来回回看了好几家店,选中了一两款加入了购物车,但是没有下单付款,且也没有删除搜索的历史记录。在这之后的一两天,我打开QQ的好友动态,下来的时候,它其中的广告推荐竟然就推荐了我搜索加入购物出的奶粉,竟然还是京东的广告!我瞬间就傻眼了,QQ是怎么知道我要买的奶粉,竟然还是京东的!

不过后面的事儿,依然让我惊恐。我平时还是挺爱刷一些公众号文章看看的,特别是一些优质的公众号(偏小众,个人那种),他们在文中底部一般都会放广告位,来获取一些收入支持。平时自己都不太会去注意这些广告,一眼瞥过。然而就在那几天里,我看的几篇不同公众号文章的底部,推荐的广告无一例外都是京东的奶粉!

后来我又试了试在京东上搜索机械键盘,并加入购物车,果不其然上述QQ、微信公众号推荐的广告就又变成了京东的机械键盘广告。

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我的搜索,我的隐私,被这几个app一览无余,而且都是大厂,所信赖的“大厂”。后来,我注意到京东最大的投资方就是“腾讯”,而能够把我的隐私关联起来的,也就是我的唯一手机号码。因为在京东是用手机号码登录,而QQ、微信账号,无不绑定了手机号。也就是说京东获取我的搜索历史记录以及购物车等信息,并根据我的手机号,把这些数据隐私“共享”给了QQ、微信,从而能够在QQ、微信平台广告上推荐我想要的,这也就是所谓的“精准广告投放”。

而我们当初自己的国创项目,就是做的“基于隐性标识符的安卓智能手机识别技术的研究也开发”,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做广告的精准投放。但是我们是基于隐性标识符的,提取安卓设备的信息,形成设备指纹,并设计识别算法来精准识别用户的访问。而我能想到的,京东、QQ、微信之间能够对我进行识别,应该还是基于我的强标识符——“手机号”。其实这样一来,就不存在所谓的识别问题,而是直接进行关联就可以了,准确率几乎高达百分之百吧,如果你只有一个手机号的话。

话说回来,在现在互联网下,我们还有隐私可言吗,大家都在“裸奔”!不,更准确的说,是那些掌握着我们大量隐私的公司,在看着我们这些鱼肉在裸奔!之前看过,暴走大事件的一集关于隐私的讨论,最后的“贩卖隐私”的小情景剧,看的人实在是毛骨悚然,希望那样的社会永远不会到来。

而我们在这样的互联网大浪潮下,能够做的就是独善自身吧。不随意填写个人的真实信息,出处要留个心眼,也不要随意在QQ、微信、微博等平台上开放授权给第三方应用,也不要拿手机号随意注册乱七八糟的app,实在不行也可以考虑花钱买个阿里小号服务来注册。

Anyway,国家也是正在逐步加强完善关于个人隐私的相关法规,制定相关的法律来保证维护我们的隐私权。但可以预计这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像国外的FaceBook已经不知道被怼过多少遍了,贩卖用户的隐私。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我们普通p民除了被割韭菜,就是要自己主动提高保护的意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下还有隐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