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职场学霸?每年搞定12门新学问

掌握正确的入门方式,学习就跟积累财富一样,最大的秘密是”时间的复利“。

市场同事为活动效果用Axure画起产品页面,设计师常常被领导安排操刀商业PPT,不懂技术的产品经理被怼得哑口无言,一岗得多技在互联网行业早已是常态。行业需求日新月异,公司战略一转型,职场高层更是得毫不犹豫切入新领域,迅速建立认知,才能继续掌舵。

此外,在这个知识焦虑的时代,我们也有太多想提升的技能和感兴趣的爱好。我作为码农的曾经一年里,同时想学产品、运营、写作、演讲、日语、吉他,最后一项接着一项的打了退堂鼓。经过反思,不是因为我懒,而是”入门姿势“不正确。工作之余抽空就搜索相关内容,零零散散地学,各种知识碎片没能引起质变。当然也部分通过庞大的体系化理论课程从头啃到尾,但学习就是反人性的,职场时间碎片化让人疲惫不堪。最终在几门学问门前来来回回蜻蜓点水,无一结果。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永远都不要奢望短期成为专家,但一定得快速“入门”,收获正反馈,享受时间的复利,否则就会面临如上所述的困境。如今面对任何一门新学问,我会要求自己30天内必入门,基本上也都做到了。数了去年从入门到掌握的新学问有12项,收获满满,总结了有关键的3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快速通常识

底层常识是每门学问的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我的做法是通过搜索先把该学问最底层的常识或术语过一遍。比如健身,你最好先了解一下脂肪的形成和一般食物的主要成分。我有位同事常年说在减肥,顿顿不吃肉却用几碗大米饭饱腹,最后效果大家可想而知。不是这位同事不努力,而是基本常识缺乏,他是真的不知道米饭的成分就是糖分,而糖分会转化为脂肪。这种知识网上免费科普很多,百度百科之类都算。这一步建议当天搞定,再忙间隔也不要超过一周时间,学理论最枯燥,必须有反馈或新进展,所以赶紧进入下一步。

2、把体系课(书)当作工具包

大部分人可能会跟我上面提到的一样,在网上找到体系化课程后短期内一丝不苟从头看到尾,误以为看完就能快速成为高手。其实一万小时定律有它的道理,只有学用并举加上时间沉淀才能成为自己的认知。所以不要把任何体系化课程当作灵丹妙药,把他当作求知旅途的工具包更为合适。我的做法是购买体系化课程或书籍,花一点时间把目录认认真真消化一遍,熟知轮廓,然后再挑几讲能让自己动起来先学习(建议不超过两周),后当作工具包用。

比如最近短视频很火,我付费了一套80多讲的课程,知识体系从摄影到后期剪辑到运营。我把目录记在脑子后,在认真学完“如何快速用手机制作短视频”的其中5讲,现在我已经每天保持一个视频更新的状态,赶上视频号红利,陆续有关注量,而大部分学员应该还在继续学理论的阶段。当然我的视频做得还不够好,而“工具包”就给了继续自我完善的能力,带着问题去学习是高效且深刻的。

推荐几个我用过的“工具包”,写作用的《完全写作指南》、训练思维的《模型思维》、互联网产品和运营体系课程推荐“三节课”。补充一点,不要花时间去找免费资源,毕竟时间最值钱。与网上搜索基础常识不同,真正优质体系知识都是作者耗费成本创作的。

3、用输出倒逼输入



学习的金字塔

从学习金字塔可以看到,比实践更有效的是“教授给他人”,如果你希望未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那么输出就必不可少,而且你会享受那个过程。我这里提倡的是“单点即可分享”,心里不要有负担,认为又不是专家怎么敢出来做分享。把你学到或实践的单个知识点,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去传递给其他人,不论是写文章,分享学习笔记,甚至是简单得讲给家人听都可以,持续输出。

听新东方的许岑老师讲过这么个故事。他教英语的一位同事受朋友所托,紧急寻一位日语老师开班。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加上诱人的薪酬。这位同事决定自己来教,虽说有一点点基础,但连交流都难更别说教学了。于是她报了一个日语班,白天上课,晚上教学。教授学期结束时竟然取得同期日语班好评率最高的成果,因为她比所有老师都更懂这些小白学员所需和难点。不仅如此,通过自己的理解一个个课时的输出,倒逼每一次的输入,也让她成为学习班上进步最大,成绩第一的那位。

从“知道”、“做到”、再到“教别人做到”,是对一门学问掌握的不同阶段。而面对一门新学问,快速入门的方法就是单点践行之,而不是“全知道”再到“全做到”。快速通常识、背上“工具包”学用并举、持续知识点输出,相信大家用好了,也同样做到一个月内入门,享受后续时间的复利,让你在成为专家的路上滚起了知识的雪球。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成为职场学霸?每年搞定12门新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