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营打卡4:看热点说心理:解释娘炮现象

近期人民日报连发两文批中国娱乐圈的饭圈文化,其中对一些男性娘化,说要警惕这股阴柔之风坑了中国青少,这种畸形饭圈非治不可!

今天我分享的话题是如何理解娘炮现象:

娘炮就是男性的女人化倾向。娘炮现象开始在日韩盛行,随着韩流文化进入内地,一些内地经纪公司和年轻人开始模仿。还有很多年轻人去韩国培训,风格也是趋于这种美男子的造型。回国发展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娱乐圈,大家美其名曰“小鲜肉"。对娘炮“男不男,女不女",民间一直是有贬损之义的。今天我想表达的只谈现象不加评论。

一、心理学如何解读娘炮现象,

前几日参加咨询师之家的精神分析读书会,学习的是弗洛伊德的《女性气质》这本书。三位分享老师有博士、有专家、有大咖分享的很专业深刻,虽然听得不是很明白。但是感觉讲的非常好很过瘾。特别是童老师在最后答疑环节讲了一番话我印象特别深。童老师分析了关于社会上,特别是文艺界的一些娘炮现象。

我们看有点女性化的男孩他们的成长经历,很多都是父亲缺失的单亲家庭。由于父亲缺失,母亲会把很多的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会把很多情感期待投注在孩子身上。会诉苦、会抱怨,男孩子会不自觉的补充父亲的缺位,替代父亲充当母亲的情感配偶。这样就很容易与母亲过于融合,造成与母亲分化不足的问题。在与母亲过于黏连的状况下,随着男孩子性意识不断发育时,潜意识就会有一些恋母情结,乱伦的焦虑。为了防止乱伦的焦虑和恐惧。男孩子会发展出一些女性特质以缓解内心的压力。

这些外表有点女性化的男孩子,现实中没有男性的榜样和仰仗,内心是自卑和男性力量不足的。特别怕别人认为自己男人力量不足。为了掩盖自己的自卑和弥补自己内在男性力量的不足,他们会刻意在言行举止上表现的很自大,装的很男人。恨不得通过一些非常手段,让自己显得很男人。

反观很多娱乐圈的娘炮,都是离异家庭长大的。都是从小跟着妈妈。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难免自卑。这种孩子难免与母亲长期接触。受母亲影响与母亲分化不足。也不忍心丢下母亲自己独立。有时候母亲也不放过他们,会给他们很多控制和占据。容易形成妈宝,也容易形成娘炮。

这是对娘炮现象内在潜意识心理机制的假设,这不一定是现实,这一心理学假设,就清晰地解释了很多娘炮的让人费解的行为原因了。

所以父母感情不好,不单单是夫妻的事。它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无形中对孩子成长造成的伤害。为了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我们做父母的人,一定要把自己夫妻关系经营好,让孩子在父母的爱都不缺失的情况下健康成长。为了孩子好好爱吧!

二、娱乐圈为何盛行娘炮现象?

新华社的评论指出,

1、娘炮现象很多人感觉是一种畸形的审美,认为满屏的涂脂抹粉、矫揉做作,阴气太重了,对青少年起到了非常不利的错误导向。但也有人表示,他们就喜欢看这些奶油小生,社会应该多元化,要包容这些“娘炮”。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

2、“娘炮”本质上是娱乐工业的需要和产物。随着男女平等、女性意识的崛起,男性的女性化,是被众多女同胞所喜爱的,她们作为消费的主力军,娱乐工厂自然要为这些消费者提供合适的“产品”。

这是一种资本迎合市场的行为。通过娱乐包装流水线出来的“娘炮”们,刺激人们的保护欲,来收割流量和市场的。

三、国家为什么禁止娘炮形象

1、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等多方面综合实力的竞争,而娱乐圈属文化范畴,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明星是流行文化的象征,是榜样是导向,引领着时尚,引领着下一代成长,引领着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娘则国娘”,如果我们的未来下一代,缺乏男性的力量,缺乏男人的担当,国之复兴谁来担当,一旦国家有危难有战争,谁来保家卫国?祖国昌盛需要的是真正的男子汉,需要的是勇敢、刚强,无畏和负责任,而这种男人形象的建立需要从小逐步建立的从文化潜移默化的。

娘炮文化流行,模糊性别意识,弱化国民素质,扭曲人们价值观,动摇国之根基,影响国之未来。我想这是国家明令禁止娘炮现象的原因吧!

在心理学家庭治疗上有一个系统观:每个家都有一个系统,每个人都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这样家才不容易出问题。我们作为一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别,我们要确定好自己的性别认同,这样才不会不知我们是谁?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雌雄共体的。作为一个咨询师,我们要有男性的刚强和力量,给来访者以支撑,我们也要有女性的柔韧和细腻,给来访者有温暖。做一个温柔坚定的、恰到好处的、助人助己的心理咨询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营打卡4:看热点说心理:解释娘炮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