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讲述了20 世纪80年代,一对亲兄弟求学奋斗的历程。
这三本书像《傅雷家书》一样,用写信的方式来交流家人间的感情,而这一封封集结成册的书籍向我们重现了他们那时生活的情境(剃个头发0.23元会嫌贵,-那时的物价-),想来也是一种别样的形式。
这个系列共有三辑可以对应着看,分别是父亲,宏杰,宏力。我着重会去看考上清华的哥哥给弟弟的建议(心理战术),而遇到问题时也可与父母讨论交换看法。事无巨细将心绪像小学生写作文那般记录下来。透着一股认真的傻劲儿,让我们也切身感受到80年代的学霸的样式。
可以从字里行间的慎重瞧出写信之人的认真态度,对生活学习的态度,值得人学习。书信真能看出不少眉目,他们一家子无论大事小事总能妥帖周到。也让我油然而生一种感慨:文化人口中说出来的话就是不一样!果真是书香门第气息十足!
-没必要一直努力,抹杀了长久的兴趣。-
-一两次成与败的考试是无足轻重的,主要的是自己要能把握自己。-
02
思想特正派一人,讲话特夸张和官方和书面化。生活地很积极,人生能有几回时,对于困难不服输,及时改正错误,总结经验,永争第一的精神则叫人动容。活得特别清楚明白,例如每学期都会有汇报成绩的习惯,就连课外休闲娱乐,每月用度也是这般。会在繁重课业外(可以算是清华第一名,后来又成了出国研究生)努力的同时也不忘关心弟弟宏力的学习生活,给予的每个建议都很中肯。明白文凭只是附属品罢了,事业理想,成就才是最有吸引力的。
-对于考试采取“效率极高,成本较少”的好方法来。-
注重全面发展,一个人应该是多层次与多方面的,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这样会好一些。一个题目解不出先放一放为好,有时候过一段时间或几个小时或一两天会豁然开朗。挫折不应该是拦路虎,而应是磨刀石。笑到最后才能笑得最好~~
特耿直搞笑的一段,“想与同学去福州厦门游玩征求父母意见时,他说:如果说确实是由于资金不能支付为家庭经济所限,我也就不强求了,但我想也不至于此。
有趣:数学成绩不错,也想当个业余写作者。自己写的文章比起《约翰·克里斯朵夫》差远了,说自己不打算超过罗曼罗兰。
忙碌中会忘了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就是因为缺乏坚定,为之奋斗的目标。
03
一个人只要自己不垮,是垮不了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事事牵挂操劳。
“你是我可爱的,争气的儿子。”
注:其实这一句我是莫名泪目,可能不管我做什么事,做成什么样子,母亲总是给予充分的信任,很让我感动暖心。
表扬是会改变一个人的。
就此搁笔,望进步。