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聪《李老师答问》系列(35)怎样来进行课堂提问

《李老师答问》(35)

原创作者:李本聪 


怎样来进行课堂提问

问:李老师,刚才听了您讲的,我还想问您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来给学生提问。数学课堂很热闹,三加二等于几,学生哇啦就答出来了。语文课做不到这样啊,请您指点一下迷津。


答:我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来回答你这个问题。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我看是两个,第一个是帮助学生理解,第二个是保证课堂秩序正常。第一个目的当然是最重要的,第一个目的达到了,第二个目的也就达到了。第二个目的可以看作是搭乘第一个目的的顺风车。对于课文的理解,我把它划分为三个层次,会读课文,理解字面意思是第一个层次;理解字面背后意思,是第二个层次;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调动起来,参与到理解中去,深化认识,提高认识,这是第三个层次。从第一个层次到第二个层次,再到第三个层次,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在第一个层次上提出问题,主要涉及到字、词、句。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声音要洪亮,口齿要清楚,语速要适中,重音要到位。譬如说预习以后,请学生起来读一篇课文,或是一段话,或是一句话,乃至一个词语的读音和理解,检查其阅读是否正确、规范。至于这个检查中的教学智慧,暂不在这里讨论。发现问题,老师给予指引指点,及时纠正,引起全班同学注意。这里是教学,某一同学表现出来的问题,都不仅只是他的问题,而是班上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问题,或是全班同学共通性的问题。

在第二个层次上提出的问题,难度就开始上升。譬如说《只有一个地球》那课。就题目提问:把“只有”两个字省略,课文题目变成“一个地球”可不可以?答案涉及字面背后的意思,涉及课文的主题思想。学生需要结合阅读全文来分析思考,需要把省略后的题目和原来的题目对照阅读来进行比较,才有可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找到正确的答案,也就找到了课文主题所在。这样的提问,老师需要在这个问题前做出铺垫,铺垫一两个较为简单的问题,然后过渡。譬如说,根据科学家现在的研究,有没有第二颗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学生只要预习过一遍课文,马上就能回答,没有了。“只有”在这里是特别强调,地球的唯一性,如果我们破坏了地球,我们就破坏了自己的生存环境。然后老师再铺垫一个问题:保护地球重不重要?有这两个问题过渡,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就能找出来了,只是需要动一番脑筋。

第三个层次上提出的问题,目的是要把学习新知纳入学生的“旧知”中,在旧知的基础上获得能力发展。老师提出的问题,首先要能把学生的经验激活,点燃他们思想的火焰,在课文内生根,在课文外开花。这类问题,也许一课书中只能提出一个两个,属于难度比较大动作了。学生必须使出相当的弹跳力才能摘到果子,享受到思考的快乐。课堂学习的快乐就包含在这样的提问,这样的解决问题里面了。


作者:李本聪,男,泸西县中枢镇石洞小学教师,副高职称。云南省特级教师。自幼患有小儿麻痹,坐轮椅上下班,担任过21年小学副校长。先后在国家、省、州、县级教育刊物上发表教研文章二百余篇。出版86万字教育专著《做个爱思考的老师》。

“雁过留痕,风过留声。”请留下一点痕迹呗,您的点赞、留言、想法都让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声音。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本聪《李老师答问》系列(35)怎样来进行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