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有几个全职妈妈让我羡慕不已。
成天不是晒花样烘焙,就是晒花式菜品,健身房打个卡,和闺蜜一起做个脸,整个最新的指甲颜色和款式,下午茶一天不落,铺了一桌子的水果点心,天天考验摧残着我一颗打工的心。
原以为,退休后可以有这样的生活,没想到,“幸福”来的这么突然。
01
过年回了杭州,因为疫情,不敢多逗留。
1月31日,我带着NoNo和满满一车厢的年货回上海。
到了枫泾,已经开始查身份量体温了。
异地回沪,需要居家隔离7天。
节前考虑到放寒假了,NoNo一个人在家,就给她报了课,全天的那种,一来可以学习,二来就当托班了。
学校抓得蛮紧,2月1号就要接着上课,疫情期间换成网上了。
我在回来的路上就想好了,她学习,我看书,喝喝茶,听听音乐,互不干扰。
想想都美,终于让我有机会在退休前享受一回全职妈妈的福了。
NoNo九点开始上课,八点喊她起床。
等她吃好弄好上课,我开始收拾屋子。
NoNo嫌我动静太大,只能动作缓缓的。
全部整理好,一个多小时没有了。
刚想坐下歇歇,NoNo问,“妈妈,我们中午吃什么?”
是呀,中午吃什么?
跑到厨房,开始准备午餐,荤菜解冻,蔬菜洗好浸水里。
手忙脚乱地在12点前准备好午餐,NoNo一下课就开饭,她已喊饿了。
吃完饭,NoNo抓紧作业,下午还有课。
等收拾好,泡了一杯茶,拿了一本书,坐在NoNo边上,准备享受自己时光时,NoNo问,“妈妈,我们晚上吃什么?”
我说,你不是刚吃了中饭吗?
NoNo说,“我就问问”。
被她一问,看书的心情荡然无存。
合上书,跑去厨房,打开冰箱,盘点了一下。
她喜欢肉食之类的硬菜,不吃回样,顿顿必须翻新。
把晚上要烧的菜拿出来,该化冻的化冻,该洗的洗。
都准备好了,坐下,刚拿起书,NoNo说,妈妈,这个不会做,你教教我。
英文阅读理解,光看题目还不行,得全篇看完才行。
几篇阅读理解,看完,讲完,她下午场的课开始了。
终于松了一口气。
但是,一想,晚上的菜需要炖。
叹了一口气,起身去厨房。
断断续续地看两页书,看一眼炖的菜。
等饭菜齐整了,她也下课了,开饭。
吃完收拾完,给她水果、酸奶准备好,还没歇口气,她让我帮她背默单词,每天100个,默完要上传老师的。
一场下来两个多小时,整得我要犯更年期综合征。
嗓子高八度,水喝两大杯。
时不时地想甩手不管,差点又要展示NoNo眼中的火鸡形象。
NoNo说我发火的样子像火鸡。
看看她眼泪汪汪,压下不断上冒的心火。
终于在10点多搞完了,让她赶快洗澡。
边洗澡边要我和她歌词接龙。
NoNo是个话痨,只要不睡觉,嘴巴就一刻不停,呱噪的不行。
一会儿“妈妈,你听我说”,一会儿“妈妈,我们做个游戏吧”。
让我很有存在感。
为了照顾她那颗成长的心,每次都要认真耐着性子对付。
平时,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把你嘴巴的拉链拉上一会。
澡洗完,我已经累的口干舌燥,脑子也一片空白,只想早点爬上床。
终于挨到上床了,她问,“妈妈,明天中午我们吃什么?明天晚上我们吃什么?”
我一听,头上无数黑线。
说“为啥要问?”
她说“我就问问。”
压住焦虑,假装要睡着,迷迷糊糊地说,“今天很晚了,明天妈妈起来看看。”
不关灯,她不睡,只能把灯关了。
想她睡了,我再开灯看会书,但醒来已经是第二天了。
02
早上六点的生物钟准时醒了。
想想不上班,再睡一会吧。
可是脑子里都是NoNo的问题,“今天吃什么?”
居家的第一天就把我美好的计划向往的生活都打乱了。
难道这样的日子,要在家里copy七天吗?
睡意全无,起床,早点去把她的问题解决了。
嘁哩哐啷,昨天的内容又翻版了一天。
只是歌词接龙换成了成语接龙。
NoNo背单词蔫蔫的,接龙玩的不亦乐乎。
经过体力脑力双洗礼,我啥念想都没有了,只想早点瘫在床上。
此时,无比怀念上班的日子。
居家隔离就在NoNo每天的“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的询问中,各种诗歌接龙、歌词接龙、国名接龙、成语接龙中,背默英语单词的高分贝中,一天天地度过了。
我每天思考的最多的就是吃什么?怎么吃?
每天看的最多、研究的最多的是百度、抖音、小红书里的菜谱。
在亲朋好友群里,展示的最多的是各种美食照片,交流和分享的最多的也是怎么烧来好吃。
在她的“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询问中,我蓬着头垢着面,穿得邋里邋遢穿梭在厨房和各个房间之间,就像是《家有喜事》里吴君如演的那个大儿媳妇。
朋友要视屏通话,我都不敢露脸,怕毁了我在他们心中的形象。
我待在厨房的时间越来越长,变着花样地給她准备各种硬菜。
红烧肉,炖鸡汤,炸鸡翅,红烧鸡腿,老鸭煲,炖蹄髈,糖醋排骨,烧大虾,牛排、羊排、猪排,猪肚、猪腰、猪肝,腊肉、酱肉、咸肉、香肠、酱鸭,青菜冬笋汤年糕,酱油糖炒年糕,南瓜饼,手抓饼……
每次她问吃什么,我回答后,或是见到她喜欢的硬菜,NoNo就会挑起眉毛睁大眼睛两眼放光,一脸的惊喜,拍手喊“耶”。
哪怕是我自认为没有那么好吃,她也总是一脸的满足,对我极尽包容和鼓励。
在NoNo的期盼和肯定中,我从被动到主动,到不用扬鞭自奋蹄。
每天起床,乐滋滋地就直奔厨房,开始准备一天的伙食。
尽管她口头禅似地,还会顿顿问吃什么,我已很自豪地回答她,就像一个小学生,复习充分,胸有成竹,甚至有点期盼考试。
03
从了这种生活以后,和谐的时间越来越多了。
对于她的各种接龙,各种游戏,各种运动,一刻不停的呱噪,我都欣然接受。
她背不出英文单词的时候,我不再简单粗暴地虎着脸说,“又背不出!”
而是会用各种描述、肢体去启发,就像玩“我做你猜”的游戏。
猜错时的捧腹大笑,猜对恍然大悟后的欣喜,整个房间经常充满着我们两人毫无顾忌的大嗓门笑声。
从排斥到接纳后,月岁静好的时刻也渐渐地多起来了。
她上课时,我可以泡一杯茶,戴着耳机听着音乐,静静坐在她旁边,看会儿书。
课间我们可以一起在走廊上打一会乒乓,跳一会绳。
晚上睡觉前,在回答她完“明天吃什么”的问题后,我们可以一起,在一盏灯下阅读。
细细想想,我们平时总是口头禅似的说,要多点时间陪伴家人,要多点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而真有时间了,却总想着做自己的事。
自己的事有多重要呢?
无非是看书,刷手机,和朋友闲聊。
以自己的所谓自由感受,忽视了家人亲情的需要。
有什么事能比一屋子毫无忌惮的欢声笑语更值得我们去花时间呢?
生活不就是在这样的烟火气中慢慢温蕴,在每一天的亲情陪伴中美好着吗?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原本的样子,只是被所谓的忙碌掩盖了。
朋友秋和我说:
从孩子断奶以后,就一心扑在工作上。
这次因为疫情,在家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真正体会到陪伴孩子的美好。
朝夕相处,感受到她介于成熟与幼稚之间成长的点点滴滴,她各种小心思背后对你的依赖和信任,感受孩子细小的感受和变化。
这些都不是每天下班以后所谓的陪伴可以体会到的。
这个过程转瞬即逝,而我们却以为可以等我们空下来,有时间了,好好去陪伴。
想想自己何尝不是。
平时下了班,回到家,我惯常的用语就是“快点快点”。
催她作业,催她吃饭,催她洗澡,催她睡觉。
总想着让孩子跟上自己的节奏。
只要她动作慢一点,就是挑剔和不耐烦,甚至脾气上来。
特别是我觉得有些累的时候,想要自己主宰时间的时候,硬是通过“快点快点”把焦虑外化成对她的不满,让她哭丧着脸。
奢侈地以为陪伴就是待在她身边,以形式安慰了自己焦灼的心态,还自以为是地觉得,我付出了,你就该听我的话。
反过来想想,她追着我问“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时,我的心情,不就是我不断催促她时,她所不该承受的吗?
NoNo誊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会花上一个多小时,一笔一划。
她觉得写得不够好的字,会擦掉,重新来过,极其认真。
就像一只老态龙钟的乌龟,缓慢地爬着。
我在旁边看着,干着急。
想着后面还要洗澡,还要洗衣服,还想让她早点睡,一系列的后果,就烦躁的不行。
她如果嘟嘟囔囔,我还会大嗓门地数落她,美其名曰,为你好。
以至于每一样事情都在催促声中匆匆结束,程式化地过完每一天。
想想自己,有多久没有像NoNo誊作文那样,投入地做一件事情了?
我们总是羡慕,以前的日子,马车慢书信慢。
而当可以慢的时候,我们却恨不得用鞭子抽打着再快一点,再快一点。
快马加鞭让让我们适应了快节奏,总想着早点到达前方,忽视了飞逝而过的两边。
七天的隔离像是制动系统,让我学会和NoNo一样,沉浸地投入到每一样事情中:做菜,搞卫生,游戏,运动,聊天,陪伴,不再执念地想要单纯为了完成某一项事情。
做完后的心境,就和她誊完作文后的感觉是一样的:
纸面干净整洁,字迹大小统一,笔锋有力,赏心悦目,无可替代的愉悦和成就。
我相信,那些朋友圈里的全职妈妈优雅、悠闲、有精力、气定神闲的背后,也有鸡飞狗跳的时刻。
但他们一定是用心享受着每一个过程。
七天下来,我不再羡慕他们。
门口长宁路上的车流逐渐多起来了。
周末的早上,居然听见对面的房地产中介的员工和原来一样在喊口号了。
生活逐渐恢复了常态,美好的春天又来了。
从1.31从杭州回来至今,NoNo连续保持了两年的体重,在我的投喂之下,60天之内重了20斤,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高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