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公司(互联网医疗)

【商业】一旦贴了商业的标签,我们的思维也自然陷入效率、成本(利润)、专业分工、竞争和量化评估等系列概念和行为之中。我们要视病人为生命的人,而非生病的人。

网络+智能设备+流动服务的居家虚拟养老院模式】为应对未富先老的挑战,推出了以网络+智能设备+流动服务的居家虚拟养老院模式。这种医养结合的模式更符合中国国情。

  • 产品经理角度:老年人更需要拟物化设计。而非年轻人口味(兼有科技感和设计感的智能家电:品质生活、消费升级);
  • 研究对象/用户对象:银发一族(55岁到75岁之间的准老年和老年人群);根据艾媒咨询预测,到2022年中国城镇家庭月收入超过4,000元的老年人将达到1.5亿人。
  • 用户需求:健康(智能电子化的保健器材)、休闲和自我实现需求(银发一族的消费升级);

数据成为新的资产、新的生产要素,这是数字经济时代基本特征之一(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是可以分开的)。和工业时代的资产不同,数字资产不是独享的,它可以复用可以共享,数据在复用和共享中会增殖,产生更多的数据,更多的价值。
产业互联网比消费互联网有更加精细的要求,更加繁密的数据交互,同时也对安全有更高的要求。
【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是对自然和社会领域规律的发现;技术是对科学发现的应用;工程是对技术发明的实践。
【云计算】云计算就像戳破窗户纸那样,让身处其中的人们豁然开窍:原来软件也能像硬件那
样外置。使用而不占有成为人们利用和节约资源的一种生活方式,“共享”变成了一种哲理。
使用而不占有;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云计算下的软件、数据、公寓。对于医院而言,医疗数据是资产难谈开放,不同医院之间的医疗数据往往不互通,导致相关研发受限,企业难以盈利。
【第四种科学范式】大数据因为其无限接近真实世界的特性,被人们认为是继实验研究、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仿真之后。大数据相遇云计算,(云计算+海量数据 = 云+海)成为绝佳的历史性配搭。
【工业化和智能化】工业化只是解放了人的手和脚,而智能化(各产业的智能化都将遵循数据驱动-算法赋能算力-智慧在云-智能在端的路径,医疗产业的智能化也会是这样)是解放人的大脑,工业化和智能化这两个概念,范畴和内涵都完全不一样。
【互联网经济的一般特征】跨界、平台、生态、去中心化、脱媒、协同、共享。
【行业痛点、盲点、乱点】

【数据、算力、算法已成为新科技革命】数据、算力、算法已成为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传统生产力三要素(劳力、资本、知识)的新表征,谁掌握了数据、算力、算法,谁就获得了发展的领先权。
AI是基于场景驱动
【开发消费市场潜能和挖掘消费升级的机会】唤醒存量:下沉市场(商务部报告显示,下沉市场规模群体达6.7亿;腾讯研究报告显示,67%的小镇青年家庭中有车,83%拥有房产。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和父母在生活经济上的全方位的帮助使得经济压力小,因而具有较强的消费力)和老年市场;引导增量:城市中新中产阶层和新生代消费者。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笔者:“2014 年、2015 年的时候,所有互联网医疗的参与者都幻想过各种引爆互联网医疗的条件,但做梦都没有想过会发生这次的疫情。当时参与市场的 80%的玩家,如今都已经不干了。”
由于中国经济建设(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已近尾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和社会建设的失衡,造成民生问题凸显,中国后工业化时代的服务经济已戛然而至。医疗、教育、养老、托育及高品质的服务需求日益旺盛,但供给严重短缺。典型例子如深圳,正在补足教育和医疗短板。

《互联网医疗:享行业盛宴,记“四句真经”》

  • 传统医疗行业所具备的低效率(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差距)、多痛点(如图)、大空间(巨大的人口基数、人均收入水平不断上升;预计 2020 年中国医疗卫生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 8 万亿)、长尾特征(人口分布特征、罕见病种类、药物种类和数量)是互联网进入的天然场景。

    医疗服务行业痛点多,患者、医生、医院皆有需求

  • 互联网自 90 年代末期先后冲击纸媒(门户、搜索)、通讯(IM 工具)、零售(电子商务)、金融(互联网金融)、教育(在线教育),其核心脉络即从易到难依次渗透到具备这四大特征的传统行业中,并完成改造或颠覆。


    低效率、多痛点、大空间、长尾特征(连接是互联网的根本使命,使得互联网连续杀入大空间、低效率、多痛点、长尾特征行业)
  • 互联网的“连接”(呈现出去中介特征)意义成为了商业模式的核心:人与人的连接成就了腾讯,人与信息的连接诞生了百度,人与商品的连接造就了阿里巴巴,人与服务的连接催生了大众点评。

  • 最佳商业模式筛选标准方面,我们总结了数十个国内外互联网医疗企业案例,给出了“四句真经”准则:人性刚需是盈利基础、数据决定发展空间、社群带来流量沉淀(社群带来流量沉淀,强社群关系是富矿盈利池)、整合线下服务链是竞争壁垒。我们从就医价值链全景图出发,依次分析健康管理、自诊、自我用药、导诊、候诊、诊断、治疗、院内康复、院外康复 9 大环节中,3 方面主体:患者、医生、医院的诉求点(越刚性的需求,越容易产生合理商业模式)。这是所有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的存在基础。同时,我们深度分析了 5 大收费来源(患者、医生、医院、药企、险企)的盈利模式,深刻总结了海外案例的经验教训,并探讨了入口之辩(软件 PK 硬件),最后我们测算了各种盈利模式下潜在收入空间,在我国,向药企收费模式空间最大:2014 年为 37.1 亿元,2020 年将达到 558.7 亿元。

    社群带来流量沉淀,强社群关系是富矿盈利池

  • 先发优势效应和马太效应主要体现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口碑营销”影响力、结合线下医疗资源的“地盘效应”、资源汇集的“网络效应”、融资较为容易的“新鲜感效应”。举例来说,(1)虽然目前在医患互动 APP 领域,中国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以“好大夫”、“春雨医生”为主的企业已经占据了媒体的主要传播渠道,其他医患互动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更多情况下便不为人知;(2)同时,由于大量患者和医生已经在这两个平台上进行互动,从而带来了更多的沉淀内容,从而吸引更多参与者汇集到平台;(3)另外,除非出现不同于这两者的新商业模式,纯模仿者很难获得高估值的融资;(4)最后,先占据医生入口、医院入口等线下资源的平台将率先产生粘性,而医生的精力有限,很难继续对接其他平台。因此先发优势效应极其明显。

    从宏观整体角度看,互联网医疗存在的基础是目前稀缺医疗资源低效配置,而互联网在医疗行业创造的新增价值在于三方面

    从微观角度看,我们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依次将整个就医相关流程拆分为 9 个重要环节

  • 向患者收费的商业模式存在的基础是满足消费者刚需。社群模式,这部分的收费模式仍在探索之中,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尚不明显,但一定是趋势所在,具体社群商业模式的威力,可以直接参考《罗辑思维》节目的几次重量级实验。

    患者

    医生

丁香园旗下包括丁香园、丁香通、丁香人才、丁当铺等十几家网站,为医疗行业各类客户提供资讯、会议、招聘等多项服务。
  • 顺人性+刚需:盈利之基础


    刚需与否【顺人性+刚需:盈利之基础】
虽然互联网医疗表面的核心竞争力是“得病患者得天下”,但实际上真实的逻辑却还包含“得医生者得患者”,进一步,在中国尚未全面推广医生多点执业的情况下,又有“得医院者得医生”。

1药网

一文看懂医药电商格局,内附行业图谱-高康平:对标欧美等发达国家,不仅政策层面较为开放,消费者的认知程度也较高。以美国为例,其医药电商发展程度较高,市场相对成熟,网上药店(B2C)的销售规模可占到整个零售市场的30%左右,我们的数据在5%左右;销售品类当中约有50%为处方药,我国则刚处于起步阶段。
先普及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有关知识,该证书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给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企业颁发的资格证书,分为A、B、C三种。截至2017年1月,A证企业为41家,B证企业为195家,C证企业598家。1月21日,国务院发布行政决定,取消了医药电商B、C证审核,放开了医药电商的进入门槛。

  • A证为国家食药监局审批。持证企业为药品第三方交易服务平台(为药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提供信息服务),不得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销售。(药师帮2016年11月获得A证)
  • B证由地方食药监审批,持证企业一般为药企和流通企业,方便与自身之外的药品经营企业进行互联网药品交易。
  • C证同样由地方审批,申请主体为连锁药店,服务方式为网上药店,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网售。

药师帮

曾在某医药B2B第三方平台负责公司整体运营、产品、采购等工作的袁帆(化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的医药B2B第三方平台还存在着三个问题:第一,主要靠投资来做支撑,驱动规模的增长(1药网上市时仍亏损),并且以价格的促销和折扣为主要的手段;第二,平台都以价格战的方式来获取客户,大部分的利润到了业务员和终端药店的手上;第三,第三方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营利模式和盈利点。所以想先把量做起来,以后再考虑盈利模式的问题。但现实问题是,量起来了,营利模式仍然没有想明白。

  • 商务部《2017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药品零售药店门店总数为45.37万家,其中连锁企业下辖门店总数22.92万家,单体药店总数为22.45万家。可以看出,医药B2B第三方平台面对的客户数量并不少。
  • 据CFDA南方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医药商品销售总额达2.00万亿,其中药品销售额为1.58万亿。在药品销售结构里面,85%的销售规模来自于处方药销售,医疗机构销售了近80%的处方药,院外市场仅占小部分份额。
  • 而据《中国非处方药行业发展蓝皮书(2015年版)》显示,如果放开网络处方药经营,按照美国30%的规模计算,中国医药电商的销售规模将达到3700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可观。但在这貌似一片祥和、亟待开发的蓝海背后,隐藏的却是药企和平台之间纷争不断、电商巨头们互相倾轧以及医药政策尚不明确等一系列发展痛点。

资料显示,药师帮在2015年5月完成其Pre-A轮1000万元融资;2016年4月完成A轮7100万元融资;2016年年底完成1.1亿元B轮融资;2018年6月完成C轮系列总额为4.2亿元融资。截至目前,药师帮的总融资额已超过10亿元。2018年12月16日消息,今日,药师帮对外宣布完成D轮1.33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为老虎环球基金、H Capital和DCM,冲盈资本为本轮投资财务顾问。

服务载体主要依托“药师帮店员版APP”。药师帮店员版APP包括“药学习”、“药赚钱”、“药采购”、“药知识”、“补货计划”、“药招聘”等模块。

【张步镇】1997年毕业;2013年的14年前房天下创立的时候进入房天下(搜房前身是宜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做专业的信息服务。1999年刚成立的搜房是将房地产指数研究院以及互联网结合的公司;2010年,代建功晋升为执行董事和CEO,在经历了三次上市失利后,与管理层一道,带领搜房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从非常普通的技术部门的员工,什么都做,做到技术总监,做到CEO的工作岗位,然后2005年又去做业务,做到2010年,2011年又回来做网站技术和无线,就是跟房天下产品和技术有关的工作。整个过程我一个人觉得我实现了个人的人生理想,一直以来我都在做自己最喜欢的工作。

房天下也是如此,我们的品牌已经能够占到当地房地产交易额的10%—20%以上的份额,这就是现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所以说大家选择行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高成长的行业,千万不要选择低成长的,也可以选择低成长的行业,但是成功率会更低一些。

【代建功】1999年6月自公司成立之日加入搜房,历任数据分析员、中房指数调查队队长、搜房北京公司总经理、深圳公司总经理、总部市场和产品副总裁、副总裁兼华东区总经理、副总裁兼资讯集团第一大区总经理;1997年毕业于广西大学获双学士学位,2000年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研究生班。
【莫天全】1986年,莫天全在机械部第五研究院已经呆满两年,此时他又给自己出了一个新的难题:辞职考研究生。理由很简单:要做领导,而做领导的一条途径就是学管理,那么就必须去读研究生。
1989年,莫天全研究生毕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很想要他。但莫天全已经决定到美国去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因为全球公认水平最顶尖的管理学专业都在美国。莫天全希望到国外去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管理学研究方面的学术水平。尽管GRE、托福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但莫天全有在清华大学认识的德国教授的推荐和一系列得奖成果及文章的发表,美国方面还是给了他全额奖学金。

药联健康(上海)【小药药、药师帮】

药品是高度标准化的产品,而买药之前的诊疗、看病和买药之后的康复、护理是高度非标准化的,后一个属性决定了药品零售行业能走这么久、没有像其他行业一样受到巨大影响。
【高毅:益丰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的药店只是取药的地方,中国的药店则是取药加问诊。“我们的药店人员承担了看小病的职能,还有老人的康复护理职能。而美国吃什么药是处方决定的,吃什么厂家的药是 PBM 决定的,美国药店只有处方柜里的药师是专业的,其他人员都是非专业的。因此,中国的药店和美国的不同就在于问诊和病后康复护理这个比较复杂的、相对高度非标准化的、很难被人工智能模拟的部分,这是我们行业的活眼。抓住了这个,我们的行业将立于不败之地。

【药联增值服务,开辟商业健康险新蓝海】
药联增值服务产品:药品过期换新服务,顾客只要购买了药品过期换新服务,就可以在过有效期后到药店换一盒新药。
郑季春(药联联席总裁)认为,零售业竞争的本质是客流竞争,当前零售药店的客流面临分流和阻碍,亟需利用网点优势提供更多满足需求的有偿服务,以带来更多客流。郑季春表示,增值服务是在满足消费者购药、咨询、便民等基本需求之外,满足其更高层次的需求,为高价值的小众客户服务,哪怕 99%的用户只需要免费基础服务,剩下的 1%也足以支撑起整个业务。当一个产品的用户基数足够大之后,就可以推出一些具有针对性且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模式,启动企业的盈利模式。药联所设计的增值服务正是基于这个逻辑,其针对不同用户群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包括药联直付服务、药品过期换新服务、慢病服务、意外怀孕关爱服务、贴身急救服务等药联增值服务产品
中国的商业健康险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2016年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增速超过 70%,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预计 2020年商业健康险将突破 1万亿元,与国家医保规模逐步接近。
据悉,药联是目前全国唯一成功打通药店增值服务的产品壁垒和技术瓶颈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已经与 50余家连锁药店签约合作,另有多个千万级规模的药联直付项目也在重庆、浙江等省市进入具体对接阶段。

【形容平台型公司】形容平台型企业,引用这句话很合适,“在这个平台的时代,平台的最大特点就是网络效应。平台企业实际做的就是修好一条路,然后坐等收过路费。这样的地位这并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要做出大家想要的东西,然后慢慢发展壮大“。平台型企业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开放性,也就是说把路修好了要让大家把车开进来,不管是私家车、载人的还是载货的都开进来。这样就形成了流量,也就是网络效应。
关于平台型企业的思考

【美国PBM公司的盈利模式】药品流通模式是:“ 制药企业 —— (批发商) —— 医院(药店) —— 消费者 ”;资金链谈判机制是:“ 制药企业 —— 批发商 —— 医院(药店) —— 雇主/保险支付方 —— PBM ”,PBM的收费来源包括保险公司(企业)、医药企业折扣、患者差价和信息服务费。
【美国PBM公司的运转流程】1.患者持处方至药店购药;2.药剂师上传处方至PBM系统;3.PBM自动检测处方是否有效并在一秒内将处理后信息反馈给药剂师;4.药剂师按处方为患者配药;5.对系统预设中可受理赔付的处方药进行自动结算并开具发票;6.付款方结算至PBM;7.PBM处理与药店间的结算。
【PBM的主要操作方式可以归结到四个方面】1.药品使用管理 --慢药管理; 2.药品获取方式干预 --处方外流; 3.差异化支付比例 --GPO; 4.慢病管理 --慢病管理;

微脉

我们以“让医疗健康服务不再难”为使命,以城市为单位,连接所有医疗健康资源,构建中国最大的城市级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向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一系列精准服务。实现“人人都有健康档案,家家都有家庭医生,城城都有网络医院”的医疗健康服务新生态。
通过扎实的基础产品建设和出色的运营服务能力,年轻的微脉快速扩大服务规模。成立三年来,微脉已覆盖 17 个省份,合作城市和地区 70 余个、合作医院近千家,用户超千万,服务覆盖 1.5 亿人口,年医疗交易流水(GMV)近百亿,10 万名医生在平台上提供超过 1.2 万种医疗健康服务SKU,已然成为“新医疗”服务的最大基础设施平台。

【获客成本CAC】裘加林(前银江智慧医疗集团董事长,负责银江三大主业之一的医疗信息化业务):当时,滴滴的获客成本是100元,而微脉一个用户的成本只有7、8元。
陈建群:微脉联合创始人,此前一直在做医疗信息化方面的工作。
微脉成立的当月,就获得了原腾讯电商CEO吴宵光、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吴泳铭和源码资本的Pre-A轮投资,金额4000万元。微脉成立一年时,进行了A轮融资,经纬加入,融资金额1.2亿元。

【裘加林认为,互联网医疗经历了三个阶段】
裘加林认为,互联网医疗经历了三个阶段1

互联网医疗经历了三个阶段2
  • 第一阶段,浮云模式。十年前,医疗对互联网不开放。互联网把医生当用户吸引到网上,网络变成了医生和医生、医生和患者沟通的地方,但是跟医院和数据没有关系。由此形成了两种模式:医和医的社区,医和患的社区,前者的代表是丁香园,后者是春雨医生;其特点是与医院无关,与数据无关。
  • 第二阶段,浮冰模式。五六年前,随着医疗大环境改善,一批做互联网的人说服了医院院长,互联网可以订房间、订机票,为什么不能挂号?于是就出现了一批以医院为单位的挂号服务公司。虽然落地了,可以挂号,但它底下是空的,没有数据和资金的沉淀,其特点是与医院有关,与数据无关,因为并没有同医院的数据、支付进行连接,服务单位是医院。
  • 第三阶段,冰山模式。具有本地属性的医疗服务,将一座城市的医院全部打通,不仅有挂号、预约、查询、问诊等互联网服务,还可以支付,有服务、资金、数据的沉淀。冰山模式,上面有冰块、下面还有更大的沉淀,它是以城市为单位的医疗。微脉做的,是第三个阶段的冰山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本区域内医疗资源的线上化,基于医疗健康大数据,为本地百姓提供精准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 第四阶段,新医疗,是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精准服务体系。面对很多医疗机构已实现同类功能产品的质疑,裘加林提出互联网医疗服务“有”和“用”的理论。传统的建设模式由政府或医院买单,重建设,少运营,结果是系统功能都“有”,用户极少,活跃度较低,效率没有提升,服务难以升级。而微脉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医疗,则强调了深度运营的重要性。对于如何让人们“用”起来,裘加林解释称,通过打通所有本地化医疗资源,包括医疗机构资源及医生资源,以用户体验为核心,重心在推广运营,提升医疗服务信任度、多元化,培养了区域内用户“看病上微脉”的就医习惯,也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效率和移动信息化水平。

【2017年】微脉CEO裘加林:两年签下70个城市2万名医生,以城市为单位构建核心医疗数据库

丁香园

另一方面,疫情期间“扮演流量收割机”的丁香园正忙着去医疗化,向更宽泛的大健康领域延伸。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此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否认了互联网医疗企业尚未有企业盈利这一说,但也强调,互联网医疗企业要实现盈利,提供与医院业务重合的医疗服务绝不是最优选择。

不过目前互联网医疗的致命问题并没有消除,就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显著提高医疗效率。
如果只是简单问诊或者开药,提高的效率太低,不足以支撑太高的估值。这或是为什么各家的故事和商业模式里,医疗服务似乎是增值服务,而非主业。

阿里健康

【四大主营业务】医药电商、消费医疗、药品食品追溯以及智慧医疗(个人健康档案、远程医疗、医疗大数据等),按照2019年的数据,医药电商业务占阿里健康营收的96.4%,将其在医疗舞台上的角色简称为“医药电商”,也不为过。

自带电商基因的阿里健康,医药销售仍是其最大的业务板块,包括了自营销售(84.8%)和平台销售(2.2%)。数据显示,2020 财年,阿里健康以提供平台服务为主的销售收入11.7 亿元,占营收的2.2%;以自营医药为主的收入达 81.3 亿元,占营收的 84.8%。两者相加,有 93 亿元的营收来自医药销售,占营收接近 97%(自营销售为主),而医疗服务的占比则不足 3%。

腾讯医疗

2018年,人口红利消失,企业红利形成,加之企业本身因素,三大原因交汇融合,共同决定了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消费互联网的潜力依赖于网民规模(人口红利),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则基于企业数量(企业红利:华为在财报中就把业务分为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三类)

【美国版WebMD】创办于1996年的WebMD,是美国最大的健康医疗资讯公司。2017年,它被私募股权公司KKR旗下的Internet Brands全资收购,交易价值约为28亿美元,创造了最近几年互联网医疗产业里最大的一单交易。

中国医疗健康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在需求端,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迁、健康消费升级,从治疗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公众对于医疗健康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层次化、动态化的趋势;在供给端,医疗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民营医疗体系碎片化,没有供给主体满足不断增长的新兴医疗需求(预防性、预测性、个性化、参与性)。(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分析详见研究报告《双轨拉锯:开启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

将公司定位从“互联网(长于社交、内容、游戏、文娱)公司”调整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与文化公司”。
在2018年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副总裁丁珂向外界透露了腾讯医疗战略和“三横两纵”的业务矩阵
【“三横”指】的是聚焦三个核心能力建设,一是电子健康卡、在线医保支付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专业高效的腾讯医典服务,三是医疗AI;
【“两纵”是指】肿瘤和妇幼两个重点学科【腾讯可以将妇幼保健、肿瘤诊疗打造成为——产业互联网医疗路径的典型示范项目】中国的互联网医疗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腾讯当前在医疗业务不宜高歌阔步全面展开,容易过早消耗资源。腾讯需要把握医疗业务的节奏,当市场、政策或者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能够及时调整业务方向。稳妥的路径是针对健康需求密集的重点人群、以及高爆发率病种进行优先突破,形成示范效应。企业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和资源能力,了解行业规则,建立腾讯在医疗领域的信誉和形象)。2019年,腾讯做了进一步明确,聚焦以“三个服务”(服务患者、服务医生与医院、服务政务)为指向的业务重点,建设“两卡一平台”(电子社保卡、电子健康卡、腾讯健康小程序)。至此,腾讯的医疗业务布局已经在稳中求进中明朗起来。

【消费者健康信息服务】已经发展出包括个人健康记录(PHR)、消费者导向的健康信息门户、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社交网络(患者社区、医患社交平台)等多种模式。
【腾讯医疗的优势】与用户距离近,容易触达用户,擅长理解和满足用户需求,并建立持久的亲近关系。此外,“用户为本”是深耕社交领域二十年的腾讯思维方式,其产品理念就是“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医学科普:报刊传统媒体、PC端网站、移动互联网【2020年5月15日,字节跳动收购百科名医网(成立于2010年5月,是中国最早和最大的专业医学科普知识内容制作与传播平台,也是“国家卫健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唯一指定网站)】

阿里启动了医知鹿项目;网易健康正在打造HealthLive科普品牌;百度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内容,投资了在健康问答社区方面口碑不错的知乎;搜狗取得了互联网医疗资质,并拥有搜索引擎的天然流量入口优势(搜狗推出了搜狗明医,为用户优先展示非商业的、真实、权威的医疗信息,并引导用户进入搜狗明医频道,该频道提供包括维基百科、知乎社区、学术期刊、丁香园等网站的权威内容,以及正规大型医院、疾控中心、世卫组织及科研机构的专业内容,并与国外知名搜索公司合作提供国际前沿的英文学术论文)。京东健康刚一问世就获得了超10亿美元的A轮融资;阿里健康的港股市值已经超过2500亿港币;百度和腾讯也在持续发力互联网医疗领域;美团也从医美切入,布局大健康领域

【腾讯在医疗健康领域最大的机会】是消费者导向的健康信息服务,也就是从C端出发通过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专业健康信息服务的需求。
【2017年腾讯医典上线(2019年1月,腾讯医典APP上线),产品定位是“为大众而生的专业医学科普”】目前腾讯医典将重心聚焦在内容生产和产品打磨上,没有主动做产品推广和营销。除自建医学知识外,2018年8月,腾讯还与WebMD达成中国区的独家战略合作,为腾讯医典获得了后者超过6万篇医学内容的中文版授权。


【做好连接器、工具箱和生态共建者三个角色】产业互联网时代,腾讯的使命是成为各行各业最贴身的数字化助手。腾讯的路径是做好连接器、工具箱和生态共建者三个角色:做好“连接器”,提供丰富的数字接口;做好“工具箱”,提供完备的数字工具;做好“生态共建者”,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激发广泛的数字创新,和合作伙伴们共建数字生态共同体。

【2020年0622】(未涉及医药终止)腾讯联手老百姓大药房,布局超5000家药店。

  • 智慧零售:精准客户营销(含会员运营及数字化赋能)、重构新客消费及常见老客互动场景等合作内容,全方面提升客户运营效率。
  • 云计算、云服务等云层面开展合作,包括但不限于腾讯云服务(OCR 图像识别,会员大数据),AI 应用服务(智能审方,人脸识别),运营效率优化(大数据智能选址,大数据运营优化,智能投屏,内部管理产品的输出)等合作内容,利用自身品牌共同创造新价值。

赛道更换:消费互联网 转向 产业互联网。2018 年腾讯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增设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旨在依托云、AI 等技术创新,打造智慧产业升级方案,探索用户与产业的创新互动,助力零售、医疗、教育、交通等产业数字化升级,同时协助企业更智能地服务用户,构建连接用户与商业的智能产业新生态。
至于腾讯AI 医疗商业化何时成熟,腾讯副总裁丁珂曾答到:“商业不是腾讯医疗的第一步”。

疫情期间,腾讯医典的医疗信息访问量超过 6 亿;腾讯健康码已被超过 300 个县市的 9 亿用户使用,累计访问量达 80 亿次;平安好医生平台访问人次达 11.1 亿,APP 新注册用户量增长 10 倍,APP 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 9 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 9800 万。

【问题】如何让腾讯医典的文章阅读量、视频播放量翻倍?
【回答】内容(针对目标客户的不同需求,制作相应的文章、视频)+产品(AARRR模型+AB测试)
获得新客(Acquisition):从供给端(医院挂号的孕妈,推荐系统定向推荐)、需求侧(孕妈群,种子 / 目标客户)。
留存(Retention)、活跃(Engagement)和好友推荐(Referral):通过产品矩阵
我们如何能够在钱花完之前找到源源不断的增长呢?老生常谈的80-20法则(每个时期,每个产品的80%的获客都来源于同一渠道)和Andrew Chen的越用越烂法则(如果找到了一个很高效的渠道,千万不能高枕无忧,好日子只能过3个月到3年,很快就失效了)。

增长黑客:摩拜单车运营策略的复盘及思考

信息流与数值策划】以信息流内容APP为例,用户选择时需关注用户浏览、评论、转发、收藏、问题反馈等相关行为的占比。如A用户浏览、收藏较多;B用户浏览、评论较多;C用户浏览、转发较多;那么种子用户选取优先级C>B>A。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对用户的行为做分值设置,根据行为占比加权平均计算出用户分值,选择分值较高的用户作为种子用户。
种子用户选取也是当前产品的用户行为盘点、用户(流量)质量评估。选取种子用户的行为评分可复用于流量质量评估。


裂变增长模式下的流量分析

Massive Health . 大健康【如何应对变化是互联网企业天生需要面对的问题】

阿里有医药电商、百度有医疗大数据,医疗 AI 则被认为是腾讯(迟迟未涉及医药环节)在医疗领域弯道超车的机会。

  • 【百度:商业变现(搜索 - 流量 - 广告——凭借搜索优势,充分利用医疗内容带来的流量,而医疗广告带来的收入反倒成百度在医疗领域上的主要营收入来源)】在 2015 年时,百度还成立了移动医疗事业部,里面包含了百度医生、拇指医生、百度医学、百度医疗大脑以及 dulife 智能硬件平台等业务,借助大数据等信息与技术,与线下进行联系,拓展到更多的线下场景中去。不幸的是,由于该部门(移动医疗事业部)在寻找商业变现的过程中屡次碰壁,在 2017 年 2 月份时便被陆奇无情地砍掉了,百度医生APP也被迫关停下线,这些事情的发生,阻碍了百度在互联网医疗市场上的发展步伐,之后成立的“华佗”项目也是。
  • 【阿里:在 B2C 行业中拥有的绝对市场以及资源优势;阿里云、淘宝、钉钉、蚂蚁金服】目前医药电商业务是其在互联网医疗中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两票制推行,缩小了线下流通环节的升价空间,这对此前通过赚差价获得不少收入的阿里健康不是很友好。
    在阿里健康中,医药电商、智慧医疗、产品追溯、健康保险这四大板块是其核心业务。一开始的时候,阿里健康采用的是“平台 + 自营”的模式,在发展中,通过与德生堂、百草堂等多家连锁药店合作与收购具备 C 类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的企业,让阿里健康在自营电商业务上能快速上手并发展起来。
    除了搭建起阿里健康这个大平台之外,阿里云、淘宝、钉钉、蚂蚁金服都是阿里在医疗领域不断做扩展的几大得力“干将”。
    其中,作为解决方案商的阿里云,能给医院等相关机构提供数据安全、技术保障以及个性化服务;淘宝是最佳流量入口之一,阿里在淘宝中接入“我的健康”卡片(卡片里有名医咨询、美丽计划和送药上门等多种服务),更容易实现快速引流增粉的目的;钉钉,服务对象主要是医院,能为医院端提供多种管理能力;蚂蚁金服则提供的是综合型服务,主要布局未来医院……
  • 【腾讯(社交、游戏和投资):不谋求控股的大量投资行为(企业风险投资CVC,即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与传统的独立创投公司不同,企业创投更强调与自身价值链的协同)】腾讯的投资,大部分是少数股份投资,并不谋求对被投企业的控制权,更像是广结善缘式的投资方式(通过少数股权投资,腾讯与被投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合作伙伴”之间的连接不能仅仅停留在股权联系上,通过数据流动加强相互之间的关联,这是搭建生态的必要一环)。VS 阿里欲控股美团而不得??阿里的投资一般都和自身的业务有更紧密的关系,阿里往往有较大的控制权。
    2010 年以前,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公司,总是会遇到投资人问一个关乎公司存亡的问题,“如果这个业务腾讯也做,你怎么办?” 那个时候的腾讯喜欢“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发现什么新业务是有发展前途的,腾讯就会复制一个,凭借自身巨大的流量优势,可以迅速扩大用户数量,把业务做起来,迫使初创公司最终放弃。 后来,在“3Q”大战之后,腾讯改变战略,开始建立开放平台。——因此才有拼多多等借用微信实现增长裂变?
    那么,“拥抱产业互联网”,搭建“产业生态”,腾讯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清华大学朱恒源教授在他的文章《腾讯的生态化涅槃》中明确提出,腾讯生态化的关键在于“如何让数据活起来”,要建立一个大家能接受的“数据治理结构”。 数据成为新的资产、新的生产要素,这是数字经济时代基本特征之一(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是可以分开的)。和工业时代的资产不同,数字资产不是独享的,它可以复用可以共享,数据在复用和共享中会增殖,产生更多的数据,更多的价值。不同的数据在不同的业务中,有不同的价值,数据流动的过程,不但会加强不同业务、不同主体之间的连接,而且会使得不同主体都会获益,从而产生协同效应。

【阿里是靠电商起家的】,交易是一个相当“清晰”并且具有很强拓展潜力的场景。所以,阿里很容易(电商起家)从交易出发,拓展到支付、供应链金融、物流、企业云服务等各个不同的领域,也很容易沿着价值链条从新零售延展到新制造。
【腾讯是从社交起家的】,相比之下,社交是个非常复杂的行为,不容易归纳整理出清晰的“典型”场景,它联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社交也有很强的拓展潜力,但它是四面八方发散开来的,不容易包罗到一个简单的框架里,总结出某个简单的逻辑,也不容易从消费端直接移植到生产端。这也就是,腾讯无法采取阿里的方式高歌猛进的原因之一。——在产品市场上,通过微信、QQ获得的大量的用户和流量资源,通过游戏和广告获取利润;在资源市场上,通过高流量帮助合作伙伴建立其所不具备的能力;在股权市场上,通过投资方式搭建一个弹性的产业风险对冲机制和创新网络。

清影医疗

清影医疗
清影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平安科技

2016年,平安集团提出了聚焦“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板块的发展战略。平安集团拥有五大生态圈,横跨金融、医疗、汽车、房产和智慧城市。
平安的医疗布局:平安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平安好医生,全国最大的医疗独角兽——平安医保科技,还拥有自己的检测中心和制药企业。
平安的自建生态包含三个维度——Payment、Patient和Provider。

  • 付费端,平安拥有健康险、寿险、养老险等和医疗相关的传统优势业务,连接了1.8亿用户。此外,平安还为政府提供医保控费、精算服务,覆盖了280个城市和8亿人口。
  • 患者端,平安拥有平安好医生和平安万家诊所。
  • 供应端,平安虽然没有自己的医院,却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疾病预测、筛查、治疗、随访等各个环节赋能医院。

【李响】平安医疗科技-智能公共健康部-总经理
【高菁】平安医保科技 (平安医疗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 的董事长兼CEO, 还是平安养 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党委书记、 副董事长
【谢震中】平安医疗 AI 平台总经理兼平安医疗信息安全所所长
【谢国彤】平安集团首席医疗科学家;出任平安医疗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平安医疗科技公司副总经理, 负责平安医疗科技相关业务,整合并构建平安医疗人工智能平台。谢国彤-linkedin
20个月以来,谢国彤及其团队从无到有,研发了个人疾病预测、AskBob医学智库(含智能辅助诊疗、医疗智库、智能随访患教)、智能辅助诊疗AskBob、智能健康管家等多项业务。


谢国彤:疾病预测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经典回归方法
与6万亿医疗费用赛跑:平安智慧医疗谢国彤和他的梦想

【高孟轩】平安医疗科技负责人
【阮晓雯】2015年加入平安年科技,平安青年科学家、平安科技智能引擎部数据挖掘工程师。
在她看来,平安驭策的流感预测模型研究成果能够被世界级权威杂志刊登,主要得益于三个因素:海量数据来源、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丰富的疾病防控专家经验。


阮晓雯

【平安科技人工智能中心】阮晓雯、李弦、邓攀、李欣弥
【徐亮】深圳市“孔雀计划”专家,平安科技智能引擎部副总工程师、领域负责人。于牛津大学工程系取得博士学位,专注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的研发及应用。2015 年加入平安
科技,在重庆、深圳等城市的项目中实现创新性突破。

【“宏观 + 微观”的深度智能疾病预测方法】
“宏观 + 微观”的深度智能疾病预测方法
  • 宏观或地区层面,通过 整合全国上百个城市的环境气象因子(环境/天气 /季节)、人口信息(人口/流动/结构)、地区生活行 为、医疗习惯、就诊行为等一系列宏观因子,对 历史数据进行尝试挖掘,分析时间序列。
  • 微观 层面,通过整合全方位、多维度的预测因子和信 息来预测疾病发生风险。这些信息包括信息高度 相关,但频度较低、分布较稀疏的医疗健康因 子(体检/就诊/告知等),也包括信息间接相关, 但信息频度和深度较高的个人行为因子(财务/ 职业/生活等)、互联网数据因子(舆情/行为/LBS 等)等。

【对疾病进行提前预测,一直是平安的强项:三维度、三阶段】

  • “三维度“即时间、空间、人群。平安会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对疫情的传播进行空间推演。同时,对高风险人群做画像,找出易感人群,给予特别的关照和护理。
  • “三阶段“则总结了疫情从输出到输入的传播规律。

平安科技 智能公共健康团队
目前平安医疗科技在医疗人工智能方面,主要有这几方面的业务:智能疾病预测(目前智能疾病预测的工作分两块:群体疾病趋势预测和个体疾病风险预测)、智能影像筛查,智能辅助诊疗(五大知识库,包括药品库、疾病库、处方库、风险因子库和医疗资源库),智能医疗质控和智能随访患教。

【黄凌云】现为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资深总监,负责平安医疗科技板块相关项目。黄博士于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得生物工程博士学位,之后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并于 2011 年加入飞利浦中国研究院,历任高级研究员,临床合作研究总监。他参与和领导研发飞利浦公司三维心超应变成像,血管弹性成像以及创伤造影等项目,主导了和国内顶级学术和医疗机构如清华大学,华西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的研究合作,发表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论文四十多篇。

平安医疗科技李响:我们要做医疗领域的导航系统
在《柳叶刀》子刊发表论文,她是85后平安女学霸

你可能感兴趣的:(目标公司(互联网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