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上放眼望去,饮料店和便利商店林立,年轻人几乎人手一杯饮料,把饮料当水喝。可别以为年轻有本钱,小心,过量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肾脏病未爆弹也可能已经埋下。
台湾有「洗肾岛」之名,是全世界洗肾率最高的地区,也是台湾最烧健保费的慢性病。根据卫生福利部统计,国内洗肾病人今年已突破9万大关,创下历史新高,主要原因就是三高患者持续增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控制不良,进而迈入不可逆的洗肾阶段。
糖尿病引发洗肾病患近半含糖饮料是帮凶
更需要忧心警觉的是,慢性肾脏疾病的上游疾病──糖尿病患者持续增加,并且不是银发族的专利,年龄已经下探威胁到青年族群。国家卫生研究院群体健康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许志成表示,根据2019年公布的台湾糖尿病年鉴,现在20岁以下有第2型糖尿病的人,已经比10年前增加超过4成。
2018台湾肾病年报统计分析中发现,洗肾病人中有46.1%是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台湾肾脏医学会理事长、辅大医院副院长卢国城表示,过去主要是因为慢性肾丝球炎引起肾脏病,但现在有快一半的比例是因为糖尿病,尤其是年轻族群(40岁以下),因为糖尿病造成洗肾的比例持续增加。
造成糖尿病年轻化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含糖饮料摄取过量,根据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指出,过去18年来,青少年摄取含糖饮料的比例大幅成长75%,饮食习惯不正确,天天将含糖饮料当水喝的群聚效应下,对于尿酸、体重指数和血压影响很大,这些都是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一篇本土研究显示,每天喝超过500cc以上的全糖含糖饮料的青少年,BMI值高于25的机率是没有摄取含糖饮料者的4.9倍。
「在年轻的时候可能只会觉得自己胖,但到了30岁、40岁,就是洗肾患者的候选人,」许志成也强调,含糖饮料中手摇饮是最危险的,因为相较罐装饮料,手摇饮中多添加玉米果糖,容易造成尿酸升高,引发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异常的共病症,也加速慢性肾脏病变的病程。
血中尿酸值增逾1倍恐致痛风、伤肾脏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含糖饮料也可能造成血中尿酸值大幅提高超过1倍,就算平时不吃海鲜、不喝酒,也会因为过量摄取含糖饮料,而导致尿酸值升高。
因为果糖容易磷酸化,会产生腺嘌呤,而嘌呤就是所谓的普林,最后会形成尿酸,过多尿酸无法代谢时就会导致痛风,研究显示,每天喝1、2份高果糖糖浆饮料,比1个月喝不到1次的人,患有高尿酸血症的机率增加85%。
台湾基层透析协会理事长杨孟儒指出,高尿酸如果超过一个程度之后,有3种可能会伤到肾脏,一个是直接对肾小管或间质组织造成伤害;另外,可能会引起肾结石,或是因为尿酸引起痛风,痛风之后吃了过多的止痛药,也会伤到肾脏。
年轻世代爱喝含糖饮料、爱吃重口味、喝水太少、不爱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型态,恐怕已成为慢性肾脏病的高风险群,若想避免迈向洗肾人生,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原则。
拒绝洗肾人生
1.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
想避免洗肾,第一个要控制的就是三高。只有透过饮食、运动、用药等方法,管理好血压、血糖、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肾脏才不会跟着坏掉。
2.定期检查肾功能
高危险群民众在40岁前建议每3年做1次血液和尿液肾功能检查;一般人过了40岁,可以利用健保免费成人健检至少3年检查1次;但如果有三高或肥胖问题,最好提高到1年1次。
如果已经有慢性肾脏病,第1、2期病人每6个月~1年检查1次,第3期3~6个月一次,第4、5期则要随病况调整,可由每3个月、1个月或半个月检查1次。
3.管理日常饮食
台湾肾脏医学会建议,一般人的护肾饮食原则是饮食均衡、多吃蔬菜和全谷类;每天吃2~3次水果;降低油、盐、糖摄取;尽量摄取新鲜自然的食物,避免太多红肉、加工品和精制谷类制品。如果肾脏病已到后期,需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取足够的热量、限制水分、留意电解质如钠、钾、磷、钙的平衡,以减少蛋白尿和水肿的发生。
许志成也指出,除了含糖饮料要小心,像是有勾芡的高热量食物也是隐藏的地雷。
4. 规律运动
建议以中低强度运动为主,每天30分钟、每星期5天以上,共150分钟,有助延缓肾功能恶化。
卢国城表示,青少年应该要从小教育,少喝含糖饮料,改正饮食习惯,不然很容易因为糖尿病等原因,迈向洗肾人生。
为了落实预防胜于治疗的肾脏保健教育,让孩子从小建立正确的护肾观念,《康健杂志》、天下杂志教育基金会及台湾费森尤斯医药等单位,多方串连组成《护肾者联盟》,推出全台第一本《肾脏超人与小肾豆冒险记》爱肾教育童书,未来将跟着希望阅读书车,巡回全台,将健康、护肾知识传递给小朋友,护肾教育从小扎根。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公众号「幸福有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