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 || SST经验谈(11):探索然后试着解释

     
解释是在咨询师的参考框架上,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人生经验来为求助者提供一种认识自身问题以及认识自己和周围关系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被认为是面谈技巧中最复杂的一种。


先解释一下“解释”。我多次说过,此处的“解释”(interpretation)不同于“说明”(explanation),解释是对说明的“理解”(understanding),理解是说明和解释之间的桥梁。说到“理解”,我不知大家是否理解“理解的心理学”(understanding psychology)这一概念。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在此建议大家去阅读《许又新文集》当中(第二版,第248-249页)的有关内容。但有句话我特想分享:“要真正懂得理解的心理学,需要把自己投入进去体验并在体验中学习(to experience and to live to learn),然后再研究。”

大家都非常熟悉作为一种影响性技术的“解释”(三级技能,2012年版,第110-111页),“是在咨询师的参考框架上,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人生经验来为求助者提供一种认识自身问题以及认识自己和周围关系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解释被认为“是面谈技巧️最复杂的一种”;“咨询师根据掌握的理论和经验,针对不同求助者的不同问题做出各种不同的解释,这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咨询师水平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

而我们知道,现代心理治疗始于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所谓“分析”就是指那些扩展内省与领悟的技术,通常包括四个过程即面质、澄清、解释和修通。其中,“解释”被认为是“和其它心理治疗的分水岭”,“因为它是最终也是最有决定力量的手段。其它技术都是为其做准备,或者是为了增强解释的效果,或者应用就会引出解释”(The Technique and Practice of Psychoanalysis,p39.)。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引用许又新教授的话,在《心理治疗基础》(第128页)中,他指出:

“弗洛伊德对解释是十分审慎的。他说,只有当病人已经走近解释,只差一步就可以抓住解释而够不着的时候,给病人点明,才是恰当的。”这很符合我国的古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

对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对于“引而不发,跃如也”,我们的语文老师说:“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大家想想,他们这是在解释还是说明呢?

其实,当我们在说“解释”的时候,常常是包括了explanation、understanding和interpretation的。



我觉得在跟大家分享SST的“探索然后试着解释”这一经验时,掌握以上知识绝非多余。当然,明眼人能够看出来,我东拉西扯还引经据典说那么多,期间还伴随着与您的互动交流,这本身就是我在“探索”,“然后试着”给大家作出“解释”。至于我的解释是否有效,在座的不同学员定然有着不同的评价,牢记教科书上的话:最有效的解释是与求助者的思想基础、理论取向有某种程度的吻合!

在“探索”和“解释”之间的“然后”和“试着”是提醒我们,还得像当年的弗洛伊德那样小心翼翼。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克富 || SST经验谈(11):探索然后试着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